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1410|评论: 0

关于智诜的材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智诜的材料
弘忍会下的徒众极多。其及门弟子,据《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所载有十一人,《景德传灯录》所载有十三人,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及《禅门师资承袭图》所载有十六 人,总计见于记载的约二十五人。 《楞伽师资记》引用玄赜《楞伽人法志》的记载说,弘忍临终前二日,亲语玄赜说:“吾 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于玄赜以外,更举出了上首神秀、资 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华州惠藏、随州玄约、嵩山老安、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扬州高丽 僧智德、越州义方。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也举了十人,但人名稍有出入。新见的 有襄州通、蕲州显、扬州觉三人。而以岭南新州卢行者慧能最为杰出。又宗密的《禅门师资 承袭图》另举出弘忍门下十大弟子,新见的有业州法、江宁持二人。《景德传灯录》所举弘 忍弟子十三人,其中新见的有扬州昙光、随州禅慥、舒州法照、枝江道俊四人。《宋高僧传》 还载有在广州为慧能剃发的印宗,在大庾岭因慧能的启发而悟道的慧明和越州妙喜寺僧达三 人,都出于弘忍门下。此外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载有曾到印度那烂陀寺留学 八年的智弘律师,也曾在黄梅弘忍门下参学过。还有慧能弟子智隍,本出弘忍门下,他修定 二十年,后遇慧能弟子智策的启发,始往曹溪参学(《宗镜录》卷九十七)。以上二十五人, 可称弘忍门下的著名弟子。他们弘化地域甚广,如慧能、印宗在广东,神秀在长安、洛阳、 荆州,玄赜、玄约和道俊等在湖北,智诜在江苏,义方、僧达在浙江,法照在安徽,慧明在 江西,各化一方,遂使东山法门传播于全国。因此,达摩一系的禅学,也可说从弘忍门下始 发展成为一大宗派。而盛传其法的,首推慧能和神秀。慧能宗《般若》,开法于南方,神秀 宗《楞伽》,传禅于北方,成为南顿北渐二系禅学的首导。 <二>(609~702)唐代僧。汝南(河南)人,俗姓周。十三岁出家,初从玄奘习经论,后 投冯茂山五祖弘忍。尝住资州(四川)德纯寺。据历代法宝记载,万岁通天二年(696)七 月,则天武后诏入内,赐予达磨所传、慧能所持之袈裟。长安二年示寂,世寿九十四。著有 虚融观三卷、缘起一卷、般若心经疏一卷。(宋高僧传卷十九无相章、卷二十处寂章) 即以四川成都净众寺为化导中心之初期禅宗宗派。又称净众派。唐代于成都府创建净众寺之 新罗僧无相(684~762),首开本宗。立无忆、无念、莫忘等三句为宗旨,以配当戒、定、 慧三学,诫勉学人勿追忆过往、勿先虑未来、勿忘时时与此智(无忆、无念之智)相应。三 句之中,尤其强调无念。无相重视严肃之礼赞法仪,故仿官坛受具足戒之行仪建立道场,教 此派之法系,系上承五祖弘忍、资州智诜、处寂,下传保唐无住。无相之另一弟子净众寺神会,传法予南印、道圆,圭峰宗密即承此系统。另有弟子慧义寺神清,著北山录,论述三 教关系。