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46|评论: 6

[转帖] 打听同事工资被单位开除,合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少职场小白都有被前辈“耳提面命”的经历:同事间打听工资是职场大忌。



最近,“密薪制”这事儿上了网络热搜。



有人质疑,工资神神秘秘到底为啥?公司的薪酬保密制度于法有据吗?





近日,“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了”登上话题榜。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自己在互联网企业工作,本月加班较多,工资拿得不少,因有同事与其加班差不多,便问对方拿了多少。



该网友称,自己当时是在办公室公开问的同事,同事未正面回答,但第二天,人力就找到他谈辞退的事,赔偿正常给。网友觉得委屈: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至于要开除我吗?



关于打听工资被开除,这并非第一次发生。此前就有类似案例被曝光,“同事之间工资应该公开吗”“你会打听同事工资吗”的话题多次引起讨论。



不少受访者也告诉中新网,单位要求薪酬保密并不少见,包括写入劳动合同、保密协议,以及入职时上级的口头嘱咐等多种形式。


不过,“打听工资被开除”的话题,还是上了热搜。

工资1.png





打听工资而已,至于开除吗?



站在企业的立场,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周飞说,“密薪制是因为员工的个人能力、学历等各方面有区别,企业会给高能力、高潜力员工较高薪酬,而互相打听薪资会影响到一般水平的员工,不利于企业内部团结。”



“对企业来说,严格的纪律是为了便于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周飞说,其所在公司会将薪酬设置为公司机密写入劳动合同,将之列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在新员工培训会上进行讲解,此外还有视频录像、员工参与签字、会后考试,证明员工知情。



周飞曾见过员工因违反薪资保密这一规定被开除,员工前往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但因“有证据证明她明知薪酬为企业机密不得相互打听”,仲裁委员会并未支持其请求。



除了内部团结考虑,在重庆一家企业担任人力主管的孙鑫认为,同行业企业会有良性竞争,薪资也是机密的一种,如果恶意泄露给同行,违反了保密协议,可以开除。



无论是网友观点还是现实中的受访者,不少人都认为,要求薪酬保密能够保护隐私,此外,既然签署了协议,说明员工事先知情,就应该遵守。但是,也有人认为,“打听工资而已,警告便可,直接开除似乎太过了”。



孙鑫同样不赞同因员工私下打听薪资直接被开除。“如果员工没有恶意泄露的意向,只是纯粹好奇,直接开除既浪费招聘成本,又不利于整个企业的形象。”



孙鑫所在企业的业务部门实行薪酬透明制度,“每个人做了多少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希望工资低的人看到别人的高工资,能受到激励,而非暗中猜疑。”



密薪制有违“同工同酬”?



除了对开除惩罚过重表示质疑,有网友还质疑:薪酬不透明就无法知道自己与同岗位同事的工资差异,这与劳动法规定的“同工同酬”相违背。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工资2.png



此前,有媒体曾报道一例员工因打听工资被开除的案例,法院认为,虽然劳动法没有明文规定劳动者的收入是否应当公开,但公司规章制度中“对员工个人收入情况实行保密”的做法与劳动法中同工同酬的规定相悖。



由此,法院认为公司的行为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判令公司向被开除员工支付经济赔偿金。



从法律的角度,不止一位律师对中新网表示,劳动法中的确有关于同工同酬的原则性规定,但同工同酬与薪资“背靠背”,并不必然冲突。



“同工同酬并不等同于同一岗位的劳动报酬绝对相等。”



北京德翔律师事务所主任、北京市律协民法专委会副主任安翔说,每个员工在学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给公司创造的价值,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在合法范围内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中新网通过检索中国裁判文书网也发现,一些生效判决书明确显示,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应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这一分配原则具有相对性。



专家认为,实践中,可能因为案件具体细节差异,以及法院的地域、级别不同,同案不同判的情况亦有发生。



而对于公司与员工约定薪资保密,安翔认为,没有任何法律对这一约定进行禁止,“用人单位有权利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约定相应的条款,密薪制本身并不违法。”



同时,律师表示,仅以口头告知劳动者打听薪酬属于严重违纪,并以此为由解除合同,不符合法律的相关规定。安翔表示,相关的规章制度应该符合三个标准:依据民主程序制定、不违反法律法规、依法向劳动者进行告知。



“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或者在协议中,比如保密协议、劳动合同的正文条款中有这类内容,那么该约定本身有效,以此为依据对员工进行处理是合法的,现实案例也支持这样的标准。”安翔说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6-20 12: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单位同一岗位同样的工资和福利,工作量是别人的n倍,这才是同工同酬的真相。

发表于 2021-6-20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工同酬是生产力低下的理想化大同。而今,许多用人单位不可能出现理想化的同工同酬,除非多条流水线上的同一岗位工作内容一致,但也还因个人因素出现工作质量的差异。薪酬保密是现代管理制度对个人劳动质量的报酬的认可,个人薪酬一般采用定岗薪酬制和劳资双方协商制两种。由于劳资方采取灵活和分别对待,又是人为在操作,所以,只有相对合理没有绝对合理。从管理角度叫利用个人的优越心理,进行差异化对待、采取各个击破的管理方式。所以,在单位互相打听薪酬待遇就犯了大忌,任何人都可以谈闲你、汇报你,说隔壁老王一天就谈待遇不干工作(你拿石头打天?),下来,你离被开就不远了。哈哈,七丈多的老汉儿我发挥余热,在京城呆了二十年了,那单位等级也算国家行业顶级的科研单位,工作场所几爷子埋头工作,下班各自回家,见面彬彬有礼,互不打听工作以外的事,想想,这对爱冲壳子摆龙门阵的川人难受啵?都不是事,薪酬嘛要会这样想:龟儿子些再差别大也不会离谱到哪儿去!到月是你给我拿,不是我掏荷包给你拿。呵呵!

发表于 2021-6-2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薪酬保密,是基本的职业素养!

发表于 2021-6-2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很讨厌问我一个月工资多少的人

发表于 2021-6-21 12:0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公司角度,密薪制是因为员工的个人能力、学历等各方面有区别,公司会给高能力、高潜力员工较高薪酬,如员工打听薪酬会影响到员工工作,严格的纪律是为了便于管理,节约管理成本,
在个人角度,在同一个单位同一岗位的工资和福利,工作量是别人的几倍,会发生内部矛盾,加之薪酬保密,是基本的职业素养,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46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尊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薪酬保密制度本身就违背了法律法规,所以即便员工违反了《规章制度》里面的薪酬保密制度打听工资,公司也不能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将其辞退。

发表于 2021-6-2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打听啊?哈哈。你管好你自己。你管人家拿多少做什么?八婆一个。开除活该。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