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赶上新世纪;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于是乎我得出个结论;你们90后这一代是真幸福”
90后
借用一下宋丹丹小品的台词。这可能就是很多长辈,对于我们90后这一代的认知!特别是叔伯一辈的,他们普遍受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在过去吃了不少的苦;所以在他们看来,我们90后压力大,是件挺不能理解的事情。
“你们从小有吃有喝,有父母供你读书,完了毕业结婚工作,还有父母帮衬。你们能有什么压力,怎么这么傲娇呢”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吃喝不愁的90后
一.回农村老家的压力(我们活得真不如初中毕业就进工厂打工的他们)
每到逢年过节,从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回到充满泥土气息的故乡,既兴奋却又有一丝焦愁。最怕就是和那些初中毕业,没有上过大学的伙计们一起聊天; 因为越聊越觉得读书似乎不值得,越聊越觉得有那么几分不甘心,越聊越觉怀疑当初的选择。
他们大多很早就进入工厂打工,干的也都是些体力活。到我们大学毕业,还是小白,单纯幼稚的时候,人家已经积攒了一笔款子。不多不少,付个房款首付那是绰绰有余的。当我们每天挤地铁啃馒头,辛苦地过上早九晚五上班狗生活的时候,人家孩子已经在老家被父母带到可以带酱油了。
农名工辛苦的体力劳动
大学生使劲的挤地铁
当我们好不容易在父母帮助下,按揭了首套房,准备结婚生子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带起了金链子,当上了包工头。当我们日复一日地还着房贷,斤斤计较地算计着每个月工资花销的时候。人家又换车了,因为他们住在农村,不需要还房贷。
土大款一样香啊
由于他们长期在农村,和街坊四邻,七姑八姨更加有天然的亲近感。在十里八村,走街串户,也更加的自然和随性,因为他们接地气。相比之下,我们这些城市候鸟,反而不上不下,回个老家像是过客一样,大部分人都是蜗居家里。久而久之,隔壁的王大娘都叫不上你的名字了。家里的人情世故,全靠爹妈的操持。
回到老家的我们
最关键的是,初中毕业的他们,相对文化水平不高,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扯淡的书呆子想法,他们不明白一些深奥的道理,也就不去想,自然也就没那么多的庸人自扰,所谓无知者无畏(没有贬义的意思)而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却经常想得太多,自苦不已!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
二.家庭内部矛盾的压力
90后的婚姻,异地恋越来越多。年轻人又爱冲动,很多时候,在没有充分了解双方个人情况,甚至家庭背景的情况下,就生米煮成了熟饭,被迫结婚!然而生活是现实,是柴米油盐。山盟海誓是不能当饭吃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造成这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两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价值的不可调和。更不用说,亲家之家的关系,这种一年到头也见不了一次面情况,想必也好不到那里去!
山盟海誓败给了现实
相比之下,早年外出务工的他们,大都回到本地,对象也是本地人,最大范围也不超过本县。虽然这并不是保证他们感情稳定的关键因素,但事实上,他们没有了文化上,风俗上,价值观上的冲突。两家之间也大都相互了解,知根知底。双方父母的走动肯定也就少不到那里去,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他们的婚姻在客观上也就更加的稳定和幸福。
三.工作压力
只要工作就有压力,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关键在于我们这些所谓的大学生,必须终生承担这个压力直至退休。我们每个年龄阶段,还会有不同的职业瓶颈。只要不是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我相信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一旦过了35岁,销售类;文职类;市场类的职位,那是很缺乏竞争力的。而我们这些人,又大多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到了一定阶段就想创业,而这又是一个折磨人的考验。挺过去了,成功了还好;要是失败了,真的会坐在车里关上窗门,哭得悄无声息。毕竟越挫越勇这种事情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压力山大的90后
而农村的90后就不同了,他们大都没有什么高远的目标和理想,就算一生没什么本事,碌碌无为。也不会遭到那些嗑瓜子大妈们的闲话。换成城市的你我,稍有风声,混得不好,你看那些长舌村妇在背后怎么说你的风凉话。
洗个锅碗瓢盆的时间 你那点破事就被她们传开了
有时就在想;城市套路深,还是回农村!可终究没有这个勇气和魄力,因为我们太在乎他人的看法了,放不下巴掌大的面子。就这点而言,还真的挺佩服那些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扎根的90后,由此也更加体会到,那些敢于破旧立新,敢为人先,自成一派之人的不凡和可贵之处。
(本文仅限于平凡的大众阅读,出类拔萃已经跳过这个层次的大咖请忽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