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后发生了不少笑话。比如,袁老正在医院接受治疗,CCTN提前报道了袁老去世的消息。后来,江映蓉、秦奋、包文婧这几位明星悼念袁老竟然把“国士无双”写成了“国土无双”,杜江则写为“国世无双”,张嘉元写成了“国士吴双”。有的更离谱,把“袁老千古”,写成了“哀老千古”……
吴钩一直觉得自己没有多少文化,我没有想到明星的文化水平连老吴我也不如。不过,话又说回来,没有文化并不可怕,只要肯学习就行了。虽然明星们闹了笑话,但并不是故意拿袁老开涮,他们悼念袁老的感情也是蛮真诚的。只是,《环球时报》悼念袁老的做法却让我震惊万分!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当天,环球时报-环球网刊发了一篇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 曾立志“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文中竟然称:“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他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
关于袁老说的“饿殍”有一段视频可以作证。这段视频吴钩几年前已经看过。视频是2013年6月《人物》杂志采访袁隆平,袁老对记者是这样说的:“那个时候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湖南叫做过‘苦日子’,那真难受。我亲眼看到五个饿殍,倒在田埂上、路旁边和桥底下,饿死几千万人啊……”
至于“饿殍”一事,袁老亲口说的是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环球时报改成了“新中国成立前”。新中国成立前和新中国成立后,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采访袁老的这个视频在网络上遍地皆是,看过的人不计其数。环球时报为什么改了袁老的话呢?
其实,不止这段视频可以作证。据网友思宁专门查证,在2006年1月17日的《光明日报》、2007年5月22日的新华网(目前变成了404)、2009年4月8日的《广州日报》、2011年第24期《南风窗》、2013年8月16日的《农民日报》等这些媒体的报道中,以及2010年1月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当代神农袁隆平》、201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袁隆平口述自传》、2013年4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当代神农》等这些书中,都明确认定袁老看到的“饿殍”发生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三年困难时期”或“上世纪60年代”乃至具体到“1960年”!
当然,袁老看到的五个“饿殍”但不能说明“饿死几千万人”一定是对的。可是,众所周知,袁老生于1930年,享年91岁,他不但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也堪称为新旧中国的活历史。我不知道环球时报和胡锡进今年有多大了?怎么敢打着悼念袁老的名义,篡改袁老的“亲口所说”和“亲眼所见”?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知未来。现在,中央号召全国学习历史。以前,有那么多的权威媒体和出版社都没有篡改袁老亲口讲的“饿殍史”,也没有影响新中国的伟大成就。现在,袁老前脚一走,为什么环球时报和胡锡进突然急着篡改袁老的话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