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9月25日晚,红色川剧《龙兴鼓声》在成都城市音乐厅首演。舞台上,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陈智林,携手梅花奖获得者肖得美、崔光丽,以及川剧青年演员雷云等倾情演出,收获现场观众掌声阵阵。
川剧《龙兴鼓声》剧情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四川的“彭县起义”。以中国佛教协会原副会长能海上师及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起义将领等为核心人物,在著名的佛教圣地龙兴寺围绕起义,与其同为当年同窗好友的国民党顽固派代表人物林月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
当晚7:30,演出大幕在缉熙(能海俗名)弃武出家,告别姐姐的情景中徐徐拉开。25年后,国共大军对峙成都。能海上师以国家大义为重,不避寺毁人亡之凶险,迎刘、邓、潘三将军等入龙兴寺。围绕完成旧军队加入人民阵营的蜕变和迎接成都和平解放,昔日同窗,营垒分明,唇枪舌剑。亲情友情、生别死离……彰显出能海上师虽出家未出国、虽脱俗未断情的有血有肉、充满爱国情怀的大德高僧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的博大情怀,以及统一战线的巨大力量。
《龙兴鼓声》由国家一级编剧费守江、常晓华编剧,国家一级导演、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教授裴福林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李天鑫任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边文彤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设计、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彭丁煌任服装设计,国家一级灯光设计陈兵任灯光设计。剧本体现岀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突出鲜明的人物性格,搭配丰富的人物事迹,合理设计分场、故事情节、台词对白、肢体动作,让观众沉浸其中,产生情感共鸣。
“这部剧主要表达解放军解放成都这段难忘的历史,以及以林月峰为代表的残余玩固力量作最后的垂死挣扎,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完胜的必然结果。”剧中,梅花奖得主肖德美扮演的林月峰,是该剧的反面角色,其精湛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他看来,想要演好这个人物并不容易。“想演好还是有相当难度的,首先不能脸谱化,要演出此时此刻‘这一个’角色,让观众有深刻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中还有不少来自四川省川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及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的青年学生,体现了川剧“老带新”“传帮带”的理念,传承川剧艺术发展。“当前川剧的发展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刻,加大对川剧人才培养,采取灵活方式,积极推动校地合作,对于传承振兴川剧有重要深远的意义。川剧《龙兴鼓声》既是对四川历史文化的挖掘,也是传承川剧艺术,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举措。”该剧主演、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直言,“我们想用活川剧元素,讲好四川故事,传递家国情怀。川剧《龙兴鼓声》就是这样一部颂扬大义的诗意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