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612|评论: 4

[教育头条] 话说教师法修订征求意见中教师荣誉

[复制链接]

在教育部官网互动栏目征求意见中,公布的教师法修订方案征求意见有增强教师荣誉感。这个措施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有更高的职业追求目标与人生价值观。但个人认为对中小学教师不宜过分宣传。简述几条理由如下:

1.中小学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面对的是成长的少年儿童,需要真、善、美的教育环境,不是教师个人名利的争夺阵地,需要的是像孩子母亲一般无私奉献。评优秀、先进、模范、标兵……都是靠评,评就有主观,名额又有限,难勉会有不公、不平,对需要无私奉献的中小学教育是有不利的方面。一句话,中小学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谁,同样也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是很难量化考核。因为学校考核的是文化知识与技能,但综合能力与潜力是很难量化考核,也没有绝对量化标准。教育质量必须由未来社会实践来检验。虽然考核文化知识或技能可量化,但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更重要。强调掌握文化知识或技能的结果(即分数),很容易不重视学习过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要评个人优秀,评的主要客观依据是什么呢?要评,也是几十年后,评终身荣誉,以教授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为客观依据。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评,很容易滋生变相的形式主义,难勉会是腐败的温床。一般评学校等集体荣誉是可取的,以历史为客观依据。同样可以变相增强教师荣誉感,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与团结,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3.出生率创改革开放43年新低,倒逼中小学教育等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个人认为主要是把中小学教育逐步演变成个人名利争夺阵地。要深入推进“双减”,必经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否则,再多的措施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个人前面多次发帖《若谈化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拿什么来评价教师的能力与业绩》,指出当下中小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急功近利。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束缚太多。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与时间,哪有充满灵性的成长?“双减”是解放孩子,本质是尊循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尊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43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形式主义要害人的,死抱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不放,没有系统思维,不敬畏客观规律,结局是不敢想象。深入推进“两减”,走公平教育之路。深入广泛的公平教育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心里平衡,对可塑性较大的中小学生影响是直观的。过分宣传评优,名额又有限,对特殊的中小学教育是不利的,对公平教育是不合适的。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创新引领未来。

才疏学浅,又不擅长文字表达,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写作目的是呼吁关注中小学教育的特殊性。抛砖引玉,汇集万千大众智慧,为关系着民族与国家前途的教师法修订助威加油。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07: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段中“必经",应该是“必须”,“尊循"应该是“遵循"。写后没有检查,抱歉。

 楼主| 发表于 2021-12-5 14: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细看又有一处错误,第二段中“难勉"应该是“难免"。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3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几处错误纠正后的全文如下:

话说教师法修订征求意见中教师荣誉

在教育部官网互动栏目征求意见中,公布的教师法修订方案征求意见有增强教师荣誉感。这个措施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教师有更高的职业追求目标与人生价值观。但个人认为对中小学教师不宜过分宣传。简述几条理由如下:

1.中小学教育是社会公益事业,面对的是成长的少年儿童,需要真、善、美的教育环境,不是教师个人名利的争夺阵地,需要的是像孩子母亲一般无私奉献。评优秀、先进、模范、标兵……都是靠评,评就有主观,名额又有限,难免会有不公、不平,对需要无私奉献的中小学教育是有不利的方面。一句话,中小学教育是个良心活儿。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同样也是检验教育质量的标准。中小学教育质量是很难量化考核。因为学校考核的是文化知识与技能,但综合能力与潜力是很难量化考核,也没有绝对量化标准。教育质量必须由未来社会实践来检验。虽然考核文化知识或技能可量化,但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更重要。强调掌握文化知识或技能的结果(即分数),很容易不重视学习过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要评个人优秀,评的主要客观依据是什么呢?要评,也是几十年后,评终身荣誉,以教授的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为客观依据。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评,很容易滋生变相的形式主义,难免会是腐败的温床。一般评学校等集体荣誉是可取的,以历史为客观依据。同样可以变相增强教师荣誉感,更有利于增强教师的合作与团结,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3.出生率创改革开放43年新低,倒逼中小学教育等改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个人认为主要是把中小学教育逐步演变成个人名利争夺阵地。要深入推进“双减”,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否则,再多的措施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个人前面多次发帖《若淡化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拿什么来评价教师的能力与业绩》,指出当下中小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急功近利。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束缚太多。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与时间,哪有充满灵性的成长?“双减”是解放孩子,本质是遵循中小学教育的客观规律,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43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形式主义要害人的,死抱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不放,没有系统思维,不敬畏客观规律,结局是不敢想象。深入推进“两减”,走公平教育之路。深入广泛的公平教育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与发展趋势。中小学教师心里平衡,对可塑性较大的中小学生影响是直观的。过分宣传评优,名额又有限,对特殊的中小学教育是不利的,对公平教育是不合适的。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创新引领未来。

