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主人隔离宠物狗被扑杀”事件有了新进展。(此前报道:主人被隔离,宠物怎么办?多地有先例)
11月13日,当地通报:“工作人员在未与该网民进行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将宠物狗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并对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理,宠物主人和工作人员之间也达成了谅解。
事情虽有了结果,但思考依然必要。
近年来,饲养宠物并把宠物当作生活伴侣的人越来越多,而防疫期间该如何对待宠物也多次引发关注和探讨。
由此引申出来如下两个问题——
主人被隔离后,宠物该怎么处理?
这涉及防疫者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
宠物感染与否,相应的处置该怎么进行?
这需要对法律伦理等基础刨根问底。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做法,
除了此事中宠物狗被“无害化处理”,
此前,
还有地方将3只核酸阳性的猫“安乐死”,
不少网友深表同情。
对比而言,
年初,
上海黄浦居民被隔离,宠物狗可随行,
北京大兴则可留一人居家隔离照料宠物;
不久前,
北京昌平实施了宠物检测后转运专门机构寄养的方案。
可见,
没有绝对的刚性要求对宠物“杀之后快”,
但有相对的柔性办法对宠物“因地制宜”。
此事件监控画面显示,
防疫人员手持铁棍敲打“柯基”头部,
但行为之前,
尚没有主人或宠物确诊的实锤。
在前述成功管理经验的对照下,
这样的做法,
有点操之过急,
显得一刀切了,
小狗哪里错了?
隔离不能隔掉温度啊。
我们知道,
防疫工作非常不易,
基层压力非常之大。
此小区是有阳性患者的小区,
高度重视,雷厉风行,
是必要的,可以理解。
虽然,政府和居民有尽快战胜疫情的共识基础,
但是,缺乏对“宠物怎么办”新兴问题的共识。
特别是“宠物本无事、先行扑杀之”的做法,
显得师出无名,
疏忽居民情绪,
增添社会成本,
因此,需要进一步审视。
第二个问题:宠物感染与否,分别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专业问题,
需要从科学和法律角度来寻找共识,
分解来看——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摒弃旧思维,宠物不能被当成畜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而是活脱脱的生命,是我们的“幸福共同体”。
当下,种种针对宠物的问题,
也不能简单归因为个别执法者的粗鄙。
在这样一个新社会问题面前,
不同人群的理解,
细分法律的滞后,
治理方式的刚性,
医学领域的欠缺,
伦理层面的阻滞,
都折射出多维度、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
一个社会对待动物的方式
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文明的程度,
相信随着理解的深入、
治理的进步、技术的升级,
人与动物会更加和谐相处,
公众和监管更将相向而行。
来源: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