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627|评论: 0

勿可以偏概全:阆中才是米仓道两延线交汇处的要冲重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9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米仓道两延线交汇于阆中
  近年一些研究古蜀道的文章只说米仓道由南江、通江汇于巴中,而不提及自古以来雄踞米仓道上的要冲重镇——阆中。这样既不尊重历史,也误导后人,完全是一种对史实不负责任的态度,以偏概全,令人贻笑大方。首先我们看看历史背景资料:
  《梁书》《齐书》载:“巴西郡(阆中)居益州之半,当东道冲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说:“故杜佑曰:阆州居蜀汉之半,又当东道要冲……。”(杜佑乃唐朝宰相),说明唐代仍称东道。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c727c1d4j00qu5vqh0023c000hs00j8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所谓阆州居蜀汉之半,是说阆中位居成都至汉中的中点。所谓“东道”指金牛道以东的入蜀道路,即广元至阆中的官道(今人有称金牛道辅道或“利阆道”),和汉中从几个山口翻越米仓山形成的米仓道路网的总称。
  “要冲”指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事实上阆中就是米仓道经通江、巴中向西延伸,经南江、旺苍向南延伸,与利阆道和嘉陵江水道的交汇之地,再由阆中向西经盐亭、三台到达成都。
  阆中正好在成都与汉中之间东道的中间点位上。“东道要冲”成就了阆中川北重镇的历史地位,它是比金牛道上的剑门关更为重要的川北军事重镇,所以刘备要派五虎上将之一的结义兄弟张飞镇守阆中
  阆中在秦汉建县,辖地东至今巴中恩阳一带。东汉永元三年(91)设汉昌县为今巴中建县之始,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许多时段,汉昌隶属于治城在阆中的巴西郡,明清时期的巴州更直属设于阆中的保宁府、川北道管辖。历史上多数时候,巴中是阆中的辖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7b579c17j00qu5vqi001bc000hs00b8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连接巴州与府城阆中、再到省城成都必有官道。绝不可能绕开有府、道上级衙门的阆中,而南绕直去省城。千百年来的史实证明,米仓道经南江、通江汇于巴州后,其西延线经汉晋郡城、明清府城和道治阆中,再经曾为唐代剑南东川节度治所的梓州(今三台),才能去成都。
  米仓道延至阆中,不仅有东面巴中这一条,更有北面宁强、南江汇于旺苍、由旺苍经苍溪东境而来的一条。米仓道巴中西延线、旺苍南延线在阆中不仅与陆路利阆道汇接,还与广元、昭化南来的嘉陵江水运航道交汇,在阆中形成水陆交通枢纽,再陆路西去成都。
  巴中是米仓道东道至通江而西、中道至南江而南汇接的一个节点,不能与“居蜀汉之半”的总交汇点“东道要冲”“蜀道枢纽”阆中的历史地位相提并论。本文着重谈谈米仓道向西、向南的延线在阆中交汇,再西去成都。米仓道延伸至阆中交汇,来自东面、东北面两个方向。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01e2c8d7j00qu5vqi003dc000hs00mj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01
  东面经巴中进入阆中,为米仓道东路、中路西延线。
  自汉中南溯冷水河而上,经油房街、高家岭、牟家坝至郑家坝后,经清石关、回军坝、牟家坝、西河至碑坝,再向南至通江。这应是米仓道东路。从通江西可连巴中、去阆中
  翻越巴岭山之邓家垭进入四川的“巴岭路”,由巴江谷地,经玉泉、牟阳城、上两、南江县城、穿皇柏林进入巴州。有说这是米仓古道中有史可考的原始路名及线路。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经“褒斜道”、“巴岭路”南下灭巴后,将“巴岭路”更名为“大行道”。这应是米道仓中路。巴州东连通江后,向西可去阆中