才疏学浅,又不擅长文字表达,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写作目的是呼吁关注中小学教育的特殊性。抛砖引玉,汇集万千大众智慧,为关系着民族与国家前途的教师法修订方案助威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9:3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谈化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拿什么来评价教师的能力与业绩》如下:

    若淡化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落实工资的本质是当下工作业绩的劳动报酬,那么拿什么来评价教师的工作能力?如何量化教师的工作业绩?

如果教育教学能力强,但工作不够认真、不够努力,就会工作业绩平平,甚至较差。对这样的教育教学能力的讨论,也就毫无意义。由于教育教学能力是可以体现在工作业绩中,下面就不讨论如何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讨论如何量化教师的工作业绩。

公办中小学教师工作十分特殊,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很长远。这是与其它行业的重要区别,它是社会公益事业。医生、律师、工程师、技术工人等的工作是直接有经济效益,技术职称或等级也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他们的技术职称与工资挂勾存在合理性,而且是以考为主。

美国、日本、德国等科技强国,中小学教师没有职称。1986年前我们也没有,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比现在高多了,至少广大一线教师没有评职称的沉重负担。也培养出钱学森、邓稼先、于敏、杨振宁、陈省身……

   中小学教师职称设置的初衷,是为了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不是为了过分拉大教师间的工资差距。在具体实施中,没有统一的客观量化标准,主要是靠评,几乎一个学校一个样,给人为操控留有足够空间。特别是与工资挂勾且占比较大,这是职称评定乱象层出的根源,也是极不合理。理由是:①职称的本义是从事职业的工作能力或技能,不是当下工作业绩;②工资的本质是当下工作业绩的劳动报酬(养老金与工资有区别),工作能力强只有充分体现在工作业绩中,才有意义;③公办中小学教师工作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间接的经济益也很长远。

当下中小学教师职称,若评的是教育教学能力,怎么有名额限制?达到同等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还要抢跑?还要掺杂除教育教学能力外的能力或因素?若为了与工资挂勾,评的是工作业绩,那也只能是过去与当下的工作业绩,今后呢?难道不应该每年都重新评一次职称?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勾且占比较大,对吗?这违背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设置初衷,也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更违背了中小学教育的公益性。

有人说,组织或领导评职称的都是高级职称,怎么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己经实施三十多年了,评上了的怎么处理?这些阻力都只是次要,更大的阻力是要维护当下生态环境,不要有缺口,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问题不会因为选择了无视,就不会继续恶化。表面平静,难掩暗流涌动。靠堵是堵不住的,只有疏通,才不会崩溃。抱着个人(或小集团)的私利不放,最终会失去更多。因为社会是一个大系统,系统内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更不用说,教育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有充分的依据,会深受广大一线教师欢迎。取消它不是要降低教师工资标准,而是科学、规范地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中小学教育始终充满勃勃生机。

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不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进一步深入研究或创新。教师心理平衡健康,对可塑性较强的中小学生影响是直观的,没必要过分拉大教师间差距,更不需要把教师工资复杂化。但是可以重奖当下教育名师和有突出贡献者(主要是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有普适性,效果显著),要求要严,层次要高。在线直播名师课堂教学与教育活动,实时发挥示范与引领作用。名师不能终身制,过去是名师,若当下同行比较算不上了,就只能是过去的荣耀。充分发挥不同条件与环境中当下名师的示范与引领作用,让中小学教育不断开拓创新。

