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凡丁先生的答复 高义奎 拜读了凡丁先生的《探究古临邛火井和油井历史决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和禁区——答高义奎老师的质问》后,感触良多,也谈谈我目前的观点。 正如凡丁先生所说:“做《邛崃地名录》的目的不是统计地名个数,而是挖掘历史、传承历史,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吸取营养,为开发旅游提供思路”。火井之所以叫“火井”,就是因有“汉代古火井”而得名,并且在南北朝北周时就设为火井镇,隋朝又升格为火井县,直到元朝方裁撤。不然,怎么名叫“火井”呢?其他地方咋不叫“火井”呢?这正如凡丁先生讲的是“挖掘历史、传承历史”。 又正如凡丁先生所说:“许多考古结论就颠覆了人们之前的认知,不是改写历史,就是填补历史空白。所以对一些事物的个人认知,最好让读者当评委,让考古作结论。”那就“让考古作结论”吧!不过,在没有考古出土确凿的新“汉代古火井”之前,火井镇郑家坝现有的“汉代古火井”(六角井),——1964年“农业学大寨”时,当地出土了大量的汉代古砖,同时出土的还有成串的始铸于汉武帝元狞五年(公元前118年)的“五铢”钱。恢复后的“汉代古火井”(六角井)就是用当地出土的汉砖筑成,这就是凡丁学先生所说的“历史传承”。因此,这个“汉代古火井”(六角井)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油榨乡是“自唐时古火井处”的碑文是历史的界定。这就是我重申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