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刷抖音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推荐里的短视频类型非常的同质化,而且,你和你身边的小伙伴首页推荐的内容还不一样?而且,有些抖音上有几千万粉丝的大网红,其实很多人都没有刷到过。这就是因为抖音采用的是算法推荐,依据用户阅读习惯及兴趣偏向进行数据抓取,经过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分析。在此之下,内容的分发可以更加高效,对内容生产行业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算法推荐也有诸多弊端。算法推荐一方面会形成圈层传播,产生巴尔干效应,加剧社会分裂,另一方面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从而使得人们的视野窄化,加剧人们偏见。
最近,网信办拟规定用户可选择关闭算法推荐,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错提议。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期待以狭隘的兴趣点来获取咨询,而且可以选择关闭算法后,相信信息茧房等负面效应也会随之减弱,有利于个人与社会的良性发展。另外,今天热搜上,#央视主播说算法得有价值观#,提出算法不能只是自动响应、或是迎合用户,还得主动引领,对违法低俗需求必须说“不”。这个提议也很好,但是如果国家不出台相应的政策来规范约束,我想也很难实现,毕竟在资本裹挟之下,算法终究还是以“追逐利益”为导向。规范算法推荐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期待算法推荐改善的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