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885|评论: 0

[内江新闻] 心地空明 意境高远——梅鹤年的书画艺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9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711165921213.jpg

  梅鹤年字云松,又号川南人、汉安人、川南氏、川南布衣、竹知居士、竹知斋主等

在1994年的《内江县志》卷十八“杂志”中,收录了张大千的一首词《为梅云松扇面(画面:美人)题词(调“三株媚”)》,梅云松就是内江民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的梅鹤年。他除书法艺术成就显著外,还在绘画和篆刻艺术上颇有造诣,是一位集书画和篆刻艺术于一身的艺术家。由于梅鹤年解放初移居成都,其人其事其艺鲜为人知。

    梅鹤年字云松,又号川南人、汉安人、川南氏、川南布衣、竹知居士、竹知斋主等,居室名竹庐,斋号有竹斋、竹知斋、一枝居、梅花屋等。辛丑年八月初二日(1901年9月14日)生于内江县城大西街。20年代入行伍,30年代前期任内江县财务局长、科长等。1936年后进入川盐银行内江办事处(分行),1946年任襄理。抗战期间,还曾被聘为内江县财务委员、疏建治安委员、参议会参议员、救济院主任等。1949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内江中心支行接管川盐银行内江分行。梅鹤年于1952年调泸州中心支行,1953年调省分行工会,1958年10月去世。

    内江梅家为书画世家。梅鹤年及其高祖梅春崖、曾祖梅雪舟、叔祖梅梦清、堂弟梅晓初、堂侄梅志尧都擅长书画,被《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誉为“一门画传五代”。梅鹤年早年学习书画,后因讳“画(化)来吃,不好听”,遂弃画而专攻书法,并学习篆刻,其艺术生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 1935 年以前。梅鹤年早年做文字工作,书写要求高,书法是由王羲之、赵孟入手并用功较多。20年代末曾一度经营“竹知斋”装裱铺。30年代前期,担任地方政务事项,文案繁重,书艺不断提高,吸收魏碑的一些特点,在县内具有一定名气了。

    第二个时期是l936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是梅鹤年书法、篆刻艺术发展、创作最旺盛的时期。梅鹤年在银行工作,时间相对稳定,无论暑夏和寒冬,从不中断书法、篆刻艺术练习和创作,以致右手比左手明显粗大,这是长期执管(刀)形成的。由于写得一手好字,找他写字的人非常多,在30年代后期开始了业余鬻字生涯。内江书画之风盛行,民间交往常以书画作馈赠礼品,商店、旅馆、茶楼和酒肆场所都要请名人题匾或悬挂名人书画,小小城内就有近10家装裱店(部),其中“丹青引”就是梅鹤年与梅晓初、晏济元合伙开办的;“小米家”的老板黎端赐也是向梅鹤年学书的。

    梅鹤年这时对董其昌及王文治(号梦楼)书法用力最多,不仅追求形似,更具神韵。也对周代金文、汉《张迁碑》和唐《云麾将军碑》等涉猎临习,兼收碑学的优点,使自己的书法逐渐形成灵秀端庄的面貌。笔法上能锋正劲挺,笔画圆润;结体方整隶法,有晋人遗韵;章法行间宽绰,横势谨然。小楷空灵秀丽,清静雅致,晋韵十足。特别是为避免结体方整的呆板,吸收董书中的横画斜势左放,捺画时时平出和左低右高的优点,增强了字体的活泼性。同时,梅鹤年的篆刻艺术也日益精进。从梅鹤年遗留的几十方自用印和《一枝居印谱》看,其篆刻主要有古玺和邓派兼收吴昌硕两类风格。其中朱文古玺类宽边圆角,文字或金文或小篆变化,多姿多彩,线细如毫;而第二类朱文线条冲、切刀并用,古朴遒劲;白文或双刀或单刀,不作修饰,章法上强调疏密对比。梅鹤年为内江许多书画家治印,如有“公孙长子五十六后作”、“叶青之印”等。由于梅鹤年在书法、篆刻艺术上的造诣,在30年代末期“时人将公孙长子、余燮阳、陈鸣鸾、梅鹤年称为内江四大书家。”

