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的困境
文/南湖居士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通知,从今年九月一日起,各地中小学即将全面开展“五加二”模式,把教师的下班时间往后推两个钟头,用于学生的课余服务。这是继“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借着打击校外培训的机会,教育改革又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就目前网上寻得的一些信息来看,与学生家长的欢迎截然相反,不少老师的态度是抱怨和不满。虽说有偿服务,九九六的翻版却总归是加班,除了极少数特别需要钱去办急事的,恐怕主动接受的教师不多。那么返聘退休员工罢,但是一把年纪了还乐意继续干,并且干得动的能有几个人呢?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们大抵不难推测,结果八成还是强制在职者轮流倒班完成任务。
简而言之,本次教育改革用一句话概括,叫做通过给教师增负,实现学生和家长减负的目标。我不想讨论什么行业牺牲精神,一般空洞的话题全无深入的意义。舍弃正常休息的工作,任何人都要滋生负面情绪,身心俱疲的状态,怎么可能维持着满腔热情?毫无疑问,抵触是免不了的,也注定对劳动积极性造成严重挫伤。当然,某些方面的短期效益或许会有,毕竟暂时缓解了照顾孩子的燃眉之急,可是仔细思考一番饮鸩止渴的危险,又的确令人感觉后怕:整体而言,我们的教师数量本来十分捉襟见肘,倘若未来不堪忍耐压力山大,越来越多教师辞职转行,越来越多师范毕业生对教书授课敬而远之,师资不足的问题岂不是雪上加霜?
所以,现在“五加二”模式赢得广泛的支持,仅仅因为短视者丢掉了“同理心”,从中捞取到便利自己的好处而已。姑且不谈接送孩子的必要性,假如真的存在非要陪着子女回家的需求,最理想的办法应该是促进大家享受准时下班,而不是逼着另一个群体跟着额外付出。更关键的是,纵然任劳任怨的老师不断调整适应,长年累月的补充辛苦就可以帮助学生与家长如释重负了吗?反正我觉得不靠谱。比较站得住脚的观点是,只要高考没有消失,减负便仍是空中楼阁。换句话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鸡娃”是长辈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手段。而眼下一系列改革措施,至多是明争逐渐沦为了暗斗,表面看上去还算很和谐罢了。
教改一直在不停地搞,却始终无法扭转内卷的困境,其中的大原因,归根结底是主观上人们对教育的功利心态没能变化;客观上教育资源短缺和分配不均的局面尚未改善。减负蓝图的构想确实挺好,然而我国人口众多的大环境,决定了因噎废食的设计绝无实际操作的空间,试问谁甘心在起跑线上认输呢?既然无力使学生和家长摆脱闹心,反而让老师一起郁闷,与其拿厚此薄彼的戏码加以安抚民意,不如仔细思考一下,怎样开源去扩充教师队伍,怎样保障有限的资源公平合理的利用,怎样向百姓提供丰富的多元化选择。
2021年8月1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