  米仓道东路、中路汇至巴中后,经恩阳入阆中,有三条路线。一条是恩阳向西南,入仪陇县经柳林铺、张公桥、观音场,再西转入阆中凉水铺、白垭塘、青岩铺、隆州驿(妙高)、新场(扶农)、和溪铺(河溪关)、赛云铺、黄连垭、五吉关过嘉陵江进阆中城。这条线路在阆中境内偏南,应是西延南线。
  文献和地名证明,此线路确是千古官道。隆州是阆州的古地名,最早设置于1500年前的西魏时期。《寰宇记》卷86:隆州“取其连冈,地势高隆为郡名。”北周时隆州辖境相当于今四川阆中、苍溪、南部、蓬安、南充等市县地。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99f25c77j00qu5vqi0026c000hs00h0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隋大业三年(607)改为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复为隆州,……先天二年(713)改为阆州。今妙高镇临近阆中古城,古以州名“隆州”为驿名,说明当时此处是入阆大驿,在古官道上具有重要地位。
  明清时巴州到府城阆中、到省城成都,都必须走这条设有铺、驿、关的官道。据当地老人讲,此路从凉水铺经白垭铺、青岩铺、隆州驿(妙高)、新场(扶农)、至河溪关,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走过全是石板铺路,至今白垭塘至高家大桥尚可见二百多米古石板道。此路也是从南部、阆中洪山一带盐场陆路运盐至通南巴、至汉中的主道。
  另一条是由巴中恩阳向西至渔溪场,入阆境经双合场(龙泉)、罗汉垭、老观、土垭、毛家垭、石窑坡、袁家岩、回龙场(清泉)、博树垭、穿心店、滥泥沟(文成)至阆中。这条线路在阆中境内偏北,应是西延北线。
  还有一条由巴中恩阳至渔溪、再入阆境三庙沟、鹤峰寺、狮子坪、千佛场、石滩口、二龙场、鱼荃子(东兴镇)、滥泥沟(文成)至阆中。基本走向大部同今347国道。这条线路在阆中境内居中,应是西延中线。
  《阆中交通志》将西延北线和中线这两条古道列为“乡村大路”,笔者以为不确。元代以前,这两条路上连接着阆州、思恭县城(今二龙)、奉国县城(今老观)、义阳郡(今恩阳)、巴州等州县城池。路以城名,城以路兴,此路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应是官道变迁的另一种走法。至于说未见驿、铺、塘等地名,也许有多方原因,思恭、奉国、义阳等县到元代已先后废除,此路的地位有所下降。
  02
  东北面自旺苍经苍溪境入阆中,为米仓道西路南延线。
  米仓山西头山间有四条由陕南通向四川旺苍的古道。自汉中、南郑之黄官、庙坝或喜神坝入川,经桃园、蒙子至旺苍。是汉中直达旺苍的一条。
  其西还有两条则是金牛道汇入米仓山道的重要间道。最西的一条始自陕西宁强县的联平关,在金牛道上潭毒关分路,越旺苍县天星坪、木瓜铺,经白水场(今旺苍白水镇)至百丈关(旺苍城)。
  另一条是陕西宁强县经茅坝河(今茅坝河镇),通过旺苍县的干河坝(干河乡)、鹰嘴岩(英萃镇),或经万家乡、盐河乡、国华镇在两会寺(今双汇镇)汇合,至旺苍百丈关(旺苍县城)。这应统称为米仓道西路。
  米仓道中路至南江后,也可西转至旺苍,据《南冮县志》载:南江城西经大南滩、罗家坝、分水岭、九曲场、白马庙至百丈关(旺苍城)。旺苍百丈关,其实是米仓山南几路古道的汇节点。
  米仓山西部几条古道汇于旺苍,向西可去广元,向南延伸,更是进入四川腹地的大道。即是说,旺苍既可由东河水路、又可由米仓道南延线陆路通达川北重镇阆中
  东河又名东水,东游水、宋江、宋熙水。发源于陕西宁羌县。入四川流经双汇、旺苍县城、入苍溪境经东溪、元坝、王渡,入阆中界经回龙场、井溪河、鱼筌子(东兴镇)至滥泥沟(文城镇),在阆中城东七公里文成镇灵山下汇入嘉陵江。东河从旺苍至阆中,自古由木船航运,在文成入嘉陵江南航可至南充、重庆。
  沿东河的一条陆上古道从旺苍通向阆中古城。这条陆路由旺苍坝(百丈关)出发向南,经旺苍境内天星坪、木瓜铺、白水场,进入苍溪境内东溪、岳东、歧坪(安宋县、邓州)、王渡(大获山)、白马驿,入阆中境经方山(方州城)、老观(奉国城)、解元、二龙、石滩、凉水铺、隆州驿(妙高)、河溪关、五吉关,至阆中城。这条古道便是米仓道(旺苍)南延线。
