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146|评论: 3

[生活资讯] 老达县城天主堂侧“私立崇德小学”旧事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5-29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10529111819.jpg
老达县城文化街天主教堂右侧为“私立崇德小学”
QQ图片20210529111933.png
私立崇德小学旧址:文化街宏达通讯及文化街社区办公室等门市。宏达通讯左侧系原天主教堂旧址


       儿时记忆中,老达县城曾经有一个高大建筑,矗立在文华街的天主教堂,俗称天主堂。共有八层,近40米高,登临顶层,可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离城40华里的铁山上可听到天主堂钟声。
       教堂左侧是一个四合院住房。右侧是崇德小学,二楼一底,有一个篮球场,设宣传台,学校后门开设在东城墙上,可步行石阶下行至柴市街。但后门紧闭,只供后勤人员进出。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政府接管崇德小学,改名达县五完小 。
        崇德小学简介:1915年由天主教法国甘神父筹资创办。办学初期只收女生,始称达县“私立从德女子小学”。女学生剪齐耳短发,唱新歌,达城女子纷纷剪掉长发绾髻仿效。1930年,与天主教开办的另一所只收男生的爱育小学合并,更名达县“私立崇德”小学,男女兼收。办学理念“崇尚道德,推崇德行”。庄子《周易》: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1939年,因学生增加,将一楼一底的校舍扩建为二楼一底,并在楼顶增设一部自鸣钟以报时刻。校貌为之一新,那时,崇德小学教学设备为全县之冠,师资一流,入才济济,教学质量享誉达县。蒋安父、黄长富,瞿民觉,许期禄、贾之惠等教师在解放后成为达高中,达一中骨干教师。
       当年重庆天主教会派来两位修道辅佐办学。一位姓刘,任训育主任,一位姓蒋,任教师。他们教学有方,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1950年,姓刘的修道返回了重庆。姓蒋的修道则留在了学校一直工作到退休。
       崇德小学工艺美术:两位修道除教学外,还帮助建立工艺美术小组,教授制作通草花:将通草内茎趁湿时取出,截成段,理直晒干切成纸片状,纹理细软洁白,有可塑性,制作的玫瑰花、月季花、百合花、绣球花等花卉质地柔和,色调秀雅 .配上腊罩面的绿叶,惟妙惟肖,与真花别无二致。另还教授刺绣工艺等。
       另一美术教师许期禄教学雕塑、石膏等工艺。将粘土或石膏制作成天真浪漫小孩子塑像,充满无尽的童趣。
       崇德小学制作的通草花、泥塑、石膏小品等工艺物件,在学校不时举办展览,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啧啧赞叹!一时间,达城掀起制作通草花,石膏小品工艺物件热潮。
       崇德小学合唱团:由音乐教师李道荣负责组建,不仅在校内演唱,还不时参与社会活动四处演出。上世纪40年代,达县举办中小学歌咏比赛,崇德小学合唱团演唱难度较大的《怒吼吧黄河》获奖,李道荣老师很是高兴,把四十多个小孩子合唱队员请进馆子,用他微薄可怜的薪水请每人吃了一碗小面。
       抗日战争期间,一群抗日同盟军美国士兵,来到达城,天主教堂司铎神父周佐民专门在天主堂召开联欢会。崇德小学合唱团演唱几首抗战歌曲,美国士兵表演欢快音乐舞蹈。气氛友好,情绪高昂,与会者报以热烈掌声。合唱团儿童演员杨先国单独演唱《小蝴蝶》歌曲,美国士兵高兴得跳了起来,跳上演出台将小杨抱着亲个不停,并在他兜里塞满了口香糖,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种糖果。
       苏联军人也是中国抗日同盟军。抗战期间,一架受伤的苏联飞机降落在达县城北州河里,两名苏军飞行员被押解到北外乡公所。行署和县府的官员带上懂得俄语的翻译及崇德小学合唱团一同去迎接盟军。到北外乡后,因白皮肤蓝眼睛,中国人看外国人一个样,合唱团的儿童们以为是之前曾经参加联欢会的美国人,高兴地围着哄闹,有几个喜欢恶作剧的儿童嘻笑着挠痒飞行员的屁股。飞行员不解其意,翻译人员不便直说,应付了一句:“这是我们中国对客人最热情友好的表示”。
       苏联飞行员与合唱团小朋友联欢后,官员们将两位飞行员送往重庆苏联大使馆。告别时,两位飞行员对专员、县长们一一挠痒屁股,进行热情友好的表示。在专员、县长诧异的眼神中,飞行员兴高采烈乘车而去。
       合唱团的安渝、蒲新玉、杨先国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文艺界杰出人物。
       安渝:男,1938年生,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凉山彝族自治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9年被凉山州人民政府授予"凉山州科技拔尖人才"称号。安渝音乐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及四川省的奖励,《清清的小河边》获全国第二届舞蹈比赛音乐创作二等奖,《阿哥追》获中华二十世纪经典音乐提名奖,歌曲《阿惹妞》、《花楼恋歌》均被评为四川省歌曲创作金奖。作品上过中国春晚,多次被中央、省、州歌舞团带到美国、英国、希腊、土耳其、马耳他、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各艺术团体争跳安渝创作的舞蹈歌曲《快乐的诺苏》。诺苏是彝族人自称。
       蒲新玉:女1933年生,国家二级演员,曾任达县专区文工团副团长,重庆市歌剧团演员队副队长,重庆市熊猫儿童艺术剧团团长。蒲心玉自幼喜欢文艺,在家中将床当成舞台表演。7岁时,因能跳能演能唱,被崇德小学免收学费读书。上世纪40年代中期,崇德小学组建话剧团,排演郭沫若话剧《棠棣之花》,吸收学校外一些戏剧爱好者联合演出,由高年级国文教师贾芝惠担任导演。贾先生毕业于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对戏剧很有研究,后成为达县戏剧“三大导演”之一。另有,毕业于江津国立剧专(今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的况余恷和专攻“条纲戏的” 秋秉衡。所谓“条纲戏”,就是不需要文学剧本,仅凭一个故事梗概,大略分成几幕几场,演员、角色分配后,就在一定情节中自由发挥。是一种即兴化妆表演。
