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复读是别人的权利,真的第一年发高烧没去高考总不可能就不让别人不读书了吧?
第二,批评别人是复读生,那么请问你复读是不是可以成为状元,梁实可以被当作笑话去看待,怎么别人小伙子努力就要成为被嘲笑的对象呢?
第三,真要是没有获得过任何高等学历(专科,成教,自考全部计算在内,包括国外认可的学历),就可以报名再次参加高考
也明白复读目前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也要限制
1.就四川省来讲,复读学校必须是四川省二级以上学校,二级不得超过150人,省一级不得超过200人(都限定在200人也可以),也限地级市内,这个小伙子就是成都的,就不用跑到绵阳那么远的地方去复读。第一年高考报名地和现在户籍所在地都是同一个地级市,那么只能是在现在户籍所在地的地级市高中复读,如果第一年高考报名地和现在户籍地所在地不一致,选择其一进行。
2.对公立学校的大改革,比如绵阳,上面我们说了不得跨地招考而外,绵阳的中学小学很多面临改革,什么民办公助经过摸底很多发现没有给交钱转移校区的,那么肯定是收回公办,绵阳中学可以有初中部叫绵阳中学英才学校,高中可以有着高三教学园区(对于集中毕业班、高年级校区这种我们也允许),但是其他地方就没有再挂绵阳中学的名字,绵阳实验中学就是绵阳实验中学,还有绵阳南山中学,绵阳外国语学校等等。
3.取得了高等学历之后不能再次报名参加高考,当下我们出现了不少这种,这种情况绝对禁止。
4.高考录取方式的改变,还有综合学校的改变
比如政治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是不分开招生,叫政治历史类,避免两个专业因为分数差的问题造成落榜。60年前的院系大调整认识到了诸多问题,现在又是综合类,可是带来了太多不完整,因此我们采用合并高校的方式,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大学,法律经济学综合招生,政治社会学综合招生。
有人就建议,不要再区分本科层次,包括提前批,更加关注的是你报考学校的学科实力,比如西南政法大学与西南大学之间,法律方面肯定考虑的是西南政法大学,只有学科实力相当才会考虑211.985、双一流。包括这些年很多自媒体人说过,高中为了名气,让学生报考清华北大,结果是末流专业,学生之后还有退学的,比如计算机清华上不了就可以去上海交大。
民办专科都意识到升本重要性,所以大学办学一概是本科办学起步,更多的民办专科需要合并以及改制。每年有着30%的大学本科录取率是合适的。
在高考录取上(首先计划上大类招生,但是必须具体学科专业,有经济学足够了就不要再来金融学,是临床是医学检验还是护理就要明确)没有必要那么多批次,就一个本科录取批次,学校录取是完全独立的,由学生自己选择。
每个学生有权报考三个学校,每个学校报考三个专业(专业有着123志愿)
按照计划目录排位录取,经济学第一目录顺序先把报考经济学第一志愿排位录取,再第二志愿,如果第二志愿分数高挤掉第一志愿,三轮次排位录取。
有人会担心,第一志愿是数学,那么我被数学录取了,还需要第二志愿排位吗?这不会,只有未被录入人员才会进行志愿排位,比如考分是660分,没有人达到660分,第一志愿就是数学,没有人挤掉;比如考分640分,第一志愿经济学录取不了是未录取人员,第二志愿是英语,第一轮次英语录取最低分是629分,第二志愿当然挤掉第一志愿的人,这就是既满足学生也是分数优先录取。一概不调剂,现在为了多开专业学生为了被录取填写专业调剂,如果没有学生去,学校自动就要关闭一些专业,复旦大学临床录取不了还可以去中山大学临床,就不会想学医给调剂到了哲学。
各学校录取完毕再给学生选择一次的机会,比如被中山大学厦门大学都录取了,但是觉得中山大学专业不满意去厦门大学就读。学校有空缺名额可以再发布一次空缺,但是这次录取有着限制,不得低于第一次录取分数,比如化学最低分是596,那么选择化学的学生低于596分的一概不能被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