    1948年,《内江日报》评:“梅鹤年的近年榜书凝重过于秀丽,匾对及扇面多精心之作”。许多人在求梅鹤年书写扇面后,还去求他的堂弟梅晓初作画,“世称二梅书画合壁”。同时,“小米家”老板黎端赐更征求内江书画名家陈步鸾、张仲孝、梅鹤年、叶青、梅晓初、尧文藻等的润例,寄到重庆《大公报》刊载联合广告,被称为“人才外扬”之举。

    第三个时期,即1950年至1958年。梅鹤年在这时期主要以绘画为主,从事大量花鸟画的研习与创作。他学习绘画是临摹画谱开始,如《中华古今画范》、《张子祥画谱》等。

    梅鹤年喜爱的绘画题材主要有梅、菊、竹、牡丹、水仙、芙蓉、玉、荷花、蜀葵和燕子、鸡、鹅、喜鹊 、鸽子、金鱼等等。他作梅花有两种,墨梅以浓墨写出,花以淡墨点;红梅枝干或浓或淡,淡墨勾成花瓣,再用胭脂加墨填之, 即艳且古,也有以胭脂加墨直接点者。绘的色菊多以朱色画花,淡墨点心,墨绿写前叶,淡浓墨叶衬后,再用浓墨勾叶筋,主筋两旁支脉第二线一组,组与组间距离较远,富有装饰意味;墨菊以淡墨画花,嫩绿点心,叶为墨绿色,整幅 艳色而沉着。画的牡丹常以墨色为主,花以淡墨勾成,花蕊先点淡墨,干后再以浓点,虽无颜色却润湿;难得的是画有 牡丹写生稿,在淡墨勾成的花瓣中顺势施以淡墨,偶留飞白,有较强质感,说明梅鹤年也师法自然。而画燕子有海派风格;鹅与鸽子用淡墨勾线,粗细随形,立体感强;鸡或大写意,似任伯年,或工笔细描,栩栩如生;金鱼红艳小巧,以朱勾形,笔上加水敷质写尾,草绿点睛,争相抢萍;喜鹊兼工带写,生动喜庆。
201271117247541.jpg
著名书法家李果青题字
                                                       二

    1957年至1958年,梅鹤年作画特别多,留有不少代表作。诸如“红蓼花疏水国秋”的《水草图》秋色盎然;《梅花金鱼图》动静相间;《鸽子牡丹》朴素艳丽;《双鹅荷花图》色与墨相照应,虚实互生。特别是《蜀葵双鸡》右面以没骨法画一丛蜀葵花,既鲜艳又厚重;下部用大写意法绘双鸡,整体画面又协调;在画的左上部纵题郭沫若《百花齐放》之一的《蜀葵花》诗,并在题款下钤盖有自刻的“学工农”圆朱文印,画面右下角钤盖自刻的白文印“为工农兵服务”。可见梅鹤年要求自己的艺术作品跟随时代。1958年2月16日和4月8日,《四川日报》发表了梅鹤年两幅画作。

    梅鹤年这时期的书法承续了以前的特点,但以小楷为主,更为精致妍美,多书写毛主席诗词和郭沫若的《百花齐放》诗,同时对隶书进行了更多研究,用隶书写名人名言或题画款。50年代中期,创作的毛主席词《沁园春·雪》书法作品参加了西南区的书法展览。篆刻方面,朱文印吸收了吴让之、徐三庚印风,白文有齐白石的特点。梅鹤年因在书画篆刻方面的成就,参加了省文联,曾被中国美协重庆分会吸收为会员;上海中国画院筹备时,向梅鹤年征集书画作品,函聘为通讯画师。

    1958年l0月的一天,弟弟梅鹤龄与张文修赴成都开会,去看望梅鹤年。梅鹤年异常高兴,与老朋友张文修拥抱。他们晚饭后一边摆龙门阵,梅鹤年又一边作要送给他们的画。因过于兴奋,晚上突发脑溢血,后抢救无效逝世。

                                                       三

    梅鹤年与内江及其他书画家友谊深厚,无门户之见,互相探讨借鉴。他解放前虽不作画,却乐于和画家们交往,有张大千、邱特澄、陈石渔、刘采臣、叶青、胡云秋、罗光藻、尧文藻、晏济元等等,从他们的画作中交流有益书法的成分,间接地为他后期的绘画艺术奠定了基础。还与篆刻家戴天(号笠子)等过从甚密,相互砥砺。抗战时期,内江因为地理交通和经济发达的优势,成为一个经济和文化等大开放的县城,比专署所在地的资中繁荣。当时大量外地艺术家来到或路过内江,梅鹤年从不放过与他们交流或学习的机会。

