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36|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165*】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1-10-23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七章  广西山水秀天下
1       桂            林
* 桂林山水甲天下
(1)簪山带水  胜纪天下
桂林山水享盛誉  历代游客赞不绝  
山水之胜冠江南  簪山带水俏无比
座座山峰拔地起  连绵不断尖翠立  
胜纪天下不虚传  宋人李曾伯首提
桂林山川甲天下  于重修湘南楼记  
桂林山水甲天下  此言后变一个字
桂林山水淡雅秀  渗露一种阴柔美  
山青水秀似国画  洞奇石巧万种姿
相互映衬富情趣  山水和谐且统一  
平地崛起座座山  峭拔峻秀个个峰
犹如盘龙如飞凤  犹似玉女似金童  
碧水曲折萦回流  宛若玉带在飘动
清潭恰似明珠珠  颗颗镶嵌绿野中  
幽深别致艺术宫  气象万千岩溶洞
清凉世界最神异  岩石奇巧又玲珑  
姿态各异如春笋  又如玉簪宝塔形
青山绿水无限美  动静变化妙无穷  
桂林山水因季节  气候变化而不同
春晨烟雨霏霏来  群峰缥缈云雾中  
宛如仙女来梳妆  仿佛游玩至仙境
月色溶溶秋夜里  远山起伏迎清风  
看似怪兽在腾跃  置身其间血沸腾
童话世界很惬意  晴天碧水金光明  
游人心旷又神怡  阴日微雨淅沥中
更有一番好情致  著名景点独秀峰  
叠彩山与伏波山  象鼻山和南溪山
榕湖芦笛七星岩  漓江沿岸有冠岩  
还有画山碧莲峰  榕荫古渡书童山
邻近兴安有灵渠  秦代开凿至今传
(2)秦渠唐城  名扬古今
桂林南郊甑皮岩  等地考古大发现  
早在九千多年前  桂林原始居民见
相传四千多年前  舜帝巡视到岭南  
不幸病死于路途  埋葬湖南九嶷山
两个妃子哭丈夫  泪洒青竹点点斑  
斑竹泪痕传说明  中原人早访岭南
灭掉六国秦始皇  公元前二二一年  
又派屠雎带兵马  五路进发向岭南
军需供应要保障  秦皇下令加快建  
派监御史禄主持  湘江漓江上游间
凿渠而通军粮道  公元前二一四年  
渠道修成名灵渠  灵巧著称成美谈
物资可溯湘江上  经过灵渠入漓江  
由此南下到珠江  灵活快捷又便当
翌年秦皇统岭南  桂林重镇得加强  
灵渠开凿便交通  南连海域利北上
西汉元鼎六年时  于桂林置始安县  
东汉光武帝时期  交趾郡起兵反汉
急封马援光武帝  伏波将军领兵战  
讨伐征侧与征贰  经过桂林美名传
南朝宋时颜延之  曾任始安太守官  
独秀峰下找石洞  略加修葺洞里搬
半天治事再读书  淳化风俗令人赞  
不到一年时间里  桂林文化大改观
如今颜公读书岩  古迹还在开人眼  
公元五百四十年  始安郡置桂州见
称桂之始粱大同  唐高祖武德四年  
始安郡改桂州府  李靖为桂州总管
屯兵此地镇岭南  宋绍兴三年又变  
改桂州为靜江府  元代成为靜江路
明洪武五年又改  靜江路为桂林府  
正式定名从此始  不过唐诗早就有
桂林建城据史载  始于初唐李靖时  
说他骑马跑一圈  回到原处即依此
命兵伕以马蹄痕  后将方城墙筑起  
供给官吏来居住  方城周长整三里
又在榕溪北岸上  一座瞭望谯门立  
曾经长出一榕树  树根从楼伸到地
人们进出都像是  树根底下穿过去  
兰根出土长斜挂  榕树城门却倒生
明代杨基作诗颂  人们故称榕城门  
桂林别号叫榕城  此树今已无踪影
唐宣宗大中年间  又筑一座新外城  
外城东抵至漓江  北侧直达独秀峰
西近今中山中路  南近杉湖很有名  
以后历代多扩城  修城加高加固定
明代城区向南推  推进到桃花江边  
西到宝积山一带  北至鹦鹉铁封山
明太祖把他侄孙  朱守谦封桂林官  
到此来当靖江王  他在独秀峰下建