      《棠棣之花》蒲新玉任主角,达城连演十多场座无虚席,场场暴满。蒲新玉将插曲《去吧兄弟呀》唱得很悲壮,产生巨大共鸣,不少观众掉出眼泪。
       蒲新玉爱人梁上泉,1931年生,通川区北山乡人,诗人,剧作家,书法家,国家一级作家,享有国务院专家津贴。曾任四川省及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喧腾的高原》、《开花的国土》、《云南的云》等31部,歌剧《红云崖》、《熊猫咪咪》及影视剧本《神奇的绿宝石》等多部。另有大量歌词被谱曲传唱,《小白杨》歌曲风靡全国,入选“中国宣传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杨先国:(1938—2006)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达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副研究馆员。自幼爱好文学、音乐。 1950年杨先国13岁考入达县文艺宣传队(达县地区文工团前身),演歌剧、话剧,扮演儿童角色。拉二胡、小提琴,15岁任音乐指挥。改革开放初期,杨被安排在达县地区群众艺术馆工作,自修函大考试毕业。八十年代初为第一届“达城之春音乐会”创作歌曲《巴山民歌大联唱》,获创作一等奖。深入大巴山调研,主编《达县地区民舞集成》《达县地区民歌集成》《达县地区民间器乐曲集成》《达县地区民间故事集成》《达县地区曲艺志》等。借调成都统稿总纂《中国曲艺志•四川卷》。撰写论文《中国古代之“巴渝”及其艺术遗产(巴渝舞)小议》《再议巴渝舞》。这二篇文章被四川民俗学会授予“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撰写20万字《清中期川东北白莲教起义始末》,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农民革命历史一页空白。1999年获达州市政府“巴渠文艺创作奖”。2005年撰写论文《四川旅游业主体软件新探》获“中国新时期人文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崇德小学童子军:又称童子营。最先由英国军官贝登堡所建立,主要组织儿童过露营生活,进行烹饪、侦察、 攀登等训练活动。不久,许多国家竞相仿效。1912年,60个16岁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华书院图书馆,举行宣誓,成立了“中国童子军” 第一支队。全国各地迅速传播开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童子军主要职责转向为抗战服务,组织“战时服务团”,担任救护、宣传、慰劳、运输、通信等。1937年淞沪抗战,谢晋元率800名壮士坚守四行仓库时,11名童子军冒着枪林弹雨,不顾生命危险,将三大载重车的慰劳品送给他们。其中年仅15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的事迹最感人。她孤身一人冒着敌人的炮火,泅渡苏州河,向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献旗。不畏流血牺牲的抗战勇士当场激动流泪,斗志为之一振。
        崇德小学童子军当年被达城人津津乐道。队容整齐,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在队列的进行中常获得热烈掌声。童子军每年还有一次为时三天的野外搭帐蓬露营活动,吃住在帐蓬,很受学生欢迎。抗日战争时期,崇德小学童子军在老师带领下走出校门,开展多种多样的抗日宣传。有年龄大者,投笔从戎走向抗战一线。
       新中国成立后,少先队代替了童子军。
       崇德小学教师王隆慧:(1917年—2005)女,达县人,民主人士。七岁丧母,背妹带弟,承担煮饭浆洗繁杂家务。小学毕业以第一名成绩考入达县联中。曾在泸州、温江任教,上世纪40年代初,回达县在崇德小学任教。解放前教师在六月及腊月假期间应聘竞争激烈,时称“六腊之战”,王隆慧老师期期不落受聘。新中国成立后崇德小学更名五完小,继续任教并担任教导主任,1953年调三完小任校长,1958年调回五完小任校长。1961年调一完小。她心地善良,坚持有教无类,关注差生,乐于助人,不时资助困难学生,深得学生及家长爱戴与信任。曾五次当选人大代表,六次政协委员,连续17年任妇联执委。改革开放时期,学校福利分房,因教职员工众多,分房问题难解,便带头放弃优先选房权利。工作退休离校,两袖清风,轮流居住朱渝生、朱达生二个儿子之家,不时承担社会义工。王隆慧从教40多年,桃李满天下,88岁吉祥数高寿逝世,不少教师及学生手持白花前来祭奠,默默祷告:“好人在天之灵平安!”
       新中国成立后,崇德小学先后六次更名,现更名为达州市通川区第二小学,历经100多年的沧桑巨变,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获得突飞猛进式发展,获“全国百佳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等不少殊荣。2007年,为了解决超大班额问题,学校乔迁新址原达州市财贸校。近些年,通川区二小学深挖办学历史,秉承“崇德树人、优学培能”的办学理念,将“成于心、德于行”作为校训,致力培养“四有”之人:有德之人——品德高尚;有品之人——行为文雅;有志之人——志向远大;有用之人——造福社会。      
       结束语:达城现今还有几位原私立崇德小学学生,多是80岁以上耄耋老人,含饴弄孙,颐养天年。采访他们,回忆崇德小学读书过去,感叹唏嘘: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0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5-31 10: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吉思汗(匿名发布)
成吉思汗(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6-13 14:20
白起(匿名发布)
白起(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6-16 09:09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