(宋高僧传卷十九、禅门师资承袭图、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下、顿悟大乘正理决、禅 学思想史上(忽滑谷快天))((参见:无相)5103)p4705 全一卷。唐代净觉集于景龙二年(708)顷。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 本书记述楞伽经八代相承传持之经过。我国禅宗初期,原有南北宗之分,而各宗所撰之传承 史皆以其本宗之传承为正统。本书即为站在北宗立场所撰述之初期禅宗传承史。由于初期宗 师之传法特重楞伽经,故名为“楞伽师资记”。本书内容次序如下:(一)楞伽经之译者求那 (八)普寂、敬贤、义福、惠福等八代传承,以上均属北宗禅系统。本书为初期禅宗史研究之基础资料,内容不仅为传记,更包含许多禅宗思想,如求那跋 陀罗传中有“四种安心”之说,于僧粲传中有“一即一切”之华严思想,于道信传中有“即 心即佛”、“一行三昧”、“守一不移”之说,此外并叙及坐禅工夫。本书于敦煌发现后,对研 究北宗禅有急速之发展。此外,本书另一特色,即对于弘忍之付法一事,与一般所习知者(即 “坛经”等南宗禅所传者)大异。本书谓,弘忍门下有十大弟子,即神秀、智诜、惠藏、玄 约、老安、法如、惠能、智德、义方、玄赜等。其中以神秀、玄赜二人最为弘忍所重视,至 于惠能之地位,并无突出之处。本书原本现存于伦敦大英博物馆与巴黎国民图书馆。(历代 法宝记、鸣沙余韵解说)p5491 《大乘起信论》 这样由明白了心的生住异灭而成其无念,正是说明了东山禅法中息灭妄念的方法。由此可见 《起信》和东山法门的关系再密切不过。但东山一系人才济济,著名的即有十师,从神秀、 智诜以下,都堪为师表,弘化一方。像神秀那样的几代的统治者所尊重,固不用说,即智诜、 老安等也都同样地受到了优遇。在他们教人禅法的方面,自然会有各具特点的要求。像旧本 《起信》那样的固定说法,取为依据,未免太无灵活性而显得不够用了。依常情的想法,假 使有个机会,能在旧本《起信》的文字上略加修改,作为他们不同方法的张本,岂不更好? 巧得很,那时恰恰遇到了连年政变,朝廷主持的译场也受到影响,像实叉难陀、义净的译本 就有好些都散失了,等到政局安定之后才又向各方搜罗求备。有了这一个机会,于是一批来 历不明的书,像《楞严经》、《圆觉经》等,都陆续出来了,这中间就夹杂着一本题为实叉难 陀重译的《大乘起信论》,这自然是有所为而改订旧本以成的。现在试对照旧本看一看,果 然在新本中好些地方都改动了,特别是说观心息念等处。它说观心是‘其修止者,住寂静 段释文甚为含浑,这里则整整齐齐分成三段,也就是成为‘三句’了。又它说息念是‘如二乘人及初业菩萨,觉有念无念体相别异,以舍粗分别故,名相似觉。如法身菩萨,觉 念无念皆无有相,舍中品分别故,名随分觉。若超过菩萨地,究竟道满足,一念相应,觉心 初起,始名为觉,(中略)名究竟觉。’ 又说‘若息妄念,即知心生住异灭皆悉无相,(中略)如是知已,则知始觉不可得,以不 异本觉故。’这些话,说明由于了解到心没有生住异灭相,而后成其息念。这就和旧本此段 所说知心的生住异灭相方成无念着,恰恰相反。所以旧本很明显地分为觉于念灭以至觉于念 生的四段,而在新本上完全没有了。还有,在旧本里次第说由不觉而始觉,而合于本觉,而 新本却在末段加上‘始名为觉’一句,似乎到最后究竟觉才成其为觉。这样不承认有次第的 始觉,又含着顿渐不同的看法在内。用禅家的术语来讲,则旧本所主张的是‘渐修渐悟’, 而新本则主张‘渐修顿悟’。这完全是两样的。试问东山系中是否有人由于不同的主张需 要新本说法来作为根据的呢?