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161|评论: 1

[梨乡休闲] 探访回水老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2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说到现在的回水场,那是新场,大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特大洪水后迁建的。
       据查,回水场,唐代称蓼溪。回水在二百多年前兴场,在原回水公社红旗桥大队一队,因多槐树故称槐树坝。清咸丰七年(1857年)迁中河坝,当年遭洪水,次年迁“会灵庙”。由于嘉陵江经此回旋,改称回水坝,以坝名场。这就是回水老场。

       一
       近日,我去了回水老场。
       回水老场,几乎与嘉陵江平行,由西向东。
       我们是从场的东首进入的。
       据说,当年场头有字库塔。
       字库塔,四川叫“字库”或“惜字宫”,是古人专门用来焚烧字纸的建筑。
       古人为什么要将废弃的字纸放到专门修建的塔中焚烧呢?这是受我国传统文化中“惜字如金”、“敬天惜字”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习俗。旧时,读书人废弃的字纸是不能随意丢弃,要统一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我们小时候学校的教室中,就放有字纸篓,收集废弃的字纸。

1.jpg
(照片来自网络)

       据老人说,回水的字库塔,有近七米高,六角五级攒尖楼阁式,砖石中空结构。各层渐次内收直至塔顶,转角处挑角檐口、泥鳅背屋脊,底层有券拱形洞口,上书“敬惜字纸”四字,从这里送入字纸,烟则从塔顶的出烟口飘出来。
       字库塔上的雕像,有主管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有孔子、有财神等;字库塔第二层刻有碑文,有捐建人及民间帮会名单等;上边各层有文官、武官,文官身着朝服,腰系玉带,颌下三缕长须及胸;武官骑在猛虎之上,身披铠甲,手持钢鞭,威风八面;文官是造字的仓颉,被后世尊为“字圣”;而武将,就是武财神赵公明。字库塔显然既赐功名,又管钱财的。
       字库塔,彰显着古代中国敬惜字纸的传统,以及对文字的敬畏。
       我想,字库塔应是场迁“会灵庙”后建的。
       惜字库塔毁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

2.jpg

       距字库塔约二十米,有栋老房。老房,房檐下的墙面,万字格木花窗,镶嵌石板的水壁,山墙是竹编上泥的墙壁,斑驳脱落,房顶布满青苔的瓦片,空荡荡的,足见此时的落魄。
       我细观那房,穿斗式构架,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纤子用在内柱之间。斗枋、纤子往往兼作房屋阁楼的龙骨。
       其实,这是我们苍溪典型的民居格式,与县城的老房无异,与遍布城乡的老穿斗式构架房无异,这样,拉近了我与回水老场的亲切之感。

       二
       再往前行,是处于场中心的“会灵庙”遗址。
       会灵庙共和国成立后作乡政府。目测有17米宽、30多米深。那地基,显然是原有高包处再垒高过。
       “会灵庙”有三重大殿、三道趟梯,次第升高。面临大街,庙门前阶下有广场穿过街心,两侧建有高耸入云的双斗桅杆,有槐树。步三级石阶而上正中庙门,高门阔扉,气势宏伟,门楼重阁,上下相连,翘角飞檐,左右对称,建瓴走脊。门前街沿近四米,左右有石狮二只。大门有匾“会灵庙”。庙中间为三大殿,两边是偏殿。各殿有“中流砥柱”匾牌等,有相应的黑底金字楹联。步入庙内,正中有药拍树一棵,右为药王殿,台阶上有第一重殿,殿前在生铁大钟;第二进内大殿又有几级趟梯,最后大殿最高最大,供“刘、关、张”。会灵庙与苍溪各乡镇的庙宇一样,三教合一,供奉释道儒诸神,想来三重大殿,除主殿供“刘、关、张”外,还应有三清殿、大雄宝殿等。而诸神,一定会有龙王、财神、城隍、地藏、文昌、送子观音……。
       会灵庙经过几次修缮,方成以上格局。“中流砥柱”匾额,许是抗战时所挂,如石门场就建有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会灵”,一说是诸神在此会聚,一说是它汇聚灵气。
       81年特大洪水,全场唯“会灵庙”未被淹,无疑这是最高点。

3.jpg

       会灵庙的建筑应该是大水后乡政府搬走后被拆的(据说拆除时正殿的中梁上有康熙三十一年字样,康熙三十一年为1692年,足见是先有会灵庙而后有场),唯有那株巨大的药柏树,还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桑。

       三
       不长的回水老街,家家户户的当街的一两间面面,当年应是开店作生意的。就是大集体时,也有供销社的百货、副食、农资、饭店等好多间门面呢。

4.jpg

       供销社,当然也随公社迁往了新场。只有在旧址上的未拆一根立柱,还让人想起曾经的辉煌。
       场上的门店,旧时有醋房、酿酒房、榨油房等。当年陶氏梨园的雪梨膏,也有在场上销售的呢。

