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2792|评论: 15

[生活资讯] 老达城那些下力人——背夫、挑夫

[复制链接]

2023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11-2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QQ图片20211124171743.jpg

QQ图片20211124171724.jpg
      背夫、挑夫,指用肩背、肩挑货物贩运谋生的人。背夫,解放前称背老二,含贬意。挑夫,解放前称挑老二,也含贬意。很多年以来,绵延的大巴山,悬崖峭壁,山高水险,交通十分困难,进出川物品多由背夫,挑夫长途贩运。
      山里野兽多,隐藏着土匪,背夫、挑夫要成群结队从事贩运才不被野兽或土匪袭击。有时,在险恶的大山负重行走时,有的人突然不见了,原来脚滑掉下山崖。
QQ图片20211124182854.jpg
      荔枝古道:大巴山背夫、挑夫3000年前就在古蜀(间)道负贩出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难以通行,唐朝诗人李白曾作《蜀道难》。古出川之道多条,达州境内古蜀道称荔枝道:自涪州(涪陵)—垫江—梁平—达县—宣汉—万源—镇巴—西乡—子午道—西安。秦汉时期为著名的间道(偏僻的小路)。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修整涪州到长安的道路,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荔枝道故事。
QQ图片20211124172849.jpg

QQ图片20211124173036.jpg
       现今,荔枝古道宣汉马渡关镇浪洋寺遗存我国最早的男观音摩崖石像,国内极其罕见。
   明清,荔枝道最为兴盛,商贾多雇佣背夫、挑夫由此道入川出川。因来往人多,沿途有许多供人歇脚吃住的旅店,人称幺店子。
QQ图片20211103093833.jpg
   民间有“一条黄龙(火纸)出川去,一条白龙(棉花)入川来”的说法。黄龙指黄表纸,土纸,色黄,故名。质柔易燃,民间多用作祭祀鬼神,道士用于画符。达县盛产黄表纸,陕西南郑(旧治汉中)为棉花主要集散地,达县背夫、挑夫将南郑的棉花运来达县,把达县的黄表纸运到南郑分销出去。
       那时,达县外输主要是黄表纸、桐油、生漆、木耳、皮革、猪鬃、青麻、茶叶、药材等山货,输入的主要是棉花、盐巴、布匹等日常生活用品。背夫、挑夫一走就是好几天。
      达城有不少花表行专做棉花黄表纸营生。《达州市商业志》载:珠市街、兴隆街有很多出名的绸缎百货铺,油盐铺大多集中在永丰街,纸货铺大多集中在珠市街西段,滩头街有很多声誉较著的花表行。
       滩头街因临州河镜花滩故名。设滩头码头,是达城三大码头之一,船来熙往,颇为热闹。滩头码头因大量棉花上船运至重庆,又叫花码头。滩头街石板路铺就,青瓦木板房相连,多为一层民房,有二至三层楼房,临河街设吊楼,系木桩支撑,系排泄之处。
      清代,滩头街做花表行生意较为兴盛,商铺有:天兴栈、大有恒、庆丰,铨盛和、恒顺祥、李三元及后来的和生花表行等。解放初期在通川桥上下可看见三层楼房的竖写招牌字“和生花表行”。行为多音字,小时候,我将行业的“行”读成行走的“行”,并用夹生普通话大声念读,引来路人哄然大笑。
   时传歌谣:“背老挑老二,达城实在多。挑的黄表紙,过河爬陡坡。陕西换棉花,太平挑回家。下运到重庆,换的是银锭。”
建国初期,荔枝道仍是“北出秦壤、南达绥定”的主要通衢。随着现代公路的修建,古老的荔枝道逐渐失去它的功能,荔枝道的背夫、挑夫成为历史的遗迹,其它之地贩运的背夫、挑夫仍然延续。
img.mp.sohu.jpg

