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7343|评论: 0

教师多校轮岗会全国铺开吗?专家这样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2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布,各地开始严格执行双减政策,深圳前不久推出了重磅通知,成为全国第1个教师轮岗的城市,而近日北京也紧随其后放出大招,即日起推进教师跨校跨地区的流动,不少人相信,这样的轮岗制会逐步推广,家长们对此纷纷表示十分关注。

  教育公平是否就此实现?老师轮岗到底如何落实?学区房是否濒临“幻灭”?四川电视台《全媒直播间》针对一系列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的问题,邀请到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姜晓萍教授以及成都七中初中学校班主任、成都市优秀班主任高新区数学学科带头人何明,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于代松参与探讨。

微信图片_20210824093944.png
  (姜晓萍)

  姜晓萍教授核心观点:

  义务教育均等化是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靠教师轮岗。学区房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集成品牌效应,不会因为教师轮岗就消失殆尽。教师轮岗需兼顾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各方利益相关者诉求,在尊重教师流动意愿的前提下发挥政策工具作用,梯次推进,分类激励。

微信图片_20210824093958.png
  (何明)

  何明老师核心观点:

  多校轮岗难在制度和观念的对接,配套机制完善与否,将对教师轮岗的作用起决定因素。教师轮岗不是一个简单的政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协调,才能真正作用于学生,造福学生。

微信图片_20210824094002.png
  (于代松)

  于代松教授核心观点:

  教师轮岗将影响“学区房”的概念和现状,降低炒作预期,但是长期而言,学区房并不会消失。

  教师轮岗制释放出怎样的信号?

  姜晓萍教授:如果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说,首先这个政策目标原则,还是促进义务教育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这样一个价值目标来的。

  您认为这样一个政策实施之后,谁的“命运”将被改变?

  姜晓萍教授: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事件的角度,我们是用利益相关者来解说,围绕着这个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它涉及的面是很大的。第一、它涉及我们教师、校长这样一个群体。第二、它涉及我们的学校,教师这个生产力,是学校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所以它涉及到学校这样的一个主体。第三、它涉及到孩子,就是我们的学生,这肯定是一个主体。第四,是跟这个孩子的利益相关者,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家庭。除了这些以外,甚至它的利益相关者,还会涉及到我们的社区,甚至由这个引发的,我们的学区房受到影响。它可能还会涉及房产商,投资者。就像波浪一样从内圈到外圈的利益相关者。

  教师轮岗制度如果全国铺开,利益最相关的是教师,在校老师是如何议论这件事情的?

  何明老师:我觉得还是有点忐忑,因为如果让我们去轮岗,不管是好学校老师到薄弱学校,还是薄弱学校老师到好学校,其实都还是踌躇满志,觉得可以去干出一番事业,但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会想到平台会不会变了?环境会不会变了?包括我个人的一些交通问题,我的子女的教育问题,我能不能融入这样的一个软环境,这么多问题我们都觉得很担忧,或者去了之后,我如果作为好学校老师,我能给予对方学校真正的帮助吗?如果我做得不好,我会有怎样的失落感?而如果我是一个薄弱学校的老师,我到好学校去,我也踌躇满志,想干出成绩,结果我不适应,一直在里面继续保持低位,那怎么办?

  好资源、好老师的轮动,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均衡教育,那什么叫好的资源?什么是好的老师?

  姜晓萍教授:我理解的资源。对一个学校来说,其实是有硬资源和软资源之分。所谓的硬资源就是人、财、物,现在还要加上信息。这些资源都是一个好学校,好老师成长必须具备的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老师资源、学生资源,肯定是最最核心的资源。

  但是其实一个学校好不好,大家在评判它的时候,还有软资源。比如说这个学校的文化,你看我们七中有七中的文化,石室中学有石室中学的文化。我敢说,没有自己学校文化的一个学校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的学校,也不可能是一个好的重点中学。

  我们看待一个资源,不能仅仅说,教师就是一个好的学校唯一的资源。我觉得应该用一个系统的观点来看。

  何明老师:我们每个人眼中,好老师的标准不一样,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一定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来选择教育方式。

  教师轮岗制度开启能不能让家长真的放下焦虑,安下心来呢?

