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证券研究院专栏作者:连平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
自2021年4月重回上升通道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出了一波上涨行情。在5月28日进入6.3时代。人民币汇率屡次刷新2018年以来新高点,监管部门密集发声。市场关于人民币升值的讨论之声也渐起。
近期,央行强调了继续实施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金融委表态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为未来一个时期的汇率政策定了基调。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增强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未来根据需要,有必要对市场汇率进行间接管理,包括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成本,影响舆论和市场预期等。当市场出现震荡并对经济带来影响时,不应低估货币当局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和能力。
人民币汇率近期为何持续升值?未来走势如何?升值是否能对抗通胀?对股市有何影响?是否会推动房价走高?腾讯新闻《十问十答》栏目邀请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从十个问题入手,全面回应有关人民币汇率的疑问。
Q1、4月以来人民币重回走强态势,中间价升至3年来最高。人民币汇率近期为何持续升值?
答:近期人民币指数升值,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美元指数下行。受疫情影响加上政府应对不力,美国经济迅速走入衰退。为刺激经济,美国推出了空前扩张的财政刺激政策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美元持续泛滥并向全球溢出,给美元带来很大的贬值压力,市场对美元贬值的预期也非常强烈。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发展良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国际收支尤其是贸易顺差逐步扩大,2021年1-4月,中国出口贸易同比两年平均增长13.8%,2021年第一季度,货物贸易顺差1187亿美元。我国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近期的人民币汇率升值。
Q2、人民币的长期升值具有中长期基本面支撑吗?
答:国际金融理论和经验表明,一国货币汇率中长期趋势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经济基本面,包括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货币政策等方面。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汇率中长期将获得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中高速水平,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增长仍将维持在5%左右的水平上;国际收支仍将出现顺差,经常项下顺差可能相对较为稳定,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方面的顺差增长将加快;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基调的可能性较大,中国利率水平仍将高于美国,这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中长期内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相对强势地位,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大。
Q3、整体来看,下半年支撑人民币汇率升值的积极因素依旧存在,中美关系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汇率走势判断有一定难度。目前这波人民币升值将持续多久?未来走势如何?
答:当前人民币升值过快,有可能已经出现超调,并不符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一系列因素或变量仍有可能推动美元阶段性升值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从而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首先,拜登政府正在筹划的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对美国经济未来变化的乐观预期和部分落地之后带来的实际效应,有可能带来阶段性的推动作用,形成美元走强的动力之一。其次,近一年来中美利差已持续收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由2020年11月20日的2.84%收窄至2021年5月28日的1.4%。近期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上升,房价屡创新高。尽管美联储近期并没明确表态加息,但已经显现出对未来通胀发展的些许担忧,货币政策收紧迟早会来。届时美元流动性将收紧,对美元阶段性走强形成支撑。而欧元走弱和国际避险需求等因素都可能推动美元阶段性走强。因此,尽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有利于人民币保持稳定并总体强势,那种认为人民币汇率就此一飞冲天,持续大幅升值,很快就破6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在短中期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出现一定区间的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难以走出一马平川的升值态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人民币仍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伴随着供求关系双向波动,弹性增大,小幅升值的可能性较大。
Q4、市场有观点主张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抵御输入性通胀。升值是否能对抗通胀呢?
答:当前部分中国制造业行业已经感受到了不小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其中包括计算和通讯电子、电器机械、塑料橡胶、纺织品、机器制造、文教工美制造、运输仓储等行业。当前,人民币汇率实施的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汇率在供求关系影响下市场化地双向波动,对于经济体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有助于调节来自外部的供求、价格、汇率、资本流动等方面的冲击,缓冲外部的负面压力。诚然,汇率的波动无法完全改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态势,但却有助于减轻以人民币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造企业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压力。因此,在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人民币一定程度上的升值对我国部分中小企业可能是件好事,从这一点上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减缓输入型通胀压力。但这并非是要以升值作为工具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浮动汇率自动稳定器的具体体现。
Q5: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通过汇兑损益、进出口成本变化和资金需求变化,整体看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答:当前全球经济由局部复苏转为整体性复苏,全球化有所回温。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在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对我国经济有一定积极影响。现阶段,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对我国进口成本带来压力,人民币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冲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对产业链的冲击,从而缓解成本大幅上行的压力。人民币形成双向波动运行态势,有利于培育进出口企业汇兑损益风险意识,在外汇市场上开展锁汇操作,从而增强企业的汇兑风险防范能力。但也应该注意到,过快的升值一方面容易形成投机预期,使得游资在外汇市场赌人民币单边升值;另一方面过快升值会影响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出口商品竞争力,抑制新增出口订单。整体来看,人民币双向波动中小幅升值有益于我国经济,但过快升值则弊大于利。
Q6、是否会吸引海外资金流入境内,对股市影响如何?
