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撩开夹门关的面纱》
第四篇:滚滚铁流的风采
第三章 红军游击队
第一节
1934年春,省委派省委委员曾海云(本名张守恒,又名曾海元,南溪县人),来邛担任邛蒲大县委书记,让余宏文全力负责抗捐军工作。这是因为,1934年4月5日(农历2月22日),原县委书记王明安,在大邑北外凤凰村山口堰被捕变节后,邛大特区党组织和抗捐军的领导重任,全压在了余宏文一个人的肩上。从农历2月至初秋这段时间内,党的各种活动都开展得比较顺利,抗捐军的队伍亦有发展。曾海云与余宏文一道,按照省委指示为配合红军长征,将川南抗捐军改编为“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简称“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或“川康边工农红军游击队”,或“工农红军游击队”,或“红军游击队”,或“游击大队”等。川康边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于1934年农历7月,在石头蒋山设总司令部。其领导如下:
总司令:余宏文(兼游击特区区委书记)
副总司令:曾海云(兼省委驻总司令部特派员)
总司令部秘书:何曼修(兼游击特区宣传委员)
游击特区区委书记:余宏文(兼总司令)
游击特区军事委员:朱建文、侯伯英(兼县委书记)
游击特区组织委员:闵一涵
游击特区宣传委员:何曼修(兼总司令部秘书)
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下辖7个中队,一个别动队,共800多人。各自活动的地区与情况是:
第一中队,正副队长胡国栋、李福康,共有战士50多人。胡国栋和李福康都是原抗捐军骨干,该队是以原抗捐军部分战士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主要活动于邛崃的临济、夹门关和名山的廖场、朱场一带。
第二中队,队长蒋福盛(原抗捐军队长),共有战士40多人,大都是原抗捐军战士。主要活动于蒲江的大塘和邛崃的石头至平乐一带。
第三中队,队长罗南轩,原抗捐军骨干之一。该队战士除少数参加过抗捐军外,大多是石头、甘溪等地新吸收的,共有战士60多人。主要活动于甘溪、石头、大塘一带。
第四中队,正副队长严景鸿、何鑫辉,共有战士200多人。该队是“金龟山募兵起义”后组建起来的。1933年腊月,“邛雅清乡司令部”为搜罗兵卒贴出布告说,根据拉去的人马多少,给以委任和装备。石河子支部严景鸿(书记)、王克光(又名王少华、王布先,县委成员,后在解放军部队工作)、梁中兴(公开身份是保董)等研究决定,派人打进去,借此获得枪弹,组织队伍。于是,指派倾向革命的青年何鑫辉打进去。何家是乡绅,何鑫辉又是西河比较有名的何三爷,容易取得敌人的信任。结果,何鑫辉被委任为第一营营长,王必达任营部副官,罗炳成任排长。王、罗都是在石河子学校同严景鸿一道教书的教师。梁中兴亦任排长。到1934年夏天,清乡司令部要何鑫辉将队伍开到双流改编,何鑫辉便按红军游击队计划,将队伍拉到西河的金龟山上宣布起义,改编为红军游击队。这支队伍主要活动于邛崃西外的白合、西河、石坡、大同、马湖一带。这就是“金龟山起义”的由来。
第五中队,队长叶宜湘,党员,后被捕脱党。共有战士40多人,是抗捐军在大邑受挫以后,叶宜湘到桑园、拱辰一带组织的一支秘密队伍。基本上没有枪弹。主要活动于邛崃北外的桑园、拱辰、王泗一带。
第六中队,正副队长陆明章、杨洪轩,共有战士100多人。这是一支在1934年夏天,从绿林中吸收来的队伍。主要活动在天、芦、邛交界的天台山、正西山一带。
第七中队,正副队长张继良(大邑新场支部书记)、邓德三,共有战士50多人。主要活动在邛大交界的西禅、新场、王泗及大邑北面的山区地带。这支队伍是在大邑各支部组织的秘密农民赤卫队、工人赤卫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川康边工农红军别动队:队长杨才良,共有战士300多人。原是一支绿林部队,是我党多次作工作以后,教育、争取过来的。主要活动在正西山、南宝、天台、高何及芦山的大川、快乐、宝盛一带。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的不断壮大,战士和群众的斗志非常旺盛,有力地打击了游击区的土豪劣绅,使清乡军、团防队不敢轻易进入游击区。