5-1.jpg

      老人们记得,当年的醋房“元盛兴”,是在县城新街上张家学的技术,两三个人生产,曲药是自己按药单子做,有砖头大小,醋分头道、二道,享誉槐树坝周边,生意兴隆。
       醋房是两间口面的木结构穿逗房,一楼一底。一楼是如城里的店面一样的柜台,铺板子;二楼是木裙板、可往上伸开的木花窗,如小姐的绣楼般;木楼板的顶楼可放杂物的。典型的前门设店、后门设厂。面对扑船山,广阔的平坝也是原料的基地。
       这时,我的思绪由晒坝上晾晒的酱黄色醋糟、酿酒房的木甑内飘出的酒香、榨油房咚咚的撞杆撞击声中,由场头的字库塔,想起了回水的学校。据“苍溪文史资料第四辑”周承瞻先生文《苍溪的庙学和学堂》载,回水坝1906年就开办有初等小学堂,它应是在老场上,后迁新场,如此,回水小学足有百年历史了。

       四
       场西头,有叫牌坊院子的大院。

6.jpg

       大院残存的房间,倾斜的木门楼、青黑苔藓的石板院坝、街条石,精美的中式木雕窗棂,全木装修的裙板、穿枋、宽大的刀痕累累的门槛,无不显示当年的气派。
       牌坊院子,许是后人对其的称呼。叫牌坊院子,主要是它的临河一面有贞节牌坊。
       我见过广元柳桥的牌坊,上有“清代,柳桥吕侯氏夫早逝不再嫁,精心侍奉公婆,抚弟至朝廷命官。嘉庆闻奏赐“节孝”,地方“奉旨旌表”,建此牌坊。无独有偶,在回水,也有贞节牌坊,此牌坊是为阎啟林之妻文氏建的。文氏,二十三岁即守寡,含辛茹苦,冰清玉洁。
       据2003年《阎氏宗谱》:贞节牌坊位于阎家坝牌坊院南侧,与堂屋相对座北面南距河仑不足五十米。七世祖阎啟麟妻文氏,年二十三夫殁,抚孤守贞四十载,教了的方,名擢府庠。雍正五年奉旨建贞节牌坊一座(事载《苍溪县通志》忠孝节义篇)。牌坊为交叉四柱木架结构,下系四块雕有花纹的夹杆石座,飞檐翘角的檐楼、雀替斗拱、青白兰浮雕、典雅精致。牌坊中,中央高悬兰底黄字匾额,上书“贞节”两个大字,一枚红色方印镶刻于中央。左边书“旌表阎氏启麟妻文氏”,右边书“大清雍正五年二月吉日”。
       雍正五年是公元一七二七年,毁于一九六六年,足见其见证了二百三十七年的风风雨雨。
       阎氏丁末《宗谱》载:阎启麟字里荣,生于一六六四年,二十三岁卒。时文氏也时年二十三岁,同时已生二子二女。
牌坊前面有一块平整的大坝子,供族人观瞻、祭祖、告示、集会和举行重大活动。
       现存的牌坊院是两院相连的“日”字结构,形成这一格局的时间在在十七世纪末,可见先有牌坊后有现在的牌坊院。后来因势而建的房院,栽培的修竹茂林,观花、观果的桃园才使这里声名远播。

7.jpg

       据阎氏老者介绍:牌坊院子房屋的所有门窗隔扇、横披、支窗、帘架、单扇或双扇棋盘门,实榻大门、木顶隔、隔断,壁板、护墙板、木栏杆之类制作安装统属装修木作。堂屋面南,供神祖牌位;正房、东西厢房,大厅等中规中矩;通道由东而入,有紫气东来之意。可惜这些构件都已基本看不到了,有的分户搬出另建房,有的将老房门窗改建建,就连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的雀替都被破坏,仅大门门楼的桃符还在。老者说,以前的阎家大院老屋,有匾额“乐善可风”“松鹤遐龄”等,四面屋脊上分别嵌有有“福、禄、寿、喜”等金字。我想,牌坊院子,应该比其更甚。
       记得有苍溪方志专家说,现在的苍溪人,大多是从外地(湖广填四川)迁入的,本地土著少得多,被当年八大王剿四川时剿灭了,那时的成都“惟茂林丰草,……俎豆之地,为豺狼之所穴,狐兔之所嗥”。而回水的阎氏一族,一六四零年张献忠第一次入川时,为避战乱,逃入今回塘湾以南马鸣战、赵村垭、文家垭、和尚嘴、逼身坡一带崇山峻岭中,躲过了那场杀戮。后回平坝居住,才有牌坊院子等阎家大院老屋及后代。回水老场上的牌坊院子,是“乐善可风”、“诗书传家”的回水阎氏一族源远流长的象征。
       细雨纷纷,人说毛毛雨儿打湿衣裳,还真是如此。我撑着雨伞,走上返城的路。不多时,老场街上已有了脚背深的水,这多像旧时的苍溪正街啊——没有下水道,雨水从街面上流,经城门洞排走。
       关于回水好象还有个故事,传说龙王出游见此地山环水抱、风光秀丽,眷恋不已,过后折回再赏佳景,因此名回水,后建会灵庙。与此传说有关的还有扑船山、白家岩观音庙等。
       是的,回水老场和回水坝,要探访的故事还多着呢。

       2021-8-18草于苍城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1-10-15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对回水老场的历史了解得这么清楚,对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中期汇灵庙边出生的中年人来说,很多都还是新鲜事,让我对出生地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
16岁离开苍溪,过去40年了。近些年,每年总会回去三四次,回水的地貌人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水的人,回水的山川、草木,每次回去总是那么亲切。老场上住户不多了,熟悉的父辈老年人也不多了,年青的的基本不认识,但那个根,心里的根,一直在,就在汇灵庙边的老药柏边。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