富丽堂皇一王府  环绕王府又修建  
周围三里一王城  城中之城即出现
后来南明永历帝  逃到桂林王城里  
王城即成为皇城  清定南王来进击
永历皇帝仓皇逃  明朝二将英勇抵  
瞿式耜与张同敞  兵败被俘斩杀死
从容就义叠彩山  如今城墙都不见  
只有王城依旧在  榕城门存叫古南
奇山秀水伴桂林  自唐逐渐被发现  
李渤元晦张固等  文人雅士来做官  
曾捐俸银在这里  开辟道路亭阁建  
李渤还率民工匠  修复灵渠交通便
宋范大成张孝祥  为官桂林作贡献  
开道修亭植花树  虞山尧山伏波山
还有七星象鼻山  各式亭阁亦修建  
植松虞山钟隐山  栽植桃树骆驼山
种植桂树叠彩山  栽种竹木南溪山  
西湖南溪植青莲  人文景观更增添
石壁岩洞留许多  摩崖碑刻史无前
* 浓墨重彩绘美景
山水奇丽富桂林  璀璨明珠秀神州  
峰峦清丽江水碧  山洞奇异岩石秀
令人神怡心又醉  诗家墨客乘兴游  
丹青妙手挥画笔  妙绝诗画千古留
(1)山水入诗  诗情如酒
桂林山水始赞誉  盛于唐宋无人比  
杜甫韩愈等大家  都来桂林赋赞诗
寄杨五桂州谭诗  杜甫盛赞令人迷  
一曰五岭皆炎热  二曰宜人独桂林
三曰梅花万里外  四曰雪片一冬深  
送桂州严大夫诗  韩愈满怀深情赞
一曰苍苍森八桂  二曰兹地在湘南  
三曰江作青罗带  四曰山如碧玉簪
后曰远胜登仙去  尾曰飞鵉不暇驂  
饱蘸深情写桂林  迷人风姿尽情赞
江如青绿色绸带  山如美女碧玉簪  
唐代诗人李商隐  桂林诗里隠情稠
一曰城窄山将压  二曰江宽地共浮  
三曰东南通绝域  四曰西北有高楼
压浮二字相映衬  表达诗人心境忧  
牛李党争受牵累  被排出朝随好友
桂管观察使郑亚  任掌书记到桂州  
自有滋味在心头  北宋诗人黄庭坚
流放宜州过桂林  秀丽山水被迷恋  
忘忧兴赋到桂州  怀想画友心不安
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蹶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此百丈嶂峰何
桂林之山多岩洞  紧紧相连洞水山  
山连水来水穿洞  洞连洞来水绕山
历代诗文生动绘  宋陈藻咏桂林赞  
一曰桂林多洞府  二曰疑是馆群仙
三曰四野皆平地  四曰千峰直上天  
百里漓江至阳朔  碧水萦回景色艳
奇峰夹岸着人迷  山水四绝开人眼  
山清水秀有神功  洞奇石巧属天然
还有四观看飞瀑  深潭险滩和流泉  
唐代许浑发感慨  送杜秀才诗中叹
桂州南去谁与同  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  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树黑  火云初起荔枝红  
明俞安期亦咏诗  漓江舟行颂眷恋
桂楫轻舟下粵关  谁言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  枕底涛声枕上山
清代張联桂放歌  描绘漓江雨后景  
须臾雨过云亦散  依旧万朵青芙蓉
树头飞瀑垂匹练  跳珠戛玉鸣琤琮  
今人首推贺敬之  桂林山水歌情浓
文笔清丽声铿锵  清新隽永极生动  
云中神呵雾中仙  神姿仙态桂林山
情样深呵梦样美  如情似梦漓江水  
水几重呵山几重  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绿水中  
招手相问老人山  云罩江山几万年
伏波山下还珠洞  宝珠久等叩门声  
鸡笼山唱屏风开  绿水白帆红旗来
大地愁容春雨洗  请看穿山明镜里  
是诗情呵是爱情  都在漓江春水中
还有文章多流传  唐柳宗元写它灵  
訾家洲亭记描绘  桂州灵山多生动
发地峭竖真神奇  林立四野赛仙境  
宋范大成写它奇  桂海虞衡志详记
余尝评桂山之奇  宜为天下属第一  
桂之千峰旁无延  悉自平地崛然立
清代袁枚写它窍  畅游桂林诸山记  
