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813|评论: 0

宜宾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奋进崛起,努力实现“双20”目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7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宜宾三江新区的龙头山下,坐落着宜宾大学城。这里草木葱郁,书声琅琅,一排排特色鲜明的校舍鳞次栉比,学子们三五成群,穿行在整洁、宽敞的校园内,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20210617-25.png

毗邻大学城的,是宜宾科技创新城。这里汇聚了12所产研院和2个院士工作站,“智慧大脑”在这里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在这里不断迸发。



20210617-26.jpg

从四川轻化工大学到前不久开工建设的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宜宾“双城”一直在不断上新。


时针回拨至2016年,那时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处于全省落后水平,与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相称,科教发展相对滞后一度成为制约宜宾跨越式发展的短板。


为破解我市科教发展短板,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要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产业大发展;要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立足宜宾地处长江首城、四川南向开放枢纽门户,位于川渝滇黔几何中心,具有辐射吸纳3省8市3700万人口的独特优势,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结合宜宾市情反复研究,确立了“城市围绕大学建、产业依托教育兴”的建设发展思路,在宜宾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了36平方公里,用于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举全市之力打造宜宾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高端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高端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


为确保高效推进“双城”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双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高效率、大力度推进;创新机制,采取“交钥匙工程”、高校师生“拎包入住”;实施“三个三分之一”土地整体开发模式,通过经营城市收益推动“双城”建设。


市委、市政府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常抓的韧劲,坚定信心决心、不断改革创新,全市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紧密配合,用最佳服务和最快效率为筑巢引凤营造优良环境,用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紧盯目标不动摇,奋力攻坚不松劲,狠抓落实不懈怠,扎实推动项目落地落实,短短四年,宜宾“双城”奋进崛起。


从仅有两所高校,到省内外多所高校在宜开门迎新,如今的宜宾大学城已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双城”已累计签约高校达20所,新增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宜宾西南交通大学研究院等10所高校,在宜办学高校已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016年的2.5万人增加到7万人;在宜高校及在校生人数较2016年实现了“两个翻番”;留学生人数由零突破到50余个国家700余人,居全省第2位,成为全省除成都之外高校的最大集聚地,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


20210617-27.jpg


大学城转向科创城,宜宾也用同样矫健的步伐和昂扬的姿态不断推动建设。市科技创新中心于2019年3月建成开园,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等12所科研机构和2个院士工作站入驻运行,建成全省首个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川南分中心等省级创新型平台,“双城”高校、科研机构获得国家专利576项、累计转化各类科技成果400多项。


在“双城”赋能下,2020年宜宾GDP实现2802亿元,居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200亿元,居全省第二,入围全国经济百强市。


着眼未来发展,宜宾“双城”将推动已落户高校做特做强做优,全力实现“建成10所以上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达到10万人以上,建成10所以上高职院校、10万以上高职生”的“双20”目标。聚焦产教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组建一批产教联盟、搭建一批协同创新平台,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宜宾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2025年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来源:宜宾日报 作者:
陈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