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是切断疫情传播链的重要一环,但是在隔离中也有种种不便。为此,武侯区的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变成了贴心的“生活大管家”,在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各项要求的情况下,既守住了疫情防控的“严”,也尽显社区服务的“暖”。
“大白”开专车搭建生命通道
11月12日,正在进行居家隔离观察的机投桥街道居民张女士,将自己的特殊情况汇报给了工作人员。她在居家隔离期间,每隔一天就要定时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做透析,每次四小时。如果透析时间保障不了,她的生命健康将会受到威胁。按照相关要求,武侯区指挥部又将该情况报给省医院医生,经问诊评估,准许外出就医,可是张女士该如何去医院呢?
机投桥街道居家隔离管理现场指挥部负责人立即将此事列为专项任务,并向指挥部报备。接到报告的武侯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紧急协调,安排专人专车负责,全闭环护送张女士往返医院。
下午1点,协调好的车辆准时到达小区门口,穿好防护服的志愿者也已做足准备,并对车辆进行了严格消杀。张女士上车看到为她准备的N95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物品等全套防疫装备,心里暖暖的。
“安排了专人专车方便好多,我1点多出发,晚上6点多就回来了,算上透析时间全程也不过5小时,比我平时自己赶车去还快!”
“一路上志愿者都在鼓励我,让我感到特别踏实。”
——机投桥街道辖区居民张女士
门前灯点亮夜幕下的温馨守护
每当夜幕降临,在小区门口开店的王芳夫妇看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昏暗的灯光下为居民们清理物资、分发快递、送生活用品,便主动将店门前的灯打开,将小区外的街面照得分外明亮,既方便大家出行,又能让防疫工作更加快捷有序。
小区外是负责联系协调外界的“红马甲”,小区内是为700余名隔离居民服务的“大白”,他们从机投桥街道及各个社区而来,而门前灯光则记录下了他们疲惫而忙碌的身影。
来自白佛社区的工作人员欧成利和刘峰穿着防护服来到小区门口,收取居民们的快递、外卖、生活用品等,像他们这样在小区里服务的“大白”有30多人,采取三班倒的方式24小时为小区居民服务。
“除了小区居民的外卖和快递,还有政府支援给各家各户的生活物资。”刘峰介绍说,区商务局联系了区内大型商超,免费为居民送鸡蛋、牛奶、肉菜等生活物资,让大家能够安心的居家隔离。
虽然每天进出小区,往返楼上楼下很多次,欧成利却觉得很值得,她记得第一次将生活物资送到居民家门口时,那户居民全家为她比心,这让她感觉很温暖,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含义。
除了小区里的“大白”,小区外还有一群“红马甲”同样坚持24小时值守,即便是深夜,也在小区门前那幽幽的灯下,随时保持小区内外的联系畅通。冬夜的寒冷并不能阻挡他们的热忱,一名“红马甲”说,“多穿几件衣服的事算不得辛苦,只要大家都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
心理按摩让居民感受“武侯温度”
疫情考验着我们的防控能力,同样也考验着我们的情绪和认知。抗击疫情,除了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做好日常防护,心理防护也很重要。
“我们现在该怎么办?会被感染吗?”12日晚上8点过,白佛社区工作人员丁莉正在值守,两位年轻女孩焦急地找到她。
了解情况后,丁莉才知道小李小王早上一觉醒来收到了提示短信,通知她们可能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存在直接或间接接触,通知她们要居家隔离,看到自己的健康码变黄,两个女孩吓哭了。
“别担心,隔离是预防措施,被隔离的人不一定会被感染。今天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所有人都是阴性,所以你们放宽心,在家好好休息!”丁莉耐心安慰劝导两个女孩,知道小女生喜欢喝奶茶,丁莉还专门给她们买了奶茶,安抚她们的情绪,让她们不要胡思乱想。
“突然被通知隔离确实难以接受,猛地一下变成黄码,更是反应不过来。”小李说,刚开始心情很焦躁,但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体贴耐心让她很快缓和下来。
机投桥街道、社区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针对性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丁莉说:“对于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我们不但要在生活上给予保障,更要在精神上给予关心,让他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帮助居家隔离人员顺利通过观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