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44|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154*】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9-1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六章  芙蓉国里尽朝晖
30     苏    仙    岭
* 苏仙岭上说苏仙
郴州东北五里处  有座山称苏仙岭  
原名叫作牛脾山  又将马岭山来称
后因苏耽修成仙  于是改名苏仙岭  
汉武帝时郴州城  东门外有一潘姓
姑娘吞食水仙萍  因而有孕坏名声  
远近人们都耻笑  伤风败俗不正经
爹娘把她赶出门  她就跑到山石洞  
不久生下一男婴  躲在凄风苦雨中
抱子痛哭放悲声  感动山神派奇兵  
白鹿哺乳给婴儿  仙鹤为之挡寒风
男婴长成俊少年  自己取名叫苏耽  
每天放牛又砍柴  供养母亲度华年
一天苏耽正放牛  忽一老者立面前  
鹤发童颜极慈祥  收他为徒仙术传
苏耽从此精医术  治病乡里人人赞  
潜心修炼终得道  骑鹤登仙升青天
留下宝匣赡养母  嘱其母亲在来年  
瘟疫流行用井水  橘叶为民病疫赶
人们念其功德大  山顶建起苏仙观  
据载其观建于唐  后来清代又重建
张学良曾软禁此  悲愤感慨留誓言  
长叫一声恨天低  大鹏有翅愁难展
现今苏仙观厅内  辟有屈将室纪念  
传说苏耽飞升后  他对母亲极思念
山上松树皆为之  枝叶伸向西南面  
苏岭云松望母松  排列石级道两边
一千七百六十级  白鹿洞至苏仙观  
苏耽曾化白鹤来  停于母故宅脊尖
顽童用弹弓射击  白鹤用爪写诗篇  
乡原一别来事非  甲子不记陵谷移
白骨蔽野青山旧  翘足高屋下见异  
我上苏耽弹我何  翻身云外返吾居
此诗后收古诗源  名人对此都有题  
道家还称苏仙岭  天下第十八福地
* 又一“三绝”留人间
古代书苑碑林中  记有许多三绝碑  
其中苏仙岭一个  着实令人叹观止  
三绝碑在白鹿洞  附近石壁上留迹  
高有五十二厘米  宽达四十六厘米
其字共计二一行  每行行书八个字  
碑旁说明知三绝  乃淮海词元章笔
苏轼跋语镌壁上  三位名家联手题  
北宋词人是秦观  其字少游号淮海
绍圣四年到此游  赋留踏莎行一词  
雾失楼台迷津度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当时秦观受排斥  一再流放削官职
此次被放到郴州  雪上加霜踏死地  
多情秦观受屈辱  惆怅凄婉词中寄
据说长沙有歌姬  特别酷爱秦观词  
愿托终身随南迁  秦观即相赠此詞
但却没敢叫她随  三年之后秦病逝  
歌姬闻之悲痛极  以身殉情毅然死
苏轼为词作跋语  少游已矣何悲戚  
情深意切念秦观  苏门四学士之一   
苏轼赏识其文才  秦死令苏极痛惜  
宋代著名大书家  米芾之手元章笔
他与苏轼交往深  苏轼亲访到米宅  
米芾设宴来接风  二人饮酒又作字
米见秦词与苏跋  感慨良多即挥笔  
一并写下词与跋  字体流畅且秀丽
南宋咸淳第二年  郴州太守是邹恭  
命人将此词跋书  精心刻于苏仙岭
在旁刻字来说明  留下三绝世人惊
31       嘉          山
湘西澧县有嘉山  此山又称孟姜山  
传是孟姜女娘家  孟姜女祠在山巅
前面有个望夫台  偌大镜台在侧面  
皆为孟姜女遗迹  孟女故宅山麓前
* 孟姜女与范喜郎
孟姜女原本姓姜  她是当地大户家  
姜员外的独生女  掌上明珠一枝花
她小时候因父亲  与孟老倌把赌打  
喝酒输掉半个女  改姓孟姜认输啦
澧人喜认干女儿  据说起源由此发  
孟女丈夫范喜郎  本是外地一书生
