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今天落下帷幕,但是升学战役还在继续,考试结束后的填报志愿也是升学的重要一关。近年来,每年高考结束后,麻辣社区都会收到不少学生和家长的投诉,反映填志愿被骗的经历。不少以“帮忙填报志愿”为名的机构或个人暗藏诸多骗局,且这些骗局每年还换着花样来。
交钱保过:虚假保证
一些标榜“保过”的机构抓住学生家长焦虑的心态,宣称“交29800元保证上‘985’高校”之类的,狠狠收割。这些机构通常还会附加一条协议“保障”——“没过退钱”,忽悠家长忘记填志愿只有一次机会。
在购买过“保过”服务的考生中,最后有过的,也有未过的。过与不过,实际只是一个概率问题。过了的最后被机构拿来当做“保过”案例做宣传而被放大。
麻辣社区小编在查询相关资料的时候还发现,“保过”还有一条潜规则:想要做到保过,只需将学生志愿“尽量往低报”。这样做的后果即是让考生白白浪费掉大量的分,甚至“被卖”。
如有一个骗局,高考补习班的老师向考生和家长推荐填志愿的咨询机构,对家长说可以进好的学校。要求是先交10多万,如果没有成就全退,成了就扣3万下来,剩下的退回。结果有学生就被卖到了那种没人去的职业学院,这种学校送一个人过去还要倒给机构钱,而交的十多万,机构还会以各种理由不退全。
专家、大数据:无保障,不靠谱
专家、AI大数据基本上成为帮填志愿机构的“标配”,这听起来高大上的名头实际上暗藏猫腻。小编在浏览器上检索“专家、AI大数据帮填志愿”发现,首页的内容基本上是对此的质疑否定,“不靠谱”。具体表现为机构所谓的咨询师入职门槛低,低至培训一周就能上岗,所谓的专家也可能只是招生办的后勤保障人员,与真正的招生工作不沾边,即零经验。
主打“人工智能+大数据”的高考志愿填报软件和系统也鱼龙混杂。数据的搭建是否完整正确?数据是否及时更新?智能推荐的院校是否合理科学?目前没有规定对此类软件进行规范,且这些数据考生和家长在各省教育考试院和各院校官网,都可以免费获得。
“内部指标”:子虚乌有
针对那些分擦边、落榜的考生,市场上还有一种骗子打着有“内部资源”的旗号骗取钱财。2019年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公安局就曾抓获一名帮助“疏通关系”的诈骗嫌疑人耿某。事件中的骗子以“脱档”为由,诱骗考生自己有渠道,交“疏通费用”14万元即可。实际上,该考生并未脱档是正常被录取的。
另外,还有“补录”骗局。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谎称学校还有名额,只要花钱“打点”便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也有骗子考前就开始骗考生和家长有“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以交付保证金的名义骗钱。
野鸡大学:假学校,假学历
除了帮忙填志愿的培训机构和个体骗子要当心,还需谨慎“野鸡大学”。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空子虚假注册的假学校,这些“野鸡大学”的校名与知名院校相似,蒙骗考生和家长,滥发文凭。
《人民日报》就曾曝光全国392所虚假大学,如川内“四川中山大学”、“四川信息工程学院”、“西南经济贸易学校”等,都是“野鸡大学”。
上述内容只是小编根据近年来填志愿骗局做的梳理总结,今年又会变成什么花样,会有什么新的骗局还是未知。七分考试,三分志愿。考生和家长都需要提高警惕,损失钱财是小,耽误正常志愿填报是大。(徐敏慧)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 高考志愿填报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