答:人民币升值对境内股市的直接影响是吸引海外资金流入,2021年4月以来,境外证券投资持续净流入则是其具体表现。人民币升值导致海外资金投资境内股市不仅有资本利得收益还有汇率升值收益,会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关注并投资境内股票市场,尤其是在当前QFII额度限制已取消的大环境下。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会有一系列间接影响:一是人民币升值是中国经济宏观基本面表现良好的体现,对应的则是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良好的基本面;二是对资源和设备进口规模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有利好,成本的降低会对部分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有利;三是对出口企业不利,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升值会抬高出口产品价格,利空出口型外贸企业,如纺织品、大型的造船业、家电、部分出口比重较大的外贸行业和小商品行业等等。
Q7、是否会促使资本进入进而推动房价走高?
答:尽管人民币升值可能推动境外资本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但在中国现有的政策和条件下,两者之间目前并无逻辑上的紧密关联。近期房价走高的主要因素是住房供需缺口、房贷利率等因素所致。尤其是大城市房价上涨较快的主要原因,更多是源自长期商品房供给跟不上人口流入、住房信贷扩张的速度,目前一线城市现房库销能力只能覆盖8.7个月,处于较为紧缺的状态。国内住房市场的购买者和投资者主要来自内地,跟汇率升值并无直接关系。由于种种政策限制,境外资本流入境内房地产市场存在诸多障碍。
从数据来看,自201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与房价(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涨幅甚至是负相关的关系,即人民币汇率升值伴随着房价涨幅的放缓,例如2019年5月以来的两年时间里,美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从6.85左右升值到6.45附近,但期间房价涨幅从10%以上跌至5%左右。因此,所谓人民币升值推动房价走高的说法缺乏数据支持。
Q8、人民银行近期多次强调,要长期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如何看待当前我国汇率制度?
答:当前我国推行的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是未来一个时期的汇率政策的基调。汇率政策要统筹考量、审慎选择和综合平衡。我国应继续在汇率基本稳定、资本流动平衡和货币政策独立与三者之间寻找利大于弊的运作格局。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应坚定不移地坚持市场化方向,不断增强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的作用。尽管如此,汇率机制仍不应放弃有管理的性质。随着市场化改革发展,我国已基本退出了常态化的市场干预。但未来根据需要,仍有必要对市场汇率波动进行间接管理。比如,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这是央行应对人民币升值而出手的重要间接调节举措。
Q9、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应对本币升值有哪些有效工具?
答:除了货币当局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外,一系列货币政策手段和工具可以用来间接应对本币过度升值。具体包括:降低本币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加本币的市场流动性;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抽紧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减少金融机构手中外汇资金对市场上的供给,改变本币和外汇供求关系;采用公开市场操作调节本币市场供求关系,扩大本币供给量;调整外汇交易的成本,比如提高或者降低结汇、售汇业务尤其是衍生产品的交易保证金,影响市场上的本外币供求关系;通过政策宣示和市场舆论影响市场预期。所有这些方式和手段的运用目的是为了达成其汇率政策,目的是使汇率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至少不要带来明显的伤害。
Q10、如何看待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整体利弊?
答: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而中国是最大的制造业出口国,进口初级产品大幅涨价会对部分进口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小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对于那些以人民币计价进口原料进行加工的企业,可能减缓其成本上升压力。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削弱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果人民币持续大幅升值,则总体上会弊大于利。本轮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要防止外汇市场因为预期产生“羊群”效应,从而冲击汇率稳定。企业也应该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理性面对汇率升值,推行必要的汇率风险对冲措施,保持财务稳健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