军阀政府深感头痛,在1934年11月23日、12月4日和21日的成都《新新新闻》上大喊:“有股匪二百余人,由孟光远分出之骆明章、杨洪轩率领,于12日,从邛州天台山向天全所属之宝盛场、公议场逃窜。刻,已与团队接触,团丁被伤亡十余人。该区团保已飞报天、芦两县长与驻军,速派兵围剿。”
军阀政府心惊肉跳地说,“据王督练叔雯的侦探回报”,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在由邛州至雅州方向之马路右边一带,所占领幅员纵长七十余里,横广六、七十里,其中居民五千多户,已被匪赤化”。
军阀政府惶恐不安地大叫,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组织严密,平时宣传抗捐抗租,号召诱惑,一遇军团,化整为零,分窜各地,军团一无所获。”“虽属星星之火,深恐为燎原之势,再演成通南巴之惨剧。”
为了阻止红四军方面军东进和继续围剿川康边工农红军游击队,四川军阀政府急急忙忙地进行了如下活动:
一、成立四川“剿总”总司令部,设立“剿匪总部邛崃行营”
四川“剿总”总司令部总司令:刘湘
剿匪总部邛崃行营参谋处:参谋长傅常
剿匪总部邛崃行营副官处:处长陈杰
剿匪总部邛崃行营经理处:副处长杨德纯
剿匪总部邛崃行营督察处:主任郝墨庄
剿匪总部邛崃行营购运处:主任李淑昭
剿匪总部邛崃行营肃反组:组长王蒿明
二、调动大批军阀部队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
当时向邛蒲大地区出动部队的军阀有:刘湘、邓锡侯、田颂尧、李家钰、罗泽州、唐式遵、潘文华、范绍增、王缵绪、孙震、杨森等。
第三路“剿匪”总指挥、四川边防军总司令李家钰,纠合邛崃、蒲江的团防队,向我游击区进攻极为猖狂。喜欢在主子面前摇头摆尾的夹门关区团总李明发,像是吃了兴奋济、打了强兴针,更是疯狂地叫嚣:“走过挖断山,翻个底朝天,鸡犬兔子都不留,见人就杀不得拐!”
三、派出嫡系部队进行督阵
蒋介石深怕军阀部队给他耍水、不给他卖命。他调动这些军阀部队上前线的同时,又在这些军阀后面,派出了他嫡系部队进行督阵。命令嫡系部队:如果发现哪些军阀部队给他耍水、不给他卖命,就代他对其实行军罚处置。在邛蒲大地区,蒋介石派出的嫡系部队是薛岳部,薛岳部驻扎在新津、蒲江至名山一带的山丘地区。同时又派出他的“重庆行营”部主任顾祝同、参谋长贺国光来到邛崃。
四、强征大量民夫,筑路修工事,实施“堡垒政策”
(一)筑路:1933年至1934年(民国22年至23年),国民党强征大量民夫,从夹门关新修一条公路直通邛崃县城,沟通夹门关与名山县黑竹关以及与川康公路的连接。同时修筑川藏线复线:名山县的治安场——名山县的观音场——邛崃的夹门关——名山县的中峰——名山县的万古、建山——名山县城。川藏线复线全长40千米。
(二)修工事:1933年至1934年(民国22年至23年),国民党强征大量民夫,实施“堡垒政策”。并从敖吉生旅中抽调一营,由营长安尉如率领奔赴夹门关驻防。民夫在特务组织别动队的皮鞭督促下,在夹门关镇及附近村落伐木筑壕,加修工事。他们在集镇的四个场口和紧靠中心的制高点,即铁碑寺山上修筑石碉堡五座,组成梅花图形。此外,还在夹门关的何山、母沟山上筑土堡两座。
哪里有川军,哪里就鸡犬不宁,哪里的老百姓就遭殃。王光明老人对我们说:“那天,我背玉麦去赶百丈,碰到罢市没卖成,转回来,走拢我家房背后的高山营,看见很多兵正在砍树修工事,回家一看,我喂的四只小鸡被他们抓得干干净净,我硬是气愤得直跺脚!”熊文和老人对我们说:“我们怕军队抢粮食,阴到把三斗多吊命的谷子晒在遮得住眼睛的竹林里,那晓得刚把米碾好,国民党端端地赶到碾子上,狠到把米抢走,只给我们留下三升多。”
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大队,在敌人的白色恐怖笼罩下,“平时宣传抗捐抗租”斗争,“一遇军团,化整为零”,分散对敌采用“队自为战”和“人自为战”的战略战术,给敌人以有力打击,击溃了敌人的多次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