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龙山人在网络考证出
《吴越春秋》
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致生活于东汉明帝、章帝时。早年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斯役,弃官去犍为郡资中(今四川资阳)拜经学大师杜抚为师,学习“韩诗”。一去20年,音讯全无,家人误认为他已亡,为之发丧制服。杜抚去世,晔经营葬之,归乡。州官召补从事,不就。后举有道。回乡后,闭门著述,直至老死,写就《诗细》、《历神渊》和《吴越春秋》,后蔡邕到会稽,读其《诗细》、《历神渊》,拍案叫绝,以为优于《论衡》,既还京师,广传《诗细》,学者咸诵习之。惜此书已佚。
该书今存十卷,前五篇述吴事,称内传,计有《吴太伯传》、《吴王寿梦传》、《王僚使公子光传》、《阖闾内传》、《夫差内传》,记载了从太伯立国到夫差亡国;后五篇述越事,称外传,计有《越王无余外传》、《勾践入臣外传》、《勾践归国外传》、《勾践阴谋外传》、《勾践伐吴外传》,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勾践称霸后传八世失国。其中,于越王勾践谋吴事记载尤详,几乎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吴越春秋》大量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等史籍,但不拘泥于史实,加入一定的虚拟夸张成分,同时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所记吴越史事远较他书为详,是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其中多渲染神异怪诞,多载小说家言,如越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常为后世史家诟病。有人认为,就其记载的内容与风格而言,《吴越春秋》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该书叙事注重情节描写,人物刻画鲜明生动,在我国的史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有较高的地位。
《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十二卷,但到《宋史·艺文志》中只著录为十卷。今存十卷,有宋人徐天祜音注,四部备要本。
今有:《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岳麓书社2006年版;《吴越春秋·国语》,刘彬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