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口头上讲责任,但行动上没责任;责任书不少见,但行动不常见;以纸上的考核代替实际的考核。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惯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把等、靠、要当作应付党的方针政策的不二之选;对中央的决策要么不真执行,要么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执行,搞选择性执行,选择性落实,最终形成“最后一公里”的“肠梗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表面化。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官老爷。勤务员意识、服务意识、人民意识,是共产党的干部区别于其他国家政党干部的根本标志。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是官气十足,在干工作时不是琢磨如何做好为人民服务的分内事,而是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漠不关心,不懂得“足寒伤心、民寒伤国”的道理,民情不明、民情不查,习惯于高高在上,庸政懒政,习惯于拉帮结伙只顾圈子利益、山头利益,以“我”划线,压制有不同意见的同志,打压对党忠诚的同志。把党的政治规矩边缘化,把维护群众利益空心化,把维护政治秩序混乱化。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群众的诉求该回复的不回复,该解决的不解决,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变成油水关系、点水关系、蛙水关系(油水关系是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人民币服务;点水关系是调查研究、考察实情像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浅尝而止;蛙水关系是指有些领导干部把自己当成“青蛙”,当需要群众之“水”时就跳到水中去,满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后又跳上岸)。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危害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生态是信仰人群效应、理想信念人群集中度效应的即时反映,是“关键少数”引领作用、担当作用的反映。当信仰人群效应恶化时,理想信念人群的集中度就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政治生态结果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站位不正,把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要求放在一边,不懂得“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的道理,往往以圈子文化代替政治纪律、以团伙规矩取代政治规矩。在选人用人方面,把干部选拔任用和考察的程序搁置一旁,要么走过场,流于形式,要么带病提拔“圈中人”,不但助长了歪风邪气,还严重损害了党的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寒心,是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大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