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231.3万名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5.7%;组织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9.7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71%;提高6600余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完成目标任务的100%……7月19日,记者从省政府督查室获悉,四川民生实事“半年报”出炉,省委、省政府重点统筹推进的30件民生实事进展顺利。(2021年7月20日 四川日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2021年,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民要办的30件实事,是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接地气、暖民心的惠民工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为民情怀。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各项民生实事,坚决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办实事”“学史力行”等要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民生事实中感受民生有温度有速度。
之所以说民生实事有温度,就是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办好民生实事,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和农民工等群体创业就业服务,深入推进技能提升行动。畅通社会救助渠道,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从“半期考试”成绩来看,截至6月底,四川省30件民生已有15件民生实事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余15件达到或超过目标任务进度,让群众感受颇深的是全省民生事实有温度。民生冷暖体现发展高度。正是因为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才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而民生实事有速度,则是要突出民生领域高质量发展。让百姓得实惠,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建讲速度,更要高质量,该是速度与质量的辩证统一。否则,高质量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当前,全省乃至全国民生改善任务艰巨繁重,各项民生实事项目也在加紧推进中,目前已有16处开展方案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其余5处正在施工,这些都需要一定的速度推动民生实事落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提高工作效率,突出实际成果,真正把好事办好。全省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力度,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共同推动民生实事落实。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每个公民的生存与发展都应该得到重视,每一个民生角落都不应缺失温度。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百姓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全省各地要增强信心,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永葆为民初心,厚植为民情怀,从长远上给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