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38|评论: 1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地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地考
                                                                                        凡丁
       明代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公认的,可信度很高的历史题材小说。其中诸葛亮南征“七擒七纵”孟获情节,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而成为成语典故。
       而《三国演义》的小说体裁形式,决定了罗贯中在进行创作时为了让作品具有可读性和趣味性,必然对题材进行烘托、宣染的加工处理,如果直接当成史料引用,则缺乏让人信服的理由。
       那么
       经历三国时期的四川南充人—陈寿所著《三国志》是怎样记载“诸葛亮南征”那场重大历史事件的呢?一言以蔽之:过于简略,聊胜于无。
       其原因可能如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三蜀志.后主传第三》所述:“蜀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是以行事多遗,灾异靡书。诸葛亮虽达于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故《三国志》〈蜀书〉和〈蜀志〉中对诸葛亮南征轻描淡写,寥寥数语,仅对整个事件讲了一个大概。而对另一主帅李恢发挥的作用和评价却浓墨重彩,看得出作者对诸葛亮南征选材是有侧重点的。
       共计如下几条: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载:“建兴元年夏,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闿反,流太守张裔于吴,据郡不宾。越西夷王高定亦背叛。”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载:“章武二年(222)冬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闻先主疾不豫,举兵拒守。
       建兴三年(225)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至永安(邛崃市泉水古称:永安。今属羊安镇。)三月,黄元进兵攻临邛县。遣将军陈讨(黄)元,元军败,顺流下江,为其亲军所缚,生致成都,斩之。”
      《三国志.蜀志.后主传》“建兴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为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十二月亮还成都”;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人也……先主薨,高定恣睢于越巂,雍闿跋扈于建宁,朱褒反叛于牂牁。丞相亮南征,先由越西,而恢案道向建宁。诸县大相纠合,围恢军于昆明。
       时恢众少敌倍,又未得亮声息,给谓南人曰‘官军粮尽,欲规(归)退还,吾中间久斥乡里,乃今得旋,不能复北,欲还与汝同计谋,故以诚相告。’南人信之,故围守怠缓。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槃江,东接牂牁,与亮声势相连。
       南土平定,恢军功居多,封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徒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

       关于“恢案道向建宁”
       恢,指建宁人李恢。案,《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提出计划、办法或其它建议的文件如方案、议案、提案。”《康熙字典》:“案,又作按,考也。”
       句意
       诸葛亮此番南征,曾部署行军方案,即:主帅诸葛亮由成都向邛崃出击越西,副帅李恢则按照预先议定的另一条路线—即僰道,深入云南、贵州一带的建宁地方与诸葛亮会师。
       方国喻之《诸葛亮南征的路线考说》曰:“自秦汉以来,从成都到南中主要有两条道路,一经邛崃而下,过大渡河以进,即牦牛道,唐代称清溪关道;一循岷江而下,过大渡河以进,即僰道,唐代称石门关道。诸葛亮南征路线可从见于记录之若干地名,结合历史事实可作考校……”
       由于僰道不经过古临邛,未进行考证。

       关于“赋出叟濮”
       叟,查《康熙字典》音骚,意同搜。
       濮,即布濮水。李元《蜀水经》共指“临邛三源。”即今:白沫江、火井江、䢺江,以及三江合流的南河。
       古代统称为:邛水。汉代称为:濮千水或濮干水,又名布濮水。此三源流域包括今大邑与蒲江、新津、灌县(现称都江堰市)、崇州,先秦至汉代皆属于临邛县地域。
       民国《邛崃县志》总编宁缃考证:“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城(之)临邛城故地也。临邛者,南临邛来大山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包括)今崇、新、灌及大邑之地。
       秦汉时期的临邛,不仅是成都大后方,还地大物博,盛产粮食、美酒、盐、茶、煤、铁、木、竹、麻等。
       当南土平定以后,李恢封为汉兴亭侯,加安汉将军。南夷复叛,李恢又“身往扑讨,鉏尽恶类,”并将富豪迁于成都监视居住,终于得以“赋出叟濮”。

       关于三国蜀汉时的益州
      《续汉书郡国志》记:“益州部:汉中、巴、广汉、蜀、犍为、越巂、牂柯、益、永昌,凡九郡。”
       益州治所成都,东汉末,刘璋为益州牧。三国蜀汉初,诸葛亮兼益州牧,并新设蜀州。
       蜀州区域:今四川西部、北部和陕西西南部,以及甘肃、青海南部,治地在今崇州。
       唐《十道志》曰:“蜀州,本汉江源县,属蜀郡。”历史上的蜀州,先后设置过汉原郡、蒙山郡、临邛郡、晋原郡等。
       益州范围:包括今四川全省和甘肃、青海南部,以及陕西南部和湖北省西部、湖南省北部、云南、贵州以及广西大部与缅甸北部。