img.bimg.126.jpg

QQ图片20211027212932.jpg
      当年背夫身影图:长途贩运的背夫使用的工具叫背架子:用硬而细的木材做成一个木梯状,下面两个小木方间镶着簿簿的木板或木条 ,两边各有一条细青竹篾条子编制的背带,上端两根小木方中间加工成圆柱形,便于系绳索固定背负的东西。后面底部装有一个类似于马扎凳的木架放置货物,一根长长的指头粗的麻绳系在中间。与背架配套的有一个用木头做的"丁"字型打杵,背货物时,抱在怀里或提在手中,下坡上坎时做手扙用,需要暂短歇气时,放在背后将背架子置于其上。历史记载:唐代玄奘就是用背夹子于西天背回经书。
       他们拄着打杵,背着背架,有的胸前挂着马灯,腰上系着竹水筒和旱烟管,头上包着白帕子,肩搭一张汗帕子(既洗手脸又擦汗),腿上帮着绑腿,脚上穿着草鞋,负贩在崎岖山间的小道上。他们随身自备玉米粑、馒头和一小袋盐,中午简单吃点,到幺店子歇气时,烤热自带的玉米粑或馒头,弄一碗盐水,就是路上的伙食。那些在大山上干农活或短途运输者则多使用竹背兜。
      解放后,背夫被尊称背二哥。有的乡镇供销社或村社代销店都要请背二哥作为自己的搬运队,把山里的桐油、柚子、稻米、生漆等背往通车通船的地方,又把远方用车用船运来的煤油、布匹、食盐等百货背回山里。
      改革开放后,因现代化发展加速,公路通达每个乡村,进出山物资有汽车运输,山民们买卖难成为历史,大山上的背夫渐行渐远,演变为今天城市建设的零工。乡民在家农活做好,有空就到城里当背二哥,有的乡民则滞留在城里专做零工。他们的工作与棒棒互不冲突,更多是从事城市房屋建筑或装修背运。因电梯空间有限,背兜正是运输好工具。背二哥人群中出现了女性的身影,应该叫背二姐吧。
img.mp.itc.jpg