有的,他就是智诜智诜后来弘法四川,在禅宗内与神秀平分 秋色,世称南言令北秀。他就是主张渐修顿悟,又以三句方法来教人的。据圭峰《圆觉经大 疏钞》卷三之下所说,智诜的三句是无忆(不忆外境)、无念(不念内心)、无忘(觉常相应)。 这些岂非与新本《起信》改订的三层一模一样?并且大禅师们多不能文甚至文盲,所以常有 传授而无文记,智诜在弘忍门下则以文笔著名,这样,很可推想新本《起信》大概即是智诜 一系所改作的。或者有人想,也许是有了新译《起信》,智诜才有那样的主张的,这未免为 原本意有转折的文句(依法藏《起信论义记》解觉念异等是说,明白了念的异相,念就不会再走异的路子;可见其间有一转折),改成一气贯下的单句。这样的破句读法,只有在汉文 的结构中才会发生。至于梵本虚实各字区别显然,很难有那样两种不同的译法的。所以说它 译自梵本,只欺人之谈而已。新本《起信》初出,即附有序文,那里面说到‘然与旧翻时 有出没,又梵本非一也。’照我们看,它根本不是翻译,就无梵本非一之可言,倒是说‘盖 译者(也就是作者)之意’可能是实话,那些文句上的出入都是改作者意为以之耳。又《开 元录》卷九记载实叉难陀译本十九部,列入《大乘起信论》二卷,但据法藏《华严经传记》 卷一,只云难陀译经十九部,不云译论,《开元录》所载只是出之推测,不足为据。法藏所 著各书引到《起信》处,皆用旧本之文。他是参与难陀译事的,如难陀真正重新译了《起信》, 他岂有不知、不引,甚至不一提及(如法藏注旧本《起信》即未提到新译一字)?这也可以 旁证新本《起信》之并非翻译而只是禅家对于旧本的改作。上面这样究明所谓唐译《起 信》的真相,我们想,它也有助于证成前文所说旧本《起信》的来历,不会与事实有多大出 〔参考资料〕山口益(等)着《佛典研究(初编)》(《世界佛学名著译丛》{27});常盘大 定《支那佛教の研究》(续);平川彰《大乘佛教の教理と教团》第七章;矢吹庆辉编著《鸣 沙余韵解说》;宇井伯寿译注《大乘起信论》;望月信亨《讲述大乘起信论》、《净土教の起原 及发达》;久松真一《起信の课题》。 老安是嵩山慧安;金和上是净众寺无相,为智诜的再传弟子。老安与智诜,都是弘忍门下, 所以说保唐是五祖下的一系。然现存属于保唐宗的《历代法宝记》,所说并不如此,如说(大 正51186a) ‘和上(中略)法号无住。(中略)遇白衣居士陈楚璋,(中略)说顿教法。和上当遇之日, 密契相知,默传心法。’ ‘天宝年间,忽闻范阳到次山有明和上,东京有神会和上,太原府有自在和上,并是第六祖 师弟子,说顿教法。和上当日之时,亦未出家,遂往太原礼拜自在和上。自在和上说净中 无净相,即是真净佛性。和上闻法已,心意快然。欲辞前途,老和上共诸师大德苦留,不放 此真法栋梁,便与削发披衣。天宝八载,受具戒。’ ‘乾元二年正月,到成都府净众(原误作‘泉’)寺。初到之时,逢安干师,引见金和上, 和上见非常欢喜。(中略)其时正是受缘之日,当夜随众受缘,经三日三夜。’ 依《历代法宝记》,无住还没有出家时,从老安弟子陈楚璋得法。天宝八年(749)前,从六 祖弟子(并州)自在,受法出家。乾元二年(759),在成都金和上处,也随众‘受缘’三日 夜。依此明确的记载,无住初与老安门下有关,而出家后是慧能的再传弟子。与净众寺的金 和尚无相,仅有极短暂的,形式上的关系。《历代法宝记》,肯定的以慧能为六祖,受到神会 所传的顿教的影响。无住并以传衣为据,自以为直承慧能的顿法,这应该是(至少是依附) 曹溪门下的一流。无住住成都的保唐寺,受相国杜鸿渐的尊信。传禅的时代并不长,从永泰 二年(766)到大历九年(774),只有九个年头,时代与道一、希迁相当。 