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是唯一一家未上市民企,也是唯一一家被美国极限施压的民企,这两个身份使它的成绩显得格外耀眼!
细想之下,华为这两个身份其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华为当年选择上市,或许全球领先的HUAWEI 5G和麒麟芯片都将推迟问世,甚至不一定能出来。这样一来,华为根本无法对美国半导体行业构成威胁,也就没有美国政府后续那些小动作了。为什么?因为上市要对资本负责,而资本都是短视的!
任正非的回答也印证了这一点,去年是华为最艰难的时刻,有记者在采访中问他:华为会上市吗?任正非的回答很有意思:可能会吧,估计在三千年以后! 任正非的回答果然有远见!一方面,华为年收入连续多年拿到第一,说明经营状况良好。即便面临美国极限施压,现金流也相对充足,没有上市圈钱的诉求。另一方面,任正非希望华为保留足够的自由因子!资本力量的注入,短时间内能够让华为充满活力,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束缚华为的手脚。
举个例子,华为海思赫赫有名,而十几年前,它只是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小团队,年年亏损不说,研发成果还极其落后。当时苹果的A6处理器在iPhone 5上大放异彩,而海思K3V2还无人知晓。如果当时的华为已经上市,股东一定会以公司利益为由,砍掉这个赔钱项目,''中国芯''被扼杀在摇篮中。
你可能会说现在海思崛起了,是时候上市了?那么再举个例子,美方为了限制华为半导体业务的发展壮大,硬件上断供软件上封锁!如果华为是一家上市公司,股东们会坚守这个项目吗?十有八九是不会的。 任正非很清楚,资本是短视的,它可以为华为带来巨大的财富,也很容易让华为迷失方向。华为是一家有使命的企业,任正非不会让它冒这个险。
做五百年远远好过成为五百强企业,这或许就是华为坚持不上市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