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红包,还有一个故事……
过去读书之人只要考中了进士哪怕是三甲
也要授官。
如果有幸中了狀元,一般就进翰林院。
它相当于博士后工作站。
还有一些乘下来的就去做地方官,
最低也能整一个七品芝麻官。
知县弄一个啥呢?
这就有个问题了…他从入学开始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八股文
能写八股文的小官又不会处理民间相关事务
十年寒窗都在读书。
他没有工作经验……
怎么办呢?
所以就只好请师爷来帮忙打理。
明清两个朝代的知县是一定要请师爷的。
师爷至少聘两个。
一个叫钱粮师爷,一个叫刑名师爷。
这两个师爷是没有编制的,也不是国家干部。
朝廷是不会给银两的。
就只有县太爷自己掏腰包拿给他们。
而县太爷月平均工资也就相当于现在1.200元
你怎么给师爷发工资?
所以就允许师爷只能收红包。
这就逼出来一种制度性的非典型腐败
古代的官场今天说起来都好笑
也多少要做点说不清也道不明的心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