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重要的支流嘉陵江中段,有个拥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的古城——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城中四四方方的街道、整整齐齐的青石板路、沿街悬挂的红灯笼,把人带入悠远的历史。
“阆”和“阆中”的由来
“阆”和“阆中”的由来有多种解释。阆中曾为巴国国都,巴人语言中把山谷中的城称为“阆”;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阆”字解释为“门高也”。即“阆”是高门的意思;《舆地纪胜》中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意为:阆水即嘉陵江水,环城三面而过,城在阆水之间,故称阆中;《太平寰宇记》中说:其山四合与郡,故曰阆中。意为:阆中四面的山称为阆山,城在阆山之间,故称阆中……
对于阆中的由来,还有一种说法是,阆中别名阆苑(yuàn)。按照《辞海》的解释,阆苑乃唐代苑名,故址在今四川阆中市保宁镇。据《舆地纪胜·利东路阆州》记载:“唐初鲁王灵夔(kuí)、滕王元婴,以衙宇卑陋,乃修饰宏大之,拟于宫苑,由是谓之隆苑;后避明皇讳,改为阆苑”。阆苑,本是传说中的神仙(西王母)居住处。因滕王建此宫苑,千百年来,阆苑便成为阆中古城的别名。
阆中古城迄今仍保留着“唐宋格局、明清风貌”2平方公里古建筑群,城内民居古院,普遍是明清建筑,高墙大院,木质穿斗结构,灰色小青瓦,漆柱粉墙。古院古朴典雅,中堂大多门挂匾额,两边楹联,雕花直门大开。一些民居古院兼做客栈,入住游客可尽情体验古城百姓生活。
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
西南地区出产茶叶的历史很早。《华阳国志》记载,三千多年前,陕南的巴人就开始出现栽植茶树和饮茶的习俗。当时巴人生产的茶叶除了自己饮用外,还向巴子国朝廷进贡。阆中也是中国茶叶原生地和茶文化发祥地之一。
阆中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从四川西南经茶马古道运过来的茶叶经过“阆成道”来到阆中(保宁)后部分沿“米仓道”、“利阆道”继续运往汉中及更北边的地方,一部分在间中(保宁)就地进行交易。阆中不仅有茶马交易的集市,还有官府所建的茶库。《明史・志第五十五・食货志四・盐茶法》载:“洪武末,置成都、重庆、保宁、播州茶仓四所,令商人纳米中茶”。
明代阆中已是全国茶马互市中的四大茶库之一。每天都会有大量的茶叶,通过人背马驮,源源不断地运到阆中茶库。
《明史・志第五十五・食货志四・盐茶法》记载了汉中、阆中等地,茶叶质量好,信誉高。茶商只要一见到打着保宁牌子的茶叶,都争相购买。明太祖洪武年间,上等马一匹最多换茶叶120斤。明万历年间,则定上等马一匹换茶30篦,中等20篦,下等15篦。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据说是陕西人开辟的,称为“古道”,由陕西至西南边疆,茶商将茶叶贩运到西南边境,主要交易地点在康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