附二冉云华〈东海大师无相传研究〉(摘录自《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论集》) 无住到底是不是像《历代法宝记》所说那样是无相派禅法的唯一嫡传?在这一点上,原 籍四川的佛学思想家宗密,曾经清楚告诉读者,无住的保唐派和无相的净众派,无论是在哲 学见解,或是宗教实践上,都有不同。宗密写道‘复有保唐宗,所解似同,所修全异。’ 从两人师承系统上观察,宗密在另一本书中指出,无住先跟一位俗家师父陈楚璋(又称陈七 哥)学习禅法。因为陈是白衣俗人,无住深觉传法不便,所以决定另寻出路。后来他游化到 益州地方遇见无相,‘遂认金和尚为师’。虽然如此,宗密马上指出无住‘指示注意大同; 其传授仪式,与金门下全异。’就是在示法上,无住虽然‘亦传金和尚三句言,但改忘为妄。 云诸同学错预先师言旨。’《历代法宝记》证实了宗密所记的无住历史,和他与无相不同的地 〔参考资料〕《禅门师资承袭图》;《宗镜录》卷八;《景德传灯录》卷四;《五灯会元》卷 【楞伽师资记】一卷。唐净觉撰。又称《楞伽师资血脉记》,收在《大正藏》第八十五册。作者净觉,为 唐中宗韦后之弟,玄赜之弟子。 本书之原本为敦煌写本,分别藏在大英博物馆与巴黎国立图书馆。民国十五年顷,为胡适在 欧洲所发现。其在禅宗史料上之重要性,亦经胡氏揭出。其后,韩国金九经氏据胡氏本,加 以校写印行。胡氏并在该书前撰〈楞伽师资序〉一文。 本书作者之师玄赜,原撰有〈楞伽人法志〉一文,该文内容颇有为本书所承袭者。例如本书 我国禅宗,初期原有南宗北宗之分。各宗往往有各宗之历史。而各宗门下所撰之史书,往往以自己所从出之系统为正统。本书即为站在北宗立场所撰之初期禅宗传承史。由于初期宗师 们的传法,特重《楞伽经》,所以书名为《楞伽师资记》。 本书之叙述次序如下第一,求那跋陀罗,为《楞伽经》之翻译者。(《历代法宝记》对此书 之奉求那为初祖,甚不以为然。)第二,菩提达摩。第三,惠可。第四,粲禅师。第五,道 信。第六,弘忍。第七,神秀、赜、安等三位禅师。第八,神秀门下之普寂、敬贤、义福、 惠福等师。本书分别叙述此上诸师之事迹及学说大要。由于作者系弘忍之再传弟子,其辈份 与慧能门下之神会一辈相等,因此其所见闻与记载,颇具史料价值。 此书之最大特色之一,在于其所叙弘忍之付法一事,与通俗所习知者(即《坛经》等南宗禅 所传者)大异。本书以为,弘忍门下有十大弟子,即神秀、智诜、惠藏、玄约、老安、法如、 惠能、智德、义方、玄赜等十人。其中,神秀、玄赜二人最为弘忍所重视。至于惠能的地位, 则并不特别突出。 本书以《楞伽经》译者求那跋陀罗为楞伽师资之初祖,并以《楞伽经》为达摩以下迄神秀、 普寂等人弘法之主要依据。由此可见初期禅宗与《楞伽经》关系之密切。胡适尝撰〈楞伽宗 考〉一长文,以为从达摩到神秀,都是楞伽宗系统。至于慧能、神会一系,则以《金刚经》 取代《楞伽经》。胡氏此一论断,即系以本书为重要论断依据。 本书所述诸祖之学说,对后代研究禅宗思想史者,裨益甚大。譬如所录之慧可学说,及道信 〈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一长文,尤为研究初期禅宗思想史之重要资料。而所述弘忍事迹, 也是研究东山法门等初期禅宗史者所不宜忽略的。 〔参考资料〕 胡适〈楞伽师资记序〉(《胡适禅学案》);陈士强《佛典精解》〈宗系部〉第 【历代法宝记】一卷。又作《师资众脉传》、《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最上乘顿悟法门》。系一部 禅宗法统的传承史,为禅宗诸派中的保唐宗(创始人为益州保唐寺无住禅师)所传。收在《大 正藏》第五十一册、《禅宗全书》第一册。 