桂林之山多穴窍  前无来龙突然起
后无去踪戛然止  较他处山尤为奇  
(2)山水入画  画意绵长
桂林山水甲天下  各展风姿画家笔  
尤以漓江雨景图  引人流连不忍离
胡佩衡的中国画  漓江春雨令人迷  
两岸翠竹夾漓江  小船两只荡江里
船上各有一渔夫  头上戴着竹斗笠  
远山各个山头间  烟雨淅淅云雾漫
笔墨色彩富韵味  爽快明朗慰心田  
徐悲鸿的中国画  漓江春雨非等闲
雾霭迷蒙景色美  利用水墨来渲染  
山水浑然成一体  诗情画意令人赞
李可染的中国画  漓江细雨更耐看  
淡墨画山得山骨  一笔画出空灵远
近景焦墨勾房屋  线条似断又相连  
苍茫林木用积墨  层次错落尤好看
中间江面细雨中  飘飘欲行几只船  
座座山峰次第远  增强空间纵深感
白雪石的中国画  江山览胜图可观  
空清明净画漓江  一平如镜江水面
峰顶一抹晨曦展  清雅秀丽且鲜艳  
画风工细富装饰  基调青绿全画面  
坡岸竹木与房舍  刻画入微景深远  
亦有咫尺千里势  更给人以碧透感
黄格胜的中国画  漓江百里图壮观  
桂林山水全景画  画幅二百米长卷
零点六米该画高  笼山水村于一卷  
两岸青山相送迎  漓江碧水流潺潺
翠竹古榕展英姿  田园村落一片片  
亭台楼阁画中秀  舟桥魚钓爽人眼
画家为完成此画  往返漓江整三年  
八十公里二十次  头顶烈日冷雨寒
刻苦写生上千幅  朝思暮想梦魂牵  
漓江山水铸于心  历历在目永相连
避开世人扎斗室  三年积累倾纸面
两个月后收墨宝  大吃一惊出长卷
全部画幅拼接起  二百米长人惊叹  
画卷舍弃四季调  代之昏晨或暮旦
阴晴风雨多变化  以秀取胜为特点  
透视采用平远法  中近景物主色显
漫步画前临如境  行望游居画中间  
画卷还一反常规  将水处理成静面
云气动势使山活  形成节律运动线  
给予石头赋生命  注入热血与情感
借鉴西洋画长处  主色调设每一段  
主色统帅富变化  画出岩洞俱实感
岩洞采取解剖法  吸取西画光色艳  
神秘深邃有光感  山水长卷史无前
(3)山水传说  别样风情
桂林山水不胜数  座座青山有来历  
条条滩洲有传说  个个岩洞有故事
从前桂林原是海  秦皇统一六国后  
驱赶百姓建宮墓  民伕累得筋骨酥
太白星君见受罪  暗赠红线给民伕  
系在肩膀增力气  秦皇得知大发怒
他把红线全没收  赶山填海扩疆土  
一天秦皇赶山到  后来叫做桂林处
山石乒乓赶进海  吵得水晶宫不安  
老龙小龙极惊恐  龙王三公主上岸
找到始皇凭貌美  讨得秦皇心色欢  
机灵俏丽三公主  巧妙弄走赶山鞭
山就保留在桂林  东倒西歪不好看  
这里河也没一条  三公主却心意坚
奋力甩起赶山鞭  人间仙境这里建  
带领人们磨山头  山腰山脚凿洞岩
凿成许多奇异洞  磨出无数峭丽山  
天上引来仙泉水  萦绕座座山峰间
操劳过度公主逝  埋葬秀丽奇山间  
坟墓长出桂花树  就把桂林美名唤
引来仙泉称漓江  对她离去永纪念  
还说当年秦始皇  征集民伕筑长城
死去活来劳累人  累得腰弯又背拱  
东海龙王三公主  朝拜观音来半空
看见民伕一个个  拼死拼活修长城  
怜悯之情心头起  拜见观音诚恳请
救救修城众民伕  帮助他们解苦痛  
观音给她一柳条  让她就将南海中
石山赶去筑长城  公主把柳条甩动  
座座石山跳出海  变成走兽与飞禽
虎豹象鶴一大群  公主使出浑身劲  
赶着它们向北走  到了一个美景区
奇花异草碧水清  公主就想洗把脸  
飞禽走兽却跑快  老翁突然到面前
公主请他帮看管  谁知老翁擦擦眼  
飞禽走兽一个无  眼前全是青石山
老翁一眼全看破  飞禽走兽变石山  
矗在这里不动了  公主慌忙长声叹
自己请罪到南海  拜托老翁看石山  
老翁受托尽心管  日久化作老人山
许多石山在周围  似虎似鹤似象山  
关于漓江另有言  秦时大将史禄是
开凿灵渠在兴安  湘水一支被分离  
故称离水即漓水  山水传说妙故事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