  米仓道从旺苍南延入阆中境,不同历史时期路段走向会有局部改变,陆路今仍偶见遗迹。据熟悉当地情况的老人介绍,在阆中境内二龙镇金兰院、黑土地(今红土)、蚕丝庙、簸箕梁、陈家梁、双庙子、妙高一段,陈家梁过河附近及其他路段,尚有石板路遗迹可寻。
  从巴中、旺苍两个方向进入阆中的米仓道延线,都要经过阆中东北的老观场(古奉国县),盛产“上熟白米”(奉国大米)而又不通水路的老观场,成为两延线汇合的陆路交通枢纽、又是“米仓”重镇,所以自古有“旱码头”之称,颇具规模的古代粮仓遗存,至今保护完好。老观镇今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米仓道东路、中路的节点巴中、米仓道西路中路节点旺苍,从东面和北面两个方向延伸交汇到阆中,形成米仓道路网通向成都的中心节点,上至汉中,下达阆中,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有学者称之为“阆汉道”,而成都经梓州(三台)、盐亭至阆中的古道称为“成阆道”,“阆中居蜀汉之半”由此可知。
  若愚先生在《川陕古道“巴岭路”是我国最早的国道》一文中说:“四川广元与阆中之间、剑阁与阆中之间沟通剑门道与阆汉道的道路也至关重要”。“阆中北面的米仓道尽管艰险,从金牛道转进阆中略显迂曲,但从阆中往成都道路相对平坦,一般商旅多取阆汉道往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阆汉道是商旅行经川陕南道的首选道路。”
  03
  东道中的米仓道路网,首先是重要的兵道。
  相传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伐纣、征集巴人参加牧野会战,就是经巴岭路即米仓道中段出师北伐。秦末阆中巴人领袖范目率巴賨劲旅助刘邦“还定三秦”,也走这条路。
  《南冮县志》载:“汉昭烈帝伐张鲁由此。秦蜀之要道也。”诸葛亮率军从此路攻占汉中,南江县遗有“诸葛村”;东鼓城山顶,当年诸葛亮曾屯兵演练“八阵图”,点将台至今依稀可见。“诸葛寨在县北八十五里,……相传诸葛亮屯兵处也。”从这些以诸葛命名的村寨可知,当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军来这里,必定要经过“居蜀汉之半”的阆中。怪不得阆中锦屏后山原建有“武侯祠”纪念他,怪不得有“诸葛亮造木牛流马,运军粮过嘉陵江时修浮桥”的传说。
  米仓道上更有相关张飞的记载。《南江县志》说:木门道在县北一百八十里,地势狭隘,两岸奇峰壁立,世传即三国时张郃战死处。《南江县志》艺文志载其县令王经芳诗《集州怀古》,其中第七首小序云:“米仓山一名大巴,县北八十里,后汉张桓侯过取平城时为隘口”,诗云:“可是量沙夜唱来,胡然猛将阵云开。苦教煮石供储饷,笑煞曹家渴望梅。”清嘉庆《四川通志》载:“巴州虎头寨在州西。(舆地纪胜)在恩阳县西三十里,以山势如虎头为名,相传张桓侯拒张郃于此。”《巴中县志》载:“建安22年(公元217年),张郃从此路进窥巴西,为蜀将张飞所败。”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bad000ccj00qu5vqj000xc000g0008d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道光《保宁府志》(杂类志事纪第372页)载:宋“开熙三年(1207)以程松为四川宣抚使,吴曦副之。曦反,松亟趋米仓山,由阆中顺流而遁,曦称蜀王遣禄邦等艇舟下嘉陵江…”。道光《保宁府志》(武备志·驿传)载:“宋绍兴六年(1136),蜀中军需粮秣,四川安抚制置大使上奏皇帝,请准将粮运至阆中附近,待春汛发后转运至军前”。
  除地方志这些零星载记外,有必要载录几件米仓道延线上相关阆中的重要兵事:
  一是南宋晚期蒙元大军进军四川,多次从这米仓道直下阆中等地。淳佑三年(1243)四川制置使余介在米仓道西路苍溪境内王渡(东河水路距阆中六十里)大获山筑城设据点,并先后移阆州治、苍溪县治、奉国县治于“大获城”,与在通江所建“得汉城”,同为保卫四川的北方门户。
  《元史》(卷三·本纪第三·宪宗)记载:蒙元宪宗八年即宋宝佑六年(1258)十一月,“丙辰,进攻大获山,守将杨大渊降,命大渊为四川侍郎,仍以其兵从。庚午,次和溪口,遣骁骑略青居山。”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102,中华书局1977年,第1107页。)载:“蒙古主(大汗蒙哥)进次六盘,军四万,号十万,分三道而入。蒙古主由陇州趋散关,诸王莫哥由洋州趋米仓,万户孛里叉由潼关趋沔州”。