当时秦皇修长城  范喜郎已被征用  
始皇见他很伶俐  让他骑马去督工
他骑御马满山跑  山路艰险日兼程  
劳累过度跑死马  躲至澧州来逃命
一天孟姜女独自  到后花园池塘中  
静静安然来洗澡  忽见水面有人影
原来正是范喜郎  躲避追捕而藏身  
惊恐扒在柳树上  孟女一见却钟情
决意与之结良缘  不想此事走路风  
有个老表欲娶她  急忙密报官府中
正值他们新婚夜  抓走范郎无踪影
* 孟姜竹  孟姜垸
范喜郎被抓走后  悲痛欲绝孟姜女  
饮食不思每一天  都到屋后山上去
带着石头一大块  垫在脚下望夫君  
日久变成大高台  后人称其望夫台
此台至今仍旧在  两个脚印深深踩  
即是孟女当年留  叶细如发孟姜竹
高台周围茂密生  也叫绣竹与丝竹  
传为孟女精诚化  每次都拄一枯竹
前来眺望将竹竿  随即插在高台处  
长年累月枯竹竿  竟被孟女泡泪珠
逐渐生根发新芽  长成茂盛大片竹  
它们害怕孟姜女  累伤身体难望夫
便用密叶挡视线  孟女望夫心急楚  
又不忍心扯竹叶  取下头上亮银簪  
来把叶子分细丝  透过缝隙再望远  
当晚竹叶全都变  变成细丝更好看
遇到狂风暴雨时  如泣如诉似悲叹  
后人纪念孟姜女  即把孟姜竹名唤
也有说是那片竹  孟女思夫刺绣变  
久盼不归孟姜女  决定千里去寻夫
她先来到洞庭湖  急得泪眼无法渡  
突然发现路旁边  一个茅屋无人住
屋里有个大脚盆  搬来当船将湖渡  
当她滑到湖心时  遇到鲢鱼精挡住
幸得白龙来相救  拦腰切断大嘉山  
半山压住鲢鱼精  留下刀削另半山
后人称它叫黄山  谢过白龙把路赶  
孟女终于到对岸  脚盆仍留湖里面
漂漂荡荡在湖里  最后沉到嘉山边  
一片绿洲后长出  就是现在孟姜垸
其状像似绣花鞋  垸中有个小河湾  
传说也是孟姜女  当时丢下花鞋变  
* 孟姜山  孟姜娘娘庙  
历经千辛和万苦  美女终于到长城  
修筑长城大工地  逢人便问丈夫情  
其夫下落无人知  观音娘娘来托梦  
一天夜里告知她  喜郎已死埋长城
尸骨已被秦始皇  筑在长城脚下擎  
观音赠给五彩线  移山填海一阵风
孟女甩起五彩线  推倒长城一大片  
找见范喜郎骸骨  悲愤伤心泪涟涟
然后孟女将丝线  分给修城众民伕  
顿使他们浑身劲  始皇闻之勃然怒
命人将丝线收缴  制成一根赶山鞭  
始皇随手一挥鞭  赶走身边一座山
山有孟范二人骨  一鞭赶它过江南  
飞过八百里洞庭  落到孟娘家澧县
就是现在孟姜山  一名又叫做嘉山  
也有说那长城是  孟姜女硬哭倒的
至今还有哭泉在  长城塌后露出来  
无数白骨令人怜  美女咬破她中指
鲜血滴于骨堆上  边哭边说看仔细  
如若不是我丈夫  鲜血顺着尸骨流
如若真是我丈夫  鲜血必然渗进骨  
找到丈夫尸骨后  就用包袱紧裹住
挂在伞把背身后  边哭边往故乡走  
因此澧县至今有  夫妻同行好风俗
丈夫必于妻子后  就会恩爱到白头  
没走多远孟姜女  始皇派兵就抓回
始皇见其面貌美  欲想收进正宫里  
坚决不从孟姜女  渺然心中生一计
对帝提出仨条件  一给范喜郎造墓  
高道高僧作道场  四十九天诵经书
二给范喜郎烧纸  一万担纸必须出  
三是文武众百官  全部戴孝老敬服
始皇与宰相李斯  当作孝子灵前守  
始皇一一都答应  烧纸钱时孟姜女
纵身跳进火堆里  观音娘娘超度去  
孟姜女她死以后  潼关给她修座墓
澧州人却不知道  她去寻夫何结果  
明代澧州出大官  尚书李如圭来坐
一次皇帝命令他  江堤一段要监修  
然而没法下堤角  只因这里江猪多
焦急之中得孟女  托梦授以妙计谋  
说是事成要为她  澧州建筑庙一座
以使她魂有所依  李尚书修好堤后  
就修孟姜娘娘庙  终使姜魂有依托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