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国际化
是新都近年来发展前行的方向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如今
新都区营商环境建设3.0时代
已经到来!
一本册子跑全程
《一本漫画走天涯》是九十年代周星驰众多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其扮演的主人翁靠着一本漫画书走南闯北,浪迹天涯。
而随着新都区营商环境建设3.0时代的到来,如何办理相关业务,也能靠着新都区行政审批局最新发布的营商环境宣传册来搞定。
“在以前,办一项业务就要花大半天的时间,而且还经常找不到地方,需要一路问着去。”新都区某微小企业负责人张先生说。
近日,张先生由于要办理公司的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注册业务,再次来到新都区政务中心。本来是一件想着就有些头痛的事,却因为一本小册子发生了大改变。
“前段时间,我在‘政务公开日’现场领了一本营商环境宣传的小册子,当时没仔细看,刚好最近要办事,翻开一看,才发现这本册子太实用了。”张先生说。
宣传册采用漫画的形式,将企业所需办理业务的流程、办理时间、办理窗口一一绘制,看上去一目了然。
“拿到册子,按图索骥,太方便了。”张先生说。
群众享受一流服务
如果说小册子为张先生节省了不少时间,那么如今政务中心的办事效率,则让他更加惊喜。
依托“企业开办综合窗口”,新都区行政审批局实施企业开办“五个一”提升行动:
即一个窗口通办、一套材料通用、一次认证通行、一套印章免费、一次配齐服务的模式,优化企业服务,环节压缩至1个,材料精简至5件。
同时,进一步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4个工作小时)内,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登记2小时内办结,印章刻制、初次申领发票2小时内办结。
“新都速度,确实厉害!”张先生说,自己原本打算用至少大半天的时间来办理公司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注册,结果仅仅用了一个小时就拿到了证照。
便民服务持续升级
在新都,营商环境建设3.0体现在多个方面——持续推进信息化工作、进一步细化全程电子化功能需求、扩展全程电子化网上登记的业务类型和办理事项;积极主动协调省、市局,配合做好信息系统的修改完善和持续优化。
通过“一窗通”、“营商通”、“蓉易办”等渠道提高企业全程电子化注册办理比例,加大宣传及指导力度,提高企业开办“全程网办”便利度,实现企业开办“零跑路”。
此外,还会向新设立企业提供一次免费刻制公章服务。
新都区行政审批局收件预审科科长陈丹表示,这些制度建设、政策落地,真正实现了让企业“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
辐射面继续扩大
据陈丹介绍,目前,新都区已建立了“区级政务中心+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村社便民站+小区便民微中心”的四级基层政务服务体系,下沉事项192项,实现便民事项“就近办”。
“通过建立通办机制,我们目前已推进10余类70余项异地通办事项,组织党员业务骨干上门为企业办理审批服务,将事项办理时间缩短90%以上。”陈丹介绍。
新都区还重点打造了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通过优化政企沟通全时在线服务,拓展政企沟通渠道,实现点对点服务,一键回应,市场主体诉求100%受理、100%回访,增强了企业体验感。
近年来,新都区在全市率先推出“新都区营商环境3.0政策体系”,对新都区内三大产业功能区240余家企业,开展包含“招标投标”“涉企收费”等10个指标的线上营商环境满意度问卷调查,实地调研100余家重点企业及20余个营商环境指标牵头部门,对标上海、深圳等营商环境先进城市,形成了“新都营商环境3.0政策体系”,目前深化新都区营商环境建设更深度的政策体系也同步在谋划中。
在新都区首创的企业管家服务工作机制中,解难题送服务,全面收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有关政策兑现、资金短缺、人才引进、行政审批等方面的痛点难点,逐一梳理,挂单销账,实现问题“一站式”解决;实现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
营商环境3.0版本的改革则聚焦于智慧政务,新都区开始探索技术场景的应用,运用“数字化”赋能,打造政务服务新门户。
引入市“网络理政”平台大数据分析机制,实现常规咨询“快速回”、热点推荐等个性化服务。
综合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技术,形成智能问答知识库,人机互动“对话”模式全天24小时答复。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十四五”开局
成都提出了
“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工程2021年工作计划”
是其中之一
在新都区
一系列创新举措赢得了百姓和企业的认可
站在建党100周年的新起点
新都区营商环境建设也将
继续迈向下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