  这两段记载说,蒙古大汗(宪宗)蒙哥亲率四万御营军,号称十万大军,分三路侵入四川。蒙哥由陇州(甘肃陇县)入大散关,诸王莫哥由洋州(陕西洋县)入米仓关,孛里察由渔关入沔州(陕西勉县)。两段载记说同一回事:1258年十一月,蒙哥与进军米仓道的莫哥部队在苍溪王渡汇合,进攻大获山。大获山守将阆州都统杨大渊投降,被蒙哥封为四川侍郎,带上降军向南进发。占领大获城后,蒙哥率军过隆州驿(妙高),进驻河溪口,即汇入嘉陵江的构溪河口的和溪铺(今河溪关)。接着,派遣骁将和杨大渊进军南充青居山。
  二是明代阆中鄢蓝起事激战米仓道。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载:“武宗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阆中人)蓝廷瑞自称顺天王,鄢本恕自称刮地王,廖惠自称扫地王,合众十万,入寇湖广、郧阳等处……五年(1510)夏四月,蓝廷瑞、廖惠等破通江县。”清道光《通江县志》载:“武宗正德五年(1510),贼蓝廷瑞等破通江,(四川)巡抚林俊讨平之,驻兵得汉城四载。”得汉城(又名安辑寨)位于通江县东北部今永安镇,距县城43公里。其地险扼秦蜀咽喉,为“雄镇巴西”要冲。相传“汉高帝(刘邦)据此以通饷道”,灭楚兴汉而得天下,故名“得汉”。现存遗迹为南宋余玠为抵御蒙古骑兵的进攻所建。
  从明正德五年(1510)二月,鄢蓝攻陷占领通江城,到明正德八年(1513)鄢蓝全军覆没,这期间四川巡抚林俊移兵得汉城,通江县衙门侨治于此达四年之久。经多次激战,“鄢蓝之乱”平息后,县衙才得以迁回通江城。米仓古道历代为兵家征战之地。明鄢蓝之乱后,崇祯年间张献忠入川,清代教白莲教之乱,都与这条古道有关。
  三是清初肃亲王豪格由阆汉道入川。据清通江李馥荣《滟滪囊》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九月,“肃王时巳荡平汉(汉中府)、兴(兴安州),养马南郑,将大举人蜀。”十一月,豪格自陕入川,在百丈关(旺苍)接受张献忠部将刘进忠投降。在刘进忠引导下,清军疾过保宁(阆中),二十七日凌晨,在西充射杀张献忠,大败大西军。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f7c2c975j00qu5vqj000sc000dw008e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肃亲王豪格画像
  《滟滪囊》之七载豪格入阆中境时,“保宁绅士罗长允、杨芳名、郑大伦、张思房、李春选及耆庶等,前后接王於槐树驿、烟峯楼、土地关,投诚。”肃王豪格急于进兵,“谕:‘八旗满汉大兵,不许入(阆中)城’,命进忠、之茂,引兵竟涉瓦子滩过江、直趋西充金山铺。”射杀张献忠后,“肃王乃之保宁城,部署满汉文武官:委署巡抚王遵坦;布政使司王元膴,料理军需;奏授汉中投诚杨道纯为按察使司;刘通,巡北道;柯臣,保宁府知府;汤鼐为阆中县令;生员罗长允授同知,杨芳名授通判,郑大伦授推官;张思房、李春选,各授职有差;严自明以导引进忠投诚,又迎王入川,授川北镇总兵……”豪格从西充返回入阆中,委任官员组建四川政权,为清初阆中省会地位之始。
  04
  米仓道既是官道也是商道。
  相传唐宋时,阆州解送贡品和上京赴试的举子,就是走米仓道出川。从阆中出发第一天的歇脚,即解送程途第一,遂有了“解元”之名,今仍有解元乡。
  南宋乾道八年(1172)二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聘,由夔州经阆中赴兴元府(汉中),秋天又至阆中考察,两次途经此道,在今旺苍天星乡木瓜村写有《木瓜铺短歌》云:“鼓楼坡前木瓜铺,岁晚悲辛利州路。……”。距旺苍县城仅3公里的灵溪沟至何家垭古道,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米仓道遗迹之一。
  古道上原有三座“大方碑”,现存其中第一座。明朝四川按察司佥事、川北道杨瞻经此道往阆中,曾憩于灵溪寺。后来在《题灵溪》诗中他动情写道“溪山曲尽谁名巧,方信苍苍造化神。鸟道依稀天上路,林居仿佛画中人”。《南江县志》载:“在县北一百五十里,接连陕西南郑县,明嘉靖间廉访使杨公讳舜源(即川北道杨瞻)建‘巴峪关’”。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6cdc3ab2j00qu5vqj0022c000hk00m4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旺苍米仓道上大方碑
