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6852|评论: 2

[文朋诗友] 离别家乡久,牵念与日增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9-5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离别家乡久,牵念与日增


  阔别日久,蓦然归乡,作为常人来说,大抵都有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儿童相见不相识”倒能让人坦然接受。然而,如果因为长期在外,突然见到那么多自我觉得很亲切的家乡人,而别人却是一副习以为常、甚至拿出一股排外的“傲气”时,便免不了生出一丝丝的尴尬来。或许,离开的时间越久,这种感觉就会越明显。当然,对于家乡的发展变化,也就会有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
  ——算是楔子吧。


  


一次慰问贫困户的账目公开.png


  上面这段文字是从一个文学艺术分享微信群里看到的,不是新闻报道、不是纪实文学,或许属于小小说或杂谈一类吧。虽然知道描述的内容不是真实的,但心里还是禁不住咯噔一下,有种酸楚的感觉。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虽然夸张,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些现实生活的影子。
  扶贫,是国家的宏伟战略,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广大民众来说,是一种利益的期盼、是一种美好生活的愿景;对于各级政府来说,既是经济目标也是政治任务。有了期盼和愿景,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实现;有了目标和任务,需要各级步调一致去努力。
  那么,我们的愿景和目标,真的全都实现了吗?实现到什么程度了?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png



  敝人长期在外打拼,在老家农村待的日子非常有限,对农村的情况并不了解,按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逻辑来讲,我是没资格发表什么言论的。然而,有些话确实在心里憋了好一阵子了,很想拿出来摆一摆。
  回老家沙坝乡(现名神门乡)走亲戚时,看到了家乡一些可喜的变化,乡容村貌、经济布局、发展规划等等,各级为改变现状作了极大的努力,这些是有目共睹的不争事实。但是,当我看到一家拮据的生活状况,却又不是扶贫对象时,心里便觉得不那么舒服了。难道说,还有不少比他家生活还困难的?这一家,有两个留守老人,老太太听力障碍,前几年干农活时摔倒致腰部受伤至今还不能从事重一点的体力活;老太爷得了老年痴呆症,有时清醒、有时痴呆,据说有一个下雨的傍晚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在树林里待一夜才被家人和邻居们找到。老两口有两个儿子,都已各自成家,长期出门务工,收入不高,均有上学子女。老人生病时,回家陪护了一段时间,但因没有了经济收入、生活更加困难而不得不再次出门远行为生计打拼。  这一家子,或许不愁填不饱肚子,也不愁没有衣服穿,算不得很贫困,但要说达到小康生活,恐怕还差着一大截。
  没有做过详细了解,不知道比他家更困难的有没有,有多少?但根据我个人的感觉,有些精准扶贫对象,家里的条件应该会比这一家要好一些、甚至好很多。或许这是我个人的错觉。
  我不知道,当下对于“贫困”这个说法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但我真心希望家乡的贫困家庭越来越少,直至全面小康、全部过上富裕生活。也真心希望政府和各级基层组织在落实有关政策、制度时,能够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正。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9-17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6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赤子之心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