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公司宁愿全员996也不愿意多招俩人?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成本的问题,但是,或许这只是原因之一。
1.为什么很多公司宁愿全员996也不愿意多招俩人?
很多人可能会想到两个字——成本!
的确,多招两个人,工资不是钱啊?社保不是钱啊?福利待遇不是钱啊?……
这些钱不是成本吗?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那是从老板包里摸出来。
再说,人家老板还很笃定,坚信自己不违法,或者违法了也没有几个员工愿意去追究法律责任!
有些公司做得好,即使996,照样能够“混”下去。原因很简单,人家公司有996的“资本”,不是高工资、好待遇、快晋升,就是有好的规章制度“关”着你员工。量你员工也不敢“跳”。“跳”出去,其他公司未必能够给员工这么高的工资;“跳”起来,申请劳动仲裁也未必能够赢。(前段时间不是有过热搜嘛)
有些公司做得差,即使996,照样能够“走”下去。原因很简单,人家老板愿意赌一把,“听话”的员工总比“刺头”多。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刺头”要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也陪员工把官司打下去。打下去的理由也很简单,要么耗时间,要么降成本。不仅如此,还是“杀鸡儆猴”。让其他员工看看,即使打官司,公司也得陪员工打下去,不会轻易支付赔偿,把员工给耗死。再说,打官司的员工所占比例有多少?所以,这种情况下,很多公司一般宁愿支付(申请劳动仲裁)违法赔偿,也不愿意多找几个人。
多招两个人?不减少两个人,不十个人的工作给两个人做,都已经不错了!
2.很多公司选择996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某种角度上说,很多公司选择996,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至于“迫不得已”是什么意思,就不点醒了)
“迫不得已”之一:公司没有其他可发展、可盈利的点了。除了靠加班,榨取点劳动力的剩余价值,在业务上没有多少可突破的地方。换言之,用我曾经说过的话说,只能靠在员工那里扣点、罚点、榨点来维持公司的运营,或者说,只是为了保证老板手中的仅有的那点利润。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公司体现得比较明显。动不动就罚款,动不动就加班,动不动就以“加班”为评价员工忠诚、上进、努力的标准。员工不加班,公司面临的可能就是倒闭;老板没有利润,谁还做老板。
更有甚者,老板一方面打着“为员工着想”“为员工某一份工作”的旗号,声称“不为盈利”来获取员工的“同情”,另一方面在员工要求加薪的时候,却又说出“公司不是福利机构”“公司不是扶贫企业”之类的话,以“公司要盈利”为由拒绝加薪,拒绝支付加班费等。
“迫不得已”之二:老板的焦虑需要得到表达。焦虑在于,新的业务是什么?新的业务去哪里拓展?……不能“开源”,总得“节流”啊!于是,老板要求加班,在原有业务上节约点成本,在原有业务上节约俩员工。
“迫不得已”之三:老板的存在感需要得以体现。员工该如何管理?老板的权威性体现在哪里?……员工加班,似乎才能够体现老板的存在感。员工加班,老板看到多少有些欣慰,挣不到钱还不能“管理”俩员工?哪怕是在工位上耍,老板也要把员工“管”在工位上;哪怕是“上班不努力,下班来加班”,老板也要把员工“留”在办公室;哪怕员工加班效率不高,老板也要把员工“搁”在办公桌上。因为,员工们加班,老板能够找到“欣欣向荣”的感觉,自我感觉良好。
退一步讲,即使“迫不得已”是老板的错,但对老板而言,或许看得见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利益。与其不让员工加班,倒不如“为我所用”。
3.996,老板真的占便宜了吗?
996,老板真的占便宜了吗?未必!
其一,效率在哪里?
很多老板误认为,加班就能扩大产能。但是,老板可能没有考虑效率的问题。当然,这得排除机械性计件工作,员工两班倒、三班倒的情况。因为这种情况下,机器不停,员工停。只要机器不坏,其产能必然是随着员工投入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但这不符合我们通常所说的加班情况。
通常所说的加班情况,是一个人已经上班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还让员工加班。这势必导致员工的效率降低,产能下降。原来一个小时做完的工作,可能因为身体累、心理累、脑袋晕而需要两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完成。这种情况下,可能类似于运动员短跑、中长跑及长跑。短跑效率最高,中长跑次之,长跑效率最低。
还有一种刚才提到的情况。明明8个小时可以完成的工作,就因为老板为了体现老板的“控制欲”,为了评价用“加班时间”来评价“优秀员工”,员工们不得不将8小时工作内容改为12小时完成。这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其二,996是一种短期效应,但从长期来看,损害的是员工的健康,同时也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短期来看,老板是占便宜了。“你看,我今天又压榨了员工两个小时。”“你看,这些就是我的员工,天天加班。敬业!”我曾经听有人说过,有一个公司老板,特别邀请他去视察自己的公司,以期待他出点主意,一改之前的员工散漫工作状态。但是,老板选择的视察时间却是在加班时间。他当时不能不给面子,再说也多多少少得了点“顾问费”,就勉为其难地到公司走了一圈。临离开公司之前,这个人说了一句“你们员工都这么敬业了,哪里有散漫的作风?”
长期下来,员工的身心跟不上了,效益没有了,创新没有了,拼劲儿没有了……有的只是“得过且过”的心态。
其三,真正的人才不在乎996,但又不限于996。
如果仅仅是为996而996,如前所说,只能降低效率,只能得过且过,真正的人才是不满足这个现状的。但真正的人才又不限于996,因为他们随时可能在工作,但随时又可能在休息。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真正的人才”,但所有的人都应该追求良好的工作环境,包括“加班”这一软环境。
话说回来,这可能仅仅是对于老员工而言。
对于三五年、十年八年的老员工,或许老板真没法占便宜。但是,实践上,很多企业,其员工流动性还是比较大。或许,996加班模式与员工流动性大,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可以说,正因为员工流动性较大,所以996的加班模式才能够得以顺利实施。韭菜割了一波,再割下一波。也可以说,正因为员工加班比较严重,所以其流动性才导致这么大,至少是员工流动性大的因素之一。可能谁改变不了谁,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很多公司宁愿全员996也不愿意多招俩人的重要原因。
只是,我个人认为,绝大多数员工还是求一个稳定,谁也不想每年跳槽,年年换工作。
最后,说一句,加班在所难免,但不能让正常下班变成在所难免。也许,员工更喜欢那种工作时间相对弹性,周末、节假日有休息的企业!同时,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常不会在加班中体现出来。
以上观点,不做参考。(要咨询,看账户,有电话,是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