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瓷之光”抹靓沈阳故宫 五大看点令人“沉醉不知归路”
8月26日,展期2月的“清瓷之光——‘玖珅雅堂’藏清代精品瓷器展”在沈阳故宫开展,100件(套)清瓷亮相。 本次展览有5大看点:一是沈阳故宫首次展出收藏大家收藏的瓷器;二是完整展现顺治到宣统10个朝代瓷器;三是皆为宫廷御用精品瓷器;四是成套瓷器别有风骚;五是展览分青花瓷、颜色釉瓷、彩瓷三个单元,凸显知识性普及型。 一是青花瓷系列:青花瓷,是指在素瓷胎上以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经1300℃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因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蓝色,故名“青花”。 青花瓷技术始于唐,成熟于元,明代永乐、宣德时期达到极盛,清代则以发色鲜艳、层次丰富的康熙青花最为后世所称道。 展览第一单元除单色青花外,还展出了青花釉里红、青花加彩等品种丰富的传统青花瓷器。 二是“颜色釉瓷”单元,也称“单色釉”或“一色釉”,是指在瓷器的釉中加上某种金属氧化物,焙烧后,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的瓷器。颜色釉瓷与青花瓷和彩瓷,是明清时期景德镇瓷业的三大主流产品。 颜色釉瓷品种很多,如黄釉、红釉、青釉、蓝釉、绿釉、白釉等。清代中期,宫廷御窑曾制作大量仿宋代名窑瓷器,并成功烧制出炉钧、茶叶末、窑变釉等名品,它们在釉色上有更丰富的表现,亦被归入颜色釉品种。 三是彩瓷系列:彩瓷亦称“彩绘瓷”,是指在器物表面加以彩绘的瓷器。包括釉下彩、釉上彩和斗彩,明清时期是彩瓷发展的极盛时期。 至清代康、雍、乾三朝,瓷器烧制不仅在规模、数量上达到了历史顶峰,瓷器品类也层出不穷,如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影响、创烧于康熙晚期的粉彩,清代瓷器很多品种都成为了后世推崇和追摹的榜样。 “彩瓷”中就展出了诸多五彩、粉彩等清代瓷器。 沈阳故宫携手玖珅雅堂共同举办此展,就是希望能让更多的观众朋友,通过这些精美的青瓷,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好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忠新自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