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前锋人,生于斯,长于斯,对前锋尤其是前锋火车站的感情深厚得不是一般般。
我的家离前锋火车站就几里路,我幼年时亲眼见证了襄渝铁路的修建,亲眼目睹了第一列火车风驰电掣地开进我家乡。我少年时常常奔走在铁路上,去前锋赶场。至今我还记得,跟着妈妈在贸易公司买包包白菜,一分钱一斤。我青年时第一次远出,是86年7月去北京,就是在前锋火车站上的车,整整颠簸了两夜一天,票价28元。至今我还记得,那时路过前锋火车站的火车每天是六对,分别是重庆到北京两对,重庆到郑州一对,重庆到武昌一对,成都到武昌一对,重庆到达县的站站停慢车一对。我一生中坐的最短路程的火车就是坐的这趟慢车,从前锋坐到望溪。后来,我工作去了外地,但我身在他乡,心在故里。我时刻关心着前锋火车站,为他每增添一对火车都兴奋不已。2009年,襄渝二线建成通车,前锋火车站每天停靠的火车创记录地达到四十多对,春运期间更是达到了近六十对。算算,一天二十四小时,南来北往的火车120趟,算下来就是平均十多分钟就有一列火车(还不算货车)从前锋火车站经过。那个时候,我高兴到了极点,自豪到了极点,家乡的这条襄渝铁路焉然就是国家的一级干线铁路。
家乡前锋,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兴,因铁路而旺。襄渝铁路修建前,什么都不是,铁路通了后,成了公社,再成了镇,再成了区级镇,最后达到顶峰,成为了前锋区。现在,一条条大街修建起来,铺展在家乡的大地上,漂亮,大气。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矗立在家乡的大地上,挺拔,雄伟。一个个公园星落棋布,镶嵌在家乡的大地上,美哉!善哉!我的老家也拆迁了,家乡的一个个叔伯兄弟们,都住到了前锋,住进了安置房,有的甚至住进了电梯安置房。
我没想到福,因为我很早就离开家乡,出去工作了。但我还是为家乡的一个个亲人们感到高兴,看到他们一家家搬进新房,拿着退休工资,跳着坝坝舞,我也挺满足的。
岁月无痕,我已满五十六岁,吃五十七岁的饭了,要走进我的老年了,该考虑我的退休生活了。去年疫情期间,他们都说重庆的房子卖得便宜。我就去买了一套,中铁望山国际,位于九龙坡区二郎街道办事处,精装房,建面价买成12000元,我真不知道是买贵了还是便宜了。这一年多,我经常往返前锋和重庆。我因红绿色弱,没敢学开车,每次去重庆都是在前锋坐火车。但我一次次发现,前锋火车站的火车车次愈来愈少了。今天我查12306,重庆到前锋竟只有六对了,硬是活生生地回到了三十五年前。前锋火车站真的衰落了吗?它还能不能重现昔日的辉煌!我三年后退休了,住在重庆,还能不能方便回老家,去父母的坟头点支香,烧点纸,去叔伯兄弟们的新房,拉拉家常,摆摆龙门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