  阆汉之间米仓道路网,更方便了商贸物质的交流运输。除历代运送军粮官粮外,千百年来沿沿不断在川陕间运送丝绸、桐油、山珍等地方特产。尤其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盐、茶运输古道。
  阆中、南部古代盛产井盐。《唐书·地理志》载:“阆中、南部、新井、新政有盐”。明嘉靖《保宁府志》载:“盐课惟阆中南部有之。”井盐的运销是一个关乎民生和财政税收的重要问题。
  盐行运输有“陆引”、“水引”,即分陆运、水运两种。陆运不像平原地区以畜力为主,成书于清宣统年间的《南阆井盐图说》载:“骡马驮运,南阆绝少。惟(人力)担荷背负,不下数万人。盖保属田少山多,贫民无以为业,多在南阆两厂贩盐陆运至本境及他县出售,藉微利以为衣食之资”,“所以或担或负(背),道路络绎不绝,夏月挥汗成雨,严冬则著草履行雪中,忘暑忘寒,至劳至苦,良可慨矣”。阆南老人常把害“凉病”叫“背盐”,源于都有痛苦的呻吟声。
  据《图说》所述,阆南井盐“水引”由船只沿嘉陵江、东河运往川陕各地。其中阆中从烂泥沟(文成)入东河,经苍溪之东溪至百丈关(旺苍),运盐上行水路700里,需10天。
  “陆引”则以人力沿米仓道路网,背负至通、南、巴及汉中一带。
  据《图说》列表,从阆中洪山盐场出发:
  经河溪关、新场(扶农)、庙高楼(隆州驿)、保成宫、二龙场、至解元场130里;
  经倒马溪 、烂泥沟(文成)、博树垭、王渡、蒲山垭、至老观场170里;
  经梨子垭、黑土地(今红土)、破师塆、邱垭场、官子场、永嘉铺、花草垭、阴阳河、至巴州302里;
  经永定场、黑土地、破师塆、邱垭场、官子场、永嘉铺、花草垭、阴阳河、青�6�1渡、石成堂、杨白河、至通江362里;
  经梨子垭、黑土地(红土)、破师塆、邱垭场、官子场、永嘉铺、花草垭、阴阳河、早二塘、段垭场、枣林场、元波场、两河口、天鸡场、至南江县412里。
  有些清代的地名与今名差异很大,尚待一一考察落实。
  据《阆中交通志》载,因背盐需要,历代在米仓道进入阆中的几条间道之间,辟出了一些便捷的大路。如:由阆南交界处的神隍垭(食盐产区集散地),经洪山场、金垭场、共和、凉水井、马安、马桑坪到千佛场,长130华里;
  由马桑坪到牛王庙左行到猪垭槽山侧,经赵家垭、狮子坪、鹤峰寺到三庙沟,长约70华里。这些大路为运食盐的主要商道,俗称“盐贩子路”。又于此大路的凉水井前之火神庙左行至石滩口,沿塔溪寺沟到苍溪的白庙场长80华里,为阆苍仪三县的食盐及土布销售的重要商道。
  阆中又是古代茶、马互市的集散之地。据《阆中民间传统文化集成·码头古道》载述,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起了茶马古道。阆汉之间的米仓道路网,同是川陕间的茶马古道,阆中是陕、川、康、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镇。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604%2Fa2aecfa2j00qu5vqk0023c000hs00d0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古代阆中和南江、通江、旺苍等地都产茶叶。加上经西南茶马古道转“成阆道”运来的茶叶,除在阆中及川北各县就地交易外,更沿“米仓道”运往汉中及更北边的地方。为此阆中不仅有茶马交易的集市,还有官府所建的茶库。《明史》卷五十五《食货志四·盐茶法》载:“先是,洪武末,置成都、重庆、保宁、播州(今属贵州遵义)茶仓四所,令商人纳米中茶”。可知阆中当时是全国四大茶库之一。
  据阆中回民保世民所撰回忆录,康熙二十七年(1688),陕西回族人马如亭、马玉亭两兄弟就来到阆中做茶叶和牛羊皮货生意。后马如亭去湖北孝感,马玉亭仍留在阆中经营茶叶数十年,成了阆中茶业大户,而且有自己的马帮从云南下关,沿茶马古道运回茶叶,经阆中周转,远销陕、甘、宁地区。马帮将阆中的丝绸运到西南边境,换取茶叶,然后将茶叶运回阆中及秦巴地区销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