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26 蔡 侯 祠
我国古代发明家 蔡伦祠堂蔡侯祠
坐落耒阳市城南 耒阳本是蔡故里
后汉书宦者传记 蔡伦其字叫敬仲
东汉明帝永平末 皇宫当差洛阳城
和帝时升中常侍 后来加位尚方令
掌管御用手工坊 后为龙亭侯又封
安帝继位变故生 蔡伦被诬自杀身
他任尚方令期间 造纸技术大改进
始创造纸新原料 树皮碎布渔网等
世人称为蔡侯纸 科学文化立奇功
此前人们用龟甲 兽骨竹简缣帛等
使用写字很不便 笨拙量大极费工
据说秦始皇每天 看文二百四十斤
东方朔给汉武帝 竹简三千片写信
两个武士抬进宫 武帝两月读完信
世界各国均无纸 用草树叶兽皮勤
问世以后蔡侯纸 快传朝鲜与越南
后又渐传到世界 促进文化大发展
蔡伦得到世人敬 蔡侯祠墓都修建
蔡伦故宅亦保留 华夏人民永纪念
砖木结构蔡侯祠 红墙青瓦很壮观
正门上方悬石匾 楷书大字刻上面
端端正正蔡侯祠 三个大字极庄严
浮刻对联列两旁 更使祠堂幽雅添
上联曰方池月映 下联曰故宅风存
堂内分为前后厅 各设一座大花坛
两旁还各有侧室 单坡屋顶很洁简
六百年前旧祠留 蓝琉瓦当镶屋檐
白玉石碑前厅立 雕花镌纹高二米
上刻碑文修祠记 简述蔡伦之功绩
后厅陈设一石臼 蔡伦当年用舂纸
据碑文引湘中记 云池南有舂臼石
即是蔡伦舂纸臼 李悬以臼入贡里
池存宅废臼迹留 此臼当为后复制
蔡侯祠的正前方 勇敢醒目大水池
就是著名蔡子池 围砌花岗岩条石
长方形宽三十米 长达二百八十米
漂洗纸张刷工具 蔡伦当年即于此
池中拱桥半月形 横跨两岸连东西
月朗星稀桥两边 各有明月映水里
唯有蔡池双月美 微风吹来月影异
蔡子池畔六角亭 巨雕石鼎矗亭里
名曰玉鼎上后人 祭祀蔡伦时化纸
祠后约五十米处 两株巨大古樟树
覆盖一座圆凸冢 即是蔡伦之坟墓
四周砌有护幕墙 牌坊式的门额处
郭沫若题写四字 蔡侯之墓极清楚
据说正是衣冠冢 尸体埋葬洋县处
27 永 州
永州古时称零陵 位于湖南最南端
北界邵阳与衡阳 广西广东接西南
就在广袤山原中 古老潇湘二水穿
俯瞰碧绿湘南地 突兀高耸九嶷山
永州风景很秀丽 零陵八景古今传
气候温润物产富 古老民谣尽称赞
一曰永州上块宝 二曰好似黄金坨
三曰大豆杉松茶 四曰蔗烟罗汉果
五曰橘橙桃李柿 六曰娃鱼加灰鹅
七曰山上水能富 八曰地下矿藏多
土特产品多称著 稀有九嶷山斑竹
祁阳草席历史久 珍贵华东黄衫木
蓝山金柑是美味 江永三香更称著
香米香芋和香柚 永州薄荷东安鸡
还是多民族居地 汉瑶壮彝苗布衣
侗满回土布蒙古 十二民族喜相依
民族风情写不尽 更使潇湘有魅力
瑶族民俗有特色 江永迎春行仪式
瑶族同胞耍春牛 隆重热闹扬喜气
江华瑶族倒稿节 农历十月十六日
喜庆丰收有传统 更有趣的敬鸟节
喂鸟歌鸟比鸟赛 每年二月初一日
江永瑶女斗牛节 农历四月初八日
未婚姑娘都参加 不准偷看小伙子
否则小伙要受罚 瑶家姑娘出嫁时
独特礼仪有情趣 送亲坐客堂为最
瑶家待客亦特殊 当你来到山寨时
不论走进哪一家 都得把随身所带
袋子挂在墙壁上 不用事先说明的
主人自然会留客 好吃好喝在家里
主人捧出瓜箪酒 招待客人心欢喜
神话渊薮在永州 山海经汪统注记
相传舜帝死之后 二妃奔赴而哭之
殒于湘江遂为神 二妃寻舜至九嶷
溯大紫荆河而上 沿小紫荆河而下
终不得允洒泪出 一马失足至悬崖
印下石痕至今传 马蹄石名闪光华
后来秦始皇巡游 遥祭九嶷写青史
汉代史家司马迁 曾窥九嶷探禹穴
更给潇湘九嶷山 披上面纱多神秘
* 巨 石 文 化
零陵地区多名胜 景色诱人有八景
诗文丰富又多彩 名人传说魅无穷
(1) 石 棚
永州城西三十里 黄田铺有巨石棚
在今区中学校内 它它山处为俗称
棚用四块大青石 三支一顶堆累成
三块墙石作支柱 一块巨石为棚顶
石棚坐北朝西南 一点四米前口宽
一点二米内空高 二点一米后口宽
前后通长超三米 石棚基石属天然
墙石大小并不一 似经人类加工建
表面平整又光滑 不同自然很明显
顶石超过二万斤 就在两万年以前