img.redocn.jpg
      当年挑夫身影图:荔枝道长途贩运的挑夫使用的工具称高肩,一根又长又弯的翘翘扁担有七尺长三寸宽,呈弯镰刀形,放在肩上,前面高过人头,后面低于臀部。垫肩用羊皮包裹,内塞竹麻、棕丝,一寸厚,三寸宽,垫肩放肩上,压上翘翘扁担,货物前轻后重,自己平衡。一根木棒箍铁头的打杵,斜插扁担助力让扁担一闪一闪发出“嘎吱嘎吱”响声。挑夫休息时,打杵用于承载扁担上的货物。棉花、黄表纸因体积较大,多是高肩挑夫贩运。高肩挑夫中有不少陕西人,达城人叫陕老二。其它短途贩运的挑夫使用工具是普通扁担。
   民革初期,万县设立海关,长江航运兴盛,成为四川第三大城市,有“成渝万”之称。背夫、挑夫有翻山越岭去万县码头贩运货物。抗日战争时期,封锁了长江三峡航道,原依赖于长江航运入川的货物,改陆路多由背夫、挑夫贩运。
       解放后,长途贩运的高肩挑夫虽然消逝,其它形式的扁担挑夫依然活跃。上世纪五十年代,达城挑夫要去离城40多里铁山挑煤炭、30多里渠钢挑二煤炭。去铁山半夜动身,将竹筐背在肩上,扁担插在身后,方便快步疾走,中午前将煤炭担到城区农贸市场贩卖。去渠钢下午动身,半夜练焦(炭)池放炉渣,检拾没烧过的煤炭,达城人叫二煤炭,冬天多用于烤火。有时,练焦池还没有放炉渣,挑夫将扁担放在地上,背睡扁担呼噜打鼾。有一些正在读书的青少年,为帮助家中补贴生活,寒暑假及节假日加入挑夫行列。山高路险,令人心惊肉跳的是,要挑担爬上一个令人望而生畏叫“大岩口”陡峭山崖。挑夫步履艰难、气喘吁吁。五十年代后期,达县城市建设兴盛,挑夫在州河码头挑抬条石或沙石,搬运货物,或在建筑工地挑砖和土石方。达钢、汽车45队、卫校和七里沟等工地常见他们劳动的身影。
       眼镜挑夫: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城有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挑夫,搭建一个窝棚住在一条民房小巷厕所旁。中等个,圆圆的脸,平头,满脸胡碴,与白净的脸很不相配。一件毛呢中山装缝着不少补疤。因长期挑担的压迫,背有些佝偻。30多岁的年纪,看起来似50。最惹眼的是他的跛脚,一年365天,天天用烂布缠裹,透着脓疮的污迹。他孤家寡人,以挑煤炭为生,一撇一拐挑走于大街小巷。最难熬冬天,阴雨绵绵,他仍穿着草鞋,雨水夹杂脓疮血污流淌。改革开放后,眼镜挑夫落实政策回到学校教课,有时他在大街小巷匆忙行走,脚穿锃亮的皮鞋,走路不见撇拐,上身穿着笔挺的中山装,兜插一支钢笔,夹着一个公文包,满面春风,没有胡碴,年轻了许多。
t016ddce2c7aba02c10.jpg
      棒棒:改革开放后,有不少的农村青壮年去沿海打工,但也有不少的农民抱着“远走不如近爬”的观念在在自己家乡继续发展。他们去城市从事挑夫工作,年龄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不等。肩上扛着竹棒或扁担,棒子上系着两根绳索,沿街游荡揽活,大家叫他们棒棒,是街头临时搬运工,市民大到买家具、电器,小到买几斤肉,如果不想自己动手,叫一声‘棒棒’,即有人应声而至。
       棒棒周嘉:新世纪后,达城有一个奇特棒棒。退休前在达州市中医学校任教,主治中医师,是达州知名作家,著述颇丰。《大话中医》书店畅销,长篇小说《等他》问世,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对其大加赞赏。达州电视台曾开辟专栏邀请他讲解中医。他给不少人看过病,坚持不收分文。他不是棒棒,做的是棒棒营生,比棒棒还棒棒。他与棒棒一起睡五元一晚的通铺,皮肤黝黑,双手累累茧疤,打着光膀子,脚上一双黄胶鞋尤其扎眼,和一群“棒棒”在车站或大街等候生意。有人喊“棒棒,过来!”他扛着扁挑赶紧一路小跑过去,生怕其它棒棒抢了生意。有人说他是为写作体验,周嘉说:“我是为了生活”。
   “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哥演唱的劳动歌曲。往往是一人领唱众人帮合,或集体演唱。唱腔明亮,高亢悠扬,节奏自由,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属自发式传承,民间广泛传唱至今。巴山背二歌摘录: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陪我过巴河。晚上歇在幺店子,还有贤妹来捂脚。
       巴山背二歌承载着大巴山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重庆市歌舞团编排舞蹈《巴山背二哥》、四川省歌舞团编排声乐作品《巴山背二歌》、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编排方言小品《巴山背二哥》展演。原生态的“巴山背二歌”曾被四川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录播。2006年,巴山背二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几年,达州相关部门免费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让背二哥和棒棒及其它农民工通过学习拥有一技之长。有的成为技工,有的回乡成为新型农户或养殖户脱贫致富。现在,背二哥和棒棒越来越少。
      结束语:千百年来,达城背夫、挑夫为推动川内外物质交流,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立下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以为记。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2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11-24 22:4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1-25 08: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1-11-25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1-2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发表于 2021-11-25 11:3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1-25 20:1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1-12-18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的烙印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鼓励

2023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9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关注

发表于 2022-1-6 06: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