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215|评论: 15

[八卦吐槽] 评南充市西河廊桥头之《三国源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几年我就听说某“著名辞赋家”所作《三国源赋》出现在南充市西河廊桥头,且拿走一笔不菲稿酬。
于是我一直想去看看大作是否物有所值,但始终没能如愿。今年7月初我到朋友家聚会,在其书架发现《顺庆文化大观》,翻阅该书,《三国源赋》赫然入目!于是在中秋假日的19日下午,我去了西河廊桥头,终于目睹岸边墙壁上的《三国源赋》。
    该文以绿色繁体字并行草阴刻于长达10多米的赭红色墙体上。我虽喜书繁体字,但这以行草写就的繁体字,也只识十之七八,而普罗大众能识其字并看懂内容么?能起到宣传三国文化及南充之目的么!
    于是我上网搜得《三国源赋》再次浏览。平心而论,该作水平实在难以恭维,仅题目及正文就问题多多,使我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一、题目错误。南充非魏、蜀、吴三国建国或发祥之地,岂能称为“三国源”,并以《三国源赋》为题目!南充被史学家确定为“三国文化源头”,因此题目应为《三国文化源头赋》才对。
    二、铺陈不当。作赋须讲究铺陈,而且词艳文灿,在语体中展示强劲文风和磅礴气势。该文似乎也在“铺陈”,但其词语却平淡无奇、令人乏味,且有的与陈寿毫不相关。特别是第1段的排比句4个“可以”,第34个“不”既无变化又少文采。
    三、杂乱无章。该文语体杂乱,似骈赋又如散体赋。共8个段落有5段以骈句为主,2个段落以散句为主。以句数计应属骈赋,然而却不符骈赋词性对仗、句尾押韵之章法,且间杂大量散句;如是散体赋吧,却无主客问答句式,其中又有大量不对仗之骈句,因而不伦不类!
四、词不对仗。第1段的“唐三千,宋八百,歌舞楼台三国戏;武侯祠,关帝庙,高风亮节天地间。”两奇一偶句全不对仗,居然数词对名词,名词对形容词。最后一句“一物而兼众美”明显比喻不当。志书内容包罗万象,岂可称“物”且“众美”,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第5段:“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惟千古之定评;治国经邦,运筹帷幄,集成谋略,乃智慧之结晶。”前3句乃照搬西晋范頵之语,且隔句皆不对仗。
五、重复用词。辞赋忌重复用词,可文中《三国志》出现4次,“三国之源”出现3次,另有“三国”两字的词出现13次,
六、语不断句。全文出现10多处12个字以上的长句。比如第3段“言魏武雄才大略而严乎言必有证,评先主弘毅宽厚而薄于干略机权;论吴主勾践奇英而失于性多嫌忌,状诸葛奇才善治而短于将略应变。”每句皆为14个字;第6段“而千秋为典故为成词而脍灸人口益人神智者”,居然多达19个字,“著名大家”居然不懂得如何断句!
七、废话连篇。辞赋要求精练,征赋一般不超过800字。该文第6段也提到“惜墨如金”(该句缺主语,应指《三国志》),而《三国源赋》字数达1700多,不但拖泥带水、废话连篇,也令人阅读疲劳。
八、繁体行草。根据法律规定,除了文物古迹、题词的手书字外,公共场所不得使用繁体字、异体字,已使用的应予改正;拒不改正的,应依法处罚。该文理应是宣传南充三国文化源头,却以繁体并行草刻于公共场所,让大众连文字都无法识别,如何欣赏、品评并传播?!
此文太长,我实在没闲心细品,就此打住。其实作赋很难,不仅要有时间和精力,更要有灵感,并具有才气学识;“才高文辞简,赋贵意蕴深。”遣词造句应言简意赅。展示于南充市区公共场所的《三国源赋》已经好几年了,既令有识者垢病,也有损南充作为三国文化源头及赋圣故里之美誉!
据某懂行者说,他看了南充几处公共场勒石刻碑之“名人”赋作,发现无一符合辞赋写作规范。难道真的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么!
2021年9月21日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9-23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者有水平。

发表于 2021-9-23 21:4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4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去看一下南充气象公园大门口那个《气象公园赋》,要把你气死。

发表于 2021-9-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下午专门去看了《气象公园赋》,实在是不伦不类!南充从古到今的名人都罗列其中。如果他们对气象工作有贡献或者有指示都行,问题是上网查不到他们有关气象工作的只言片语。我只能呵呵!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9-24 22:1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蔡文姬(匿名发布)
蔡文姬(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9-24 23:05

请把:老西桥  直通  表方街的隔栏撤掉

       咱们世代居住在玉屏山上,至从去年底安上隔栏后,我们从老西桥入城就再也不方便了。这可是曾经通往重庆成都的主干道呀,这一隔就再也没有以往的便利。
       现在进出都是开车,我们从老西桥进入表方街入城,现要绕行太多的路程,也许你们会说这样是为了缓解堵车但是我们愿意堵,堵习惯了呀!!!
        这隔栏一安,大小车辆不能直接通往老西桥河,造成刚要建成的  西巷商业文化古街 人气大损!!!各位领导,不安这隔栏每天有不少市民通过表方街开车直通老西桥去 西巷游玩!!!这隔栏一安真毁了  西巷的商机,毁了西巷的一切!!!

          这隔栏一安只需几十分钟时间,但影响的是整个玉屏山牌房湾,影响的整个西巷!!!请各位领导去看下:这隔栏一安,西巷,整个西河人气全无!!!

     建议:拆掉 表方街直通老西桥的隔栏!!!把老西桥阔宽加宽加固,只有这样才可解决根本问题!!!
发表于 2021-9-2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如梗在喉→如鲠在喉

 楼主| 发表于 2021-9-27 22:3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9-2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查!
达摩(匿名发布)
达摩(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1-10-9 12:51

查什么??

发表于 2021-10-11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有无利益输送吧!

发表于 2021-10-17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午,西华师大文学院杨教授与几名南充地方三国文化研究者就“三国文化源头”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南充称“三国文化源头”不妥,因为三国时期的许多地方如襄阳、许昌等都可以称“三国文化源头”。其实三国历史是从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定三分开始的,所以魏、蜀、吴三分天下的策源地南阳才是三国历史的源头。当然还有魏、蜀、吴建都之地都可称“三国文化源头”,上网检索可然如是。
       陈寿《三国志》应指以三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源。西华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纯蛟认为,三国时期先人们创造和实践的三国历史文化是“源”,《三国志》作为后人们记录和描述的三国历史文化的载体,自然是“流”。因此南充只能称为“后三国文化源头”。

发表于 2021-10-21 22:3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

发表于 2021-12-21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令今天及后世懂赋者笑话。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