如此庞大巨石块 居然安装到上面
巍然屹立于今朝 难以置信令人叹
对于石棚之用途 考古专家有二说
一是新石器时代 墓或宗教纪念物
一说上古时候的 人类栖居洞穴多
不论咋说足证明 永州之地在早头
人类生存与繁衍 二万年前就已有
(2)舂陵故城 呂虎井
舂陵故城坐落在 宁远县北六十里
柏家坪与柏家间 西汉刘买之封地
他是西汉长沙王 刘发第十三儿子
原来属于长沙郡 后属零陵郡泠道
刘买死后传其子 其子戴侯熊渠叫
熊渠死子刘仁继 汉元帝时又迁至
迁至南阳白水乡 舂陵城池重建立
刘仁仍为舂陵侯 待到东汉光武帝
她是刘买五世孙 刘秀起兵于此地
其兵名曰舂陵军 又据水经注载记
县本泠道舂陵乡 盖因舂溪为名矣
长沙定王以为县 武帝元朔五年时
封王买为舂陵侯 有此记载即可知
元前一二四年起 西汉故城舂陵是
故城当为长方形 其城长一八四米
一二三米是其宽 城墙均用黄土垒
四至六米残墙高 四周城墙仍清晰
现在城址及城墙 均已辟为农耕地
舂陵故城历史久 考古研究有价值
永州城内东山麓 还有一口呂虎井
该井又名观音井 东吴大将是吕蒙
传说此井是他留 当年吕蒙驻零陵
孙权下令驻其兵 准备夺取荆州城
东山练兵不间断 人困马乏需水饮
吕蒙跳下马背来 猛插地上一宝剑
泉水突突涌出来 后用卵石围四面
开凿一个虎形井 呂虎井名由此传
今在市中医院内 惜已浑浊不堪看
(3)何仙姑的家乡
八仙之一何仙姑 她的家乡在零陵
进贤乡之大闻洞 她家原本很贫穷
相依为命母女俩 仙姑每日不歇停
见天上山采野果 奉养母亲人称颂
十四五岁忽梦里 神人给她云母粉
吃后顿觉身体轻 后来又有一老人
给她吃了一鲜桃 长生不老有精神
她在老人指点下 红玉洞里苦修身
唐光宅年武则天 派遣使臣将她请
要她京城去面圣 仙姑内心不答应
路过永州甩使臣 悄悄隐居永州城
永州府志有载记 天宝九年都虚观
会乡人斋当时有 五色云起麻仙坛
众皆见之有仙子 缥缈而出上云天
该观道士蔡天一 识其何仙姑八仙
后大历中又观于 小石楼峰上出现
刺史上其事与朝 云何仙姑已成仙
传说神人与老人 就是著名吕洞宾
虎形山下何仙观 其楼观早已倾圮
残缺石碑石鼓凳 至今犹在似哭泣
虎形山上清水岩 几个小洞相连系
可以容纳千余人 洞深长达十余米
一洞有水寒彻骨 据说其中红玉洞
便是当年何仙姑 修炼成仙把天升
岩石破碎洞口堵 遗迹仍可辨得清
(4) 寇 公 楼
道县城内五星街 坐落一座寇公楼
此楼建在城墙上 飞檐重阁很雅秀
登楼远眺田野阔 潇水北去悠悠流
桔园农舍与村庄 景物清晰眼底收
天佑四年宋真宗 寇准被贬去道州
贬为道州作刺史 信步潇水之滨时
遇见一个垂钓翁 指着潭水说其事
此潭叫作金鼎潭 有个金鼎在潭里
当此金鼎出现时 天下就有太平日
听到此语寇准想 百姓渴望太平世
于是在此建起楼 上书望太平三字
寇准常临登其上 北眺中原发忧思
他赋春日怀旧诗 娓娓道来寄深情
一曰高楼聊引睇 二曰杳杳一平川
三曰野水无人渡 四曰孤舟竟日横
五曰荒村生断霭 六曰古寺语流莺
七曰旧业遥清渭 八曰沉思勿自惊
不愧爱国政治家 忧国忧民世人敬
当地人民纪念他 改叫寇公楼大名
(5) 龙 虎 关
湘桂边界龙虎关 江永县之西南端
五岭山脉一隘口 桃水河穿地势险
自古兵家必争地 古时称为镇峡关
西汉地理志早载 此地谢沐即有关
江永古时称谢沐 驻兵设防始西汉
相传很久很久前 这里本是万顷田
后来桃水河生变 出条青龙为祸患
兴风作浪害百姓 有个瑶族小青年
立志为民除祸害 名叫石虎极勇敢
找到青龙拼命斗 整斗七七四九天
同归于尽化山岭 都庞岭是石虎变
青龙变作萌渚岭 二者隔隘对歭看
呈现龙争虎斗势 由此故名龙虎关
另有历史故事云 清顺治四年以前
永明县志有记载 此地直叫镇峡关
清军入关明朝亡 桂吉惠王都逃南
守将明朝副总兵 拥兵三万曹志建
桂王称他为虎将 封侯赐尚方宝剑
曹把三王比真龙 其关改称龙虎关
后来清军破此关 兵败亡走曹志建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