  姜晓萍教授:教师轮岗这样的一个制度,家长对它的评价应该说是“喜忧参半”。从家长的身份来说,多数家长觉得支持的,主要是相对条件差一些的学生的学生家长,以及没有可能去读很好的学校的学生家长。那绝对是100%拥护的。而表达担心和担忧的,恰恰可能他们的孩子上的就是重点中学。他们就会担心这些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失以后,自己的孩子能不能遇到好老师,所以说他可能就持一种担忧的态度。所以这就给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提了个醒,这样的一个政策,我们如果真的要执行,哪怕我们的目标是好的,动机是好的,但是我们如何真正让它实现?我们是需要有个需求调查的。我们是要根据需求来设计制度的。我们就要去了解,我们的教师这样一个主体,他们的流动意愿是什么?他们愿意流动是为什么愿意,不愿意流动担心的又是什么?

  教师一旦轮了起来,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会不会混乱?会让老师的积极性有点打折吗?

  何明老师:我觉得担忧不光是物质条件上的一些准备,我们思想上也有一些问题经常浮现在脑海里。如果要轮岗了,那对方的学校,它的理念如何?比如说课程理念,我们学校现在有很多德育活动,有很多行走的课堂,这些东西我在对方学校我很想带过去,那边有没有那样的条件?或者管理层有没有那样的意识?让我们这样的一线老师可以去执行。对方的学生能不能接受?对方的家长接不接受?不同学校的配合度真的就不同,所以思想上我们要做好这种准备。我们带去的这种理念行不通的时候,该怎么做?还是有很多困惑。

  哪些因素影响老师流动的积极性?

  何明老师:职业怎么去认同?怎么去考评?我在好的学校里面平台很多,我稍微把学生抓一抓我就出成绩了。如果到一个薄弱的学校里面去,我真的踌躇满志尽心尽力去做,那我在这边呆了三年,结果我的同事在我们原学校呆了三年,他的平台很高得到了发展,我什么都没有,那谁来认定我的工作呢?

  姜晓萍教授:我从研究的角度来谈,我们肯定是在尊重教师意愿、家长意愿、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来对这个制度进行它的健全和完善。教师流动岗位的政策目标除了教育公平均等化,还有就是针对教师能力提升。是希望通过流动,让一些好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在各个学校之间传递。同时避免教师的职业倦怠,恰恰是要通过这样的一个流动,面对一个新的环境有可能会倒逼你去改变。我们在制度设计时要考虑。如何通过政策的激励,对老师在学习能力提升、晋升、发展方面,做多一些政策设计,就可以去激发他流动的意向。

  教师轮岗政策一出,深圳学区房的热度明显就降温了,一些远低于此前成交价的、优质的学区房,突然变得无人问津。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如何来分析这个事儿?学区房的命运是否因此而改变了呢?

  西华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于代松:教师轮岗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大的缓解学区房所带来的忧虑。为什么呢?因为师资流动了。那么其实这个学校本身,它的质量也在波动和变化当中。甚至部分优质学校的优质老师,轮岗到了其他差一点的地区和差一点的学校。一方面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服务的附加值降低了,而那些相对落后地区,差一点的学校,他本身的教学质量和服务又提升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们所说的因为学校的差异所引发的学区房给家长带来的巨大压力。当然,教师轮岗这是不是能一药治百病?能不能缓解长期存在的城市里面学区房的忧虑呢?我觉得也不能完全的缓解。这种教师轮岗制,使得部分家长短期内可以不必去选择优质学校的学区房。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轮岗以后,学校之间还是因为别的原因造成学校之间的差异,那么这些家长又会在轮岗制以后,进一步去追逐优质学校,也会引发新一轮的,新形势下的学区房的跟随炒作。所以说这些东西,我们静观其变。

  姜晓萍教授:是的,我们选择学区房,学区房不是优质教师房,应该叫优质教育资源房。所以说,教育资源不仅仅是体现在是教师。谈到教师轮岗制度对学区房的影响我们会因为一个老师流动而去影响你买这个房子吗?其实不是的。还有就是,我们怎么来理解这个教师流动,我们的教师流动一定是梯度的,分批次的。不是把所有的优质老师一下子转到其他学校。所以说不可能出现媒体上说的这种轰动的效应。某种程度来说,马上就说学区房没有人买了,我觉得不会的。

  其实教育的均等化,除了投入要均等化、资源保障要均等化,师资力量要均等化,那我们的教育理念等等方面也是均等化的重要的一个内容。所以它肯定是多项改革齐头并进的,不可能说我们寄希望于一个,教师流动了,均等化问题就解决了,公平问题就解决了。不要期望值过于放到这个单项上,而一定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式的、集成性的这样的改革,才可能去真正解决问题。不然,把这个焦点都集中在教师这个群体,你们流动了,社会就公平了,那教师压力也会太大了。

   二维码.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