全书内容首先叙述佛教传入中国的大略,继而述及释尊以降西天二十八祖传法系统;其次则 为菩提达磨多罗、惠可、僧璨、道信、弘忍、曹溪等六位宗门祖师的事迹;接着又叙述智诜、 处寂、无相、无住诸师付法传衣的大略经过。其中,对无住禅师之着墨最多。 本书作者不详,据书末所载〈大历保唐寺和上传顿悟大乘禅门,门人写真赞文并序〉一文, 及本书描写无住时所用篇幅最多看来,可知本书当系无住的门人所编集。 由于本书系以保唐宗立场所写的初期禅宗史,故对保唐无住的弘法情形及所传教义,有极为 详细的描述,因此为保唐宗的重要史料。又,由于所述的无相、无住二师,其弘法地均在四 川、成都一带,故本书也可供研究四川佛教史者参考。而无相是新罗人,其弘法事迹,亦可 作为‘中、韩佛教关系史’之部份内容。至于禅宗史上,脍炙人口的西天二十八祖之说,在 今存记载其事的诸书中,亦以本书为最早出。然书中所载,间有不甚可信者,如将菩提达磨 与达摩多罗混为一谈,即其一例。 大正藏本之《历代法宝记》,系采自法国国民图书馆与大英博物馆所藏的敦煌本。韩国学者 金九经曾依大正藏本,将此书分为三卷,并加断句;此一校订本,收在《姜园丛书》中。 附杨曾文〈禅宗文献研究在日本〉(摘录自《世界佛学名著译丛》{28}) 《历代法宝记》一卷,在敦煌遗书中有此书首尾完备的写本。1928 五十一卷中所收的此书是以S.516写本为底本,与P.2125 校对的本子。此后矢吹庆辉《鸣沙 余韵》及《解说》中收有此书影印本及介绍文章。1935 订,收在《姜园丛书》之中。另外日本石井光雄藏有此书的另一种敦煌写本(《石井积翠轩文库善本书目》)及另外五种写本(P.3717、3727,S.1611、1776、5916,见商务印书馆《敦 煌遗书总目索引》)。此书是唐代四川成都保唐寺无住(714~774)死后不久,由他弟子编撰 的,宣传以保唐寺为中心的禅系为正统的禅宗史书。保唐禅派是相对于南、北二宗的另一禅 系,安史之乱后,由于与流亡剑南的唐皇室发生密切关系,肃、代二宗时的宰相杜鸿渐(709~ 769)从无住受法,故此禅派在四川一带曾盛行一时。保唐禅派以五祖弘忍十大弟子之一的 剑南净众寺智诜(609~702)为初祖,即智诜处寂无相无住。本书在标题下 注有《师资血脉传》、《定是非摧邪显正破坏一切心传》、《最上乘顿悟法门》的异称。此明显 是受神会的《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的影响。书中继承《神会录》(石井本)中达摩至慧 能的六代祖传,又引《定是非论》中神会在滑台与北宗僧人崇远的问答。此书所写从迦叶至 达摩的二十九祖师是继承了李华(?~766)所撰《左溪大师碑》的二十九祖说,但把二十 九祖菩提达摩称为菩提达摩多罗。此书利用神会《南宗定是非论》中从达摩、慧可直至慧能 的六代传承袈裟为‘法信’的说法,编造此衣在则天武后时被诏送朝廷授于智诜,经处寂、 无相,传于无住。以此证明保唐禅派的正统性。无住的禅法,上承净众寺无相(金和尚), 以强调无忆、无念、莫忘为特色,说一切众生,本来清净、圆满,众生因一念之妄心而流转 三界,只要坚持‘无念’、无是无非、无爱无憎,即可达到解脱。此与宗密《圆觉经大疏钞》 卷三之下所说无住‘但贵无心为妙极’、‘灭识’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 陈士强《佛典精解》〈宗系部〉(四);《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印顺《中国禅 宗史》第八章第一节。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