    冯玉祥1944年到内江开展献金活动,梅鹤年作书数幅送与义卖献金,冯玉祥对其精神和书法给以高度赞扬与评价。于右任过内江时,由内江中国银行接待,梅鹤年作陪。于右任对梅鹤年书法很称赞并书赠“画采云车梦里春,输君冷眼看京尘。天荒地老神州泪,闲煞江南卖字人”书法,该诗收入了于右任诗集。张聿光约1939年到内江,在大南街信立商店举办画展,梅鹤年参与推荐,《内江日报》发表新闻稿,开幕时参观者一千以上,被称为内江画坛盛会。

    1942年7月19日至21日,李琼久在银行公会举办“尚书家美术流通社琼久画展”,梅鹤年与王王孙、陈步鸾、余燮阳、陈石渔、刘采臣、尧文藻、叶青、梅晓初、晏济元等联名在《内江日报》推荐介绍,使画展大获成功,“竞订者甚多,收入有万余元。”1944年,丰子恺在内江讲学并办画展,梅鹤年参与接待并交流。王王孙是著名篆刻家,抗战时来内江。他的《正气歌》篆刻由于右任题签、《泱泱丛刊·当代名人印迹》发行。梅鹤年与他交往密切,探讨篆刻艺术,王王孙赠仿古玺“鹤年”等印。黄圭笙1943年任内江建国银行支行经理,善写甲骨文,集成联语石印出版,由梅鹤年题签。

    “书法蜕出于泰山金刚经”、被张大千称赞“神化入微”的方滨生40年代末期任四川省银行内江分行副经理,梅鹤年兼职该行,两人在书艺上多有交流和研讨。除此,梅鹤年还外出会访书画名家,拓宽视野,提高艺术水平。约在1945年4月,梅鹤年与梅晓初到成都沙河堡看望张大千。两人进门后,看见张大千养的藏狗,梅鹤年问张大千养的老虎还在不在,张大千笑着说“现在画虎不成,只有画狗了”,三人大笑。然后观看了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等。张大千亲自下厨,在饭后摆起龙门阵。张大千讲了去敦煌的辛苦,并说古人的画都不署名,偶有写在隐蔽处,后人仔细才发现,说明当时画画的人地位不高。张大千还对梅鹤年讲,要多研究唐李北海(邕)碑。他们临走时,张大千赠每人一幅白描美人图,为敦煌壁画白描法。梅鹤年还与谢无量、但懋辛、王云凡等都有交往,他们都赠有书法给梅鹤年。(叶自明)

    梅鹤年简历:

    梅鹤年(1901—1958)内江人。幼年读私塾,酷爱书画艺术,曾开设石印装裱店。曾任川南银行内江分行襄理。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内江中心支行,后调四川省分行工作。晚年定居成都。鹤年出生于内江“梅氏丹青世家”,早年曾得叔祖梅梦清指点,精于书法、篆刻与绘画,与公孙长子、陈鸣鵉 、余燮阳为“内江四大书家”。书法师法王、赵、董、王(文治)等,兼收篆、隶和魏碑,形成自己的特点:笔法锋正劲挺,笔画圆润,国画多为工笔没骨法,清秀妍雅,工整艳丽,有沉着古朴之气。代表作有《沁园春》、《归去来辞》书法条屏以及《梅花水仙图》、《玉兰喜鹊图》《荷鸭图》等。其子梅希林、婿余盛钧藏其书、画和篆刻作品甚至多。今内江奉天寺尚存其“大雄宝殿”题匾。
201271117447307.jpg

20127111784918.jpg

201271117549117.jpg

201271117616287.jpg

201271117627792.jpg

201271117640987.jpg

201271117715292.jpg

201271117733476.jpg

201271117751833.jpg

201271117819806.jpg

201271117849786.jpg

img.mala.jpg

pic17.997788.jpg

www.dq18.jpg

www.hanhongjd.jpg

www.scnjnews.jpg

www.kfzimg.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