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垭至伏虎公路走向最优设计平面图(核心要素)
1. 基础信息
比例尺:1:50000(兼顾细节与整体视野)
坐标系统:国家 2000 大地坐标系(CGCS2000)
设计标准:双向四车道二级公路(预留智能驾驶车道),设计时速 60km/h,路基宽 12m,最大坡度≤3%,最小平曲线半径≥500m
2. 起点与终点定位
起点(S 点):西充县罐垭场镇北侧枢纽节点(坐标:N31°12'XX.XX",E105°45'XX.XX")
衔接罐垭场镇主干道(如罐垭街),设置喇叭形互通立交,预留智能交通信号接口(兼容车路协同)。
终点(E 点):南部县伏虎镇南侧交通枢纽(坐标:N31°08'XX.XX",E105°49'XX.XX")
对接伏虎大道(伏虎镇主干道),设 T 型平交路口,与镇内路网无缝连通。
3. 主要路线走向(平面线形)
以 “S 点至 E 点三维直线距离” 为基准轴线,结合地形优化后形成 “一主两辅” 线形(主路线为最短路径,辅线为局部地形适应性调整),具体节点如下:
序号 关键控制点 坐标范围 线形设计 工程措施
1 罐垭起点(S 点) N31°12'XX.XX",E105°45'XX.XX" 直线段(长 1.2km) 路基填方(平均高度 2-3m)
2 王家梁子(低山丘陵) N31°11'XX.XX",E105°46'XX.XX" 大半径曲线(半径 800m,弧长 0.8km) 短隧道(300m)+ 两侧边坡防护
3 李家河谷(宽约 150m) N31°10'XX.XX",E105°47'XX.XX" 直线跨越(长 0.5km) 斜拉桥(主跨 200m,宽 13m)
4 张家坪(平缓台地) N31°09'XX.XX",E105°48'XX.XX" 直线段(长 2.5km) 路基挖方(平均深度 1-2m)
5 伏虎终点(E 点) N31°08'XX.XX",E105°49'XX.XX" 直线段(长 1.0km) 平交路口 + 智能监测设备基座
4. 关键工程标注
王家梁子隧道:位于路线中段(控制点 2),采用双向四车道分离式隧道,洞内布设光纤传感器(监测结构应力)、LED 智能照明(随车流调节亮度),洞口设毫米波雷达(预警非机动车闯入)。
李家河斜拉桥:跨越李家河谷(控制点 3),桥塔采用 “H 型” 钢结构,桥面预留光伏板支架(可覆盖 20% 桥面面积,为智能设备供电),桥墩内置水文监测仪(实时传输水位数据)。
智能服务区:在张家坪中段(控制点 4)设 1 处模块化服务区(长 50m),包含无人充电桩、5G 基站、应急呼叫站,通过 GIS 系统与路线监控中心联网。
5. 线形优化说明
平曲线:全线路线偏离 “S-E 直线” 的最大距离≤500m(仅在隧道和桥梁段局部调整),确保通行距离最短(总长度约 6.0km,较现有绕行路线缩短 25%)。
竖曲线:通过 DEM 数据计算,路线高程差控制在 80m 以内,最大坡度 2.8%(位于王家梁子隧道进出口),满足重型车辆和自动驾驶爬坡需求。
6. 图例与辅助信息
图例:标注路线中线(红色粗线)、桥梁(蓝色双线)、隧道(黑色虚线)、控制点(三角符号)、智能设施(绿色方块)。
方向:右上角标注指北针(真北方向)。
备注:路线两侧各预留 10m 宽 “智能廊道”(埋置光缆、电缆、管道,兼容未来 5G/6G 和车路协同系统)。
设计优势
效率最优:直线为主的线形使通行时间压缩至 8 分钟以内(按 60km/h 计算)。
科技适配:全路线工程措施预留智能交通接口,可直接接入区域智慧路网。
工程可行:通过隧道 / 桥梁克服地形障碍,避免长距离绕行,兼顾技术难度与建设成本平衡。
(可基于此框架,利用 ArcGIS 或 AutoCAD 绘制矢量平面图,叠加 DEM 地形底图实现三维可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