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很多家长反映学校强制布置了各种网课和答题任务,并要求学生在指定的网址、APP或小程序等平台上完成。不仅如此,学校还同时要求下载使用“QQ、微信、钉钉”等多个社交软件进行沟通。
从一位家长发的帖文中了解了一下,仅一个平台,都有很多商业机构的入口,要使用这些平台,便需要把家长的资料全部输入,有的甚至必须要填职业、收入等。
疫情全民隔离期间有网课还算正常,但是现在都已经正常上学了,还布置这么多的网课,有违国家号召的“减负”政策。并且这些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超量负担的网上作业,很多其实都与学习无关,涉及到各种方面,比如心理试题、安全学习、问卷调查、普法教育等等……
让家长气愤的远不止是给孩子增加了新的负担那么简单,从孩子方面来看,这些无谓的“作业”,并无多大实质意义,其教育效果远不如家长、老师实体教育来得有效,还让孩子无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刷几下手机,时间便过去了,会越来越讨厌和反感纸质书本的阅读学习。
这些都放开不说。商业机构渗入学校,强制让家长下载、注册,本身就已经很不正常。说实话,在生活中,对于各种注册和下载填写个人资料这样的行为,大家早已不堪其扰,已经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抵制,同时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对商业平台收集个人资料信息进行打击和杜绝。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学校反而变得“畅通无阻”,学校老师一句话,学生家长都得被迫忍受各种平台的折磨,这肯定不正常。
从一些部门的回复来看,这些现象的存在,也不是学校方面的单独行动,而是接受了上级指令的统一行动。敢问一下,在这种集体活动中,家长只能被配合,这其中是否有商业利益存在?这些利益又是否用在了学校和教育上?
众所周知,大数据就是各个商业平台的资源,可以由此换得巨大的商业利益,而学校用强制性的、学生和家长不能拒绝的、没有选择的方式,由商业机构介入,填写各种个人信息材料,那么很明显,这于商业机构是一种获得个人信息并转换为资源的渠道。
大数据已经成为商业网站的赢利资源,为获取这样的资源已渗透各个行业,现在黑手伸入最后的净土——学校,必须引起重视,及时阻断黑手入侵。
那么,由谁来保护家长的个人信息?谁来监管其中有可能存在的利益链?作为监管部门的教育局,在这种强行执行到各个学校班级的“任务”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又是如何监管的?各方应该重视起来,不能让学校也卷入信息泄露的污淖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