       关于“五月渡泸的泸水
       诸葛亮《后出师表》说:“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是因为出征时是“建兴三年春三月”,而李恢“与亮声势相连”时在五月,然后共同渡过云南境内的泸水。
       并非过去有人认为的:诸葛亮南征是渡过川东长江和沱江交汇处泸州的“泸水”到的云南。
      《后汉书西南夷传》李贤注:“泸水,一名若水,出旄牛徼外,经朱提至僰道入江,在今嶲州(现西昌)南。特有瘴气,三月、四月经之必死。五月以后,行者得无害。故诸葛亮《后出师表》云:‘五月渡泸’,言其艰苦也。”
      《十道记》曰:“越巂有泸水,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立死。非时,中人多闷绝。唯五月上伏即无害。故诸葛亮征越巂,上疏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又《地记》曰:“今昆明道渡所,见有武侯道在。”

       关于孟获的出生地
       原名:潜街县。汉代更名为:马湖县。属越巂郡。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雷波县。1956年,雷波县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州。(参考《雷波县历史沿革》)
       唐《十道志》曰:“越巂郡,本益州西外夷,汉初为邛都国。”
      《汉志》曰:“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属益州。应劭曰:‘故邛都国也。有巂水。言越以此水障,休盛也。’”
       汉平帝元始二年,越嶲郡内有61208户,408405人。
       越嶲郡辖地:大致为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大部分 以及 乐山市 和 雅安市的西南部、攀枝花市、云南省丽江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一部分。
       彝族六诏(彝族祖先的六个支基)为:蒙秀诏、越巂诏、浪穹诏、登睒诏、施浪诏、蒙舍诏。

       关于七擒七纵孟获
       根据《三国志》的简略记载,大体可知诸葛亮南征的原因、时期、过程和意义。但是有关南征时诸葛亮领军多少、行军具体路线、战斗情节,包括孟获的名字都一概未提!
       这大概缘于陈寿为《蜀志》涉及人物立传时订有极高规格,故现代人感兴趣的人物—孟获,并未列入传记之中。
       那么是不是诸葛亮南征没有“七擒七纵”过孟获,换言之,历史上根本上就没有孟获这个人呢?答案却是否定的!从一些地方热衷于挖掘三国历史文化,还打造出数处“孟获城”来看,并非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在云南的一些地方还确有考古发现,在其它史籍中,亦有相关记载。
       例如
       常璩(晋崇州人)《华阳国志》载有:“建宁孟获”字样;
      《滇志》载:“孔明纵孟获于白厓,获引所部至银坑。坑一名豪猪洞,险绝非人力可到。孔明出奇策擒之,是也。洞南有诸葛寨,相传武侯驻兵处”;
      《滇志》载:“初孟获自豪猪洞被擒,丞相亮复纵之。获走佛光寨据险坚守。汉兵不得进,乃繇(由)漾濞江而北,出砦后遂破之”;
      《滇程记》载:“安南坡在县东南。自镇南州普淜驿六亭而达云南县界,所经有:桃树坡、金鸡庙、孟获箐、安南坡,坡有巡司。下坡地复坦夷,相传古云南郡治此。土人称为小云南,以别于云南治城云”;
      《滇程记》载:“豪猪洞,州东二十里,山顶有石墙遗址,下有龙潭;
      《滇纪》载:“佛光寨在州北三十里,与浪穹县佛光山相接”;
      《读史方舆纪要》载:“万胜冈,在州治西,山势起伏环绕州治。相传诸葛武侯擒孟获还师至此冈下,人聚观之因名”;
      《滇志》载:“诸葛营在城南七里,一名诸葛村。旧《记》:孔明既擒孟获,移师永昌,即金齿也。城南八里西山下,武侯尝屯兵其间。师还,民构祠祀之,因名。
      《滇记》又载:“诸葛武侯六擒孟获驻兵(于)怒江之浒(畔)。(诸葛)师还,民构生祠祀之。”
       然而
       以上所有记载都没有“七擒七纵”孟获之处,虽然《滇记》有:“韦皋通云南,以蛮径北谷近吐蕃,乃复治石门道,繇(由)黎州出邛部,直达云南谓之南道。四川重险清溪关,其地亦名:天威径。以武侯七擒孟获而名。”不过是说“直达云南的南道”之所以又叫“天威径”,乃“以武侯七擒孟获而名。”
       笔者认为:
       诸葛亮从成都经邛崃至云南所经之道,都叫南征之道。既然《滇记》只有“诸葛武侯六擒孟获驻兵怒江之浒”的记载,那么,邛崃孔明乡的“欢喜坡”便是“七擒七纵孟获”和武侯班师回朝之地!
       又
       如果真有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描写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抛入江中祭祀所有牺牲将士鬼魂的情节,那么,此条江水应是邛水!即今邛崃市南河坎十方堂邛窑遗址一段!
                                                                                                                                    2017/6/30
                                                                                                                                    2021/9/28重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9-2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见《诸葛亮南征和古临邛的三国文化地名》链接地址:https://www.mala.cn/thread-16228577-1-1.html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