    教育质量是很难量化考核。因为学校考核的是文化知识与技能,但综合能力与潜力是很难量化考核,也没有绝对量化标准。教育质量必须由未来社会实践来检验。虽然考核文化知识或技能可量化,但是学生形成知识结构过程更重要。强调掌握文化知识或技能的结果(即分数),很容易不重视学习过程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对中小学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确不能机械式简单量化。

日本中小学教师不但没有职称,甚至优秀都不评。这就是中小学教育的公益性与内在特殊性(中小学需要真、善、美的教育大环境,不是个人名利争夺阵地)。虽然具体国情不一样,但是也应该逐步过渡。在当下国情,可采用适当比例的绩效工资与工作量和教育教学效果挂勾。工作量容易量化。教育教学效果中考核学生文化知识或技能容易量化,但要重在与过去比较。综合教育教学效果也要兼顾。由于所涉方面较多,也很难量化,主要适当惩罚做得不好的,整体效果较突出的可奖励。若比较对象都较均衡,没有错误,就没必要有个奖惩。教育教学效果不宜全面细化。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万物之灵。特别是具有未来发展的潜力,它的个性特征因人而异,对它的研究与实践始终是最前沿。

在具体实施中,要统一客观量化标准,至少在一个大的地区内客观量化标准一致,不要有主观评价或量化,更不能一校一个样。当然也要考虑人的生理规律,年龄较大的不如年轻的身体强壮、精力充沛,最大工作量有年龄因素,可以适当用工龄工资来平衡。适当的工龄工资是对长期从事某职业的奖励,对每位教师都是公平、客观。总之,要充分调动各年龄阶段教师都愿积极努力工作。

我们教出不少中学生奥赛金牌获奖者,但实践给出的答案是:在世界同年龄阶段的顶级科研人才中,我们的数量与质量都有差距,与十四亿人口大国不匹配。在全球前100名创新企业中,我们没有一家(这个报道是几年前的)。这就是过分强调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即分数),不重视学习过程与创新潜能的培养。束缚太多,压力太大,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哪有充满灵性的成长?

特别是在争夺职称的积极表演中,很多严重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如:加重学生的作业量,高强度、机械式练习与考试等。人为地把学习活动变质变味,片面追求所谓成绩,给学生潜在错误影响不可估量。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急功近利。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泛滥的形式主义潜移默化,献身科学的执着追求还有多少?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培养的所谓人才,在未来的创新社会,会有多大优势与竞争力?有没有知识都能看得十分清楚。不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再多的措施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不按客观的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办事,最终逃不了它们的公正。

严格教师资格准入机制,把关教师从业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教学技能。对师德有问题、工作不敬业、投机钻营等要严肃处理。若一犯再犯,就要彻底清除教师队伍。坚持是教师就要上课,上好课。若落实工资的本质是当下工作业绩的劳动报酬,淡化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就可以让教师努力工作不再是为了晋升职称(当下中小学教师职称与工资挂勾,且占比较大),让教书育人的动机不再越来越不纯,让教师静心、舒心、潜心于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营造和谐、积极向上、师德风尚优良的教育大环境。

让孩子全面、健康、活泼成长。引导自主寻找学科兴趣,孕育创新潜能,不再为考试而学。学会学习与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审美观及良好的道德情感。热爱自然、社会与生活,崇尚科学,敬畏客观规律,让人性与个性能充分健康发展。逐步学习与培养公平、公正、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等核心价值观。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爱心与义务劳动、体育运动、文艺表演与创作、手工与科技、调查与研究、实验与实践等活动。让孩子越来越勤劳、勇敢、坚强、诚信、乐观、友善、合作、自强、自立、博学、创新、拼搏向上。为未来的社会实践而准备,并接受它的检验。

让教育回归本源,让创新引领未来。

注:水平有限,不擅长文字表达。写作本意是呼吁关注当下中小学教育问题的根源,为人民教育事业尽自己良知与微薄之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历史最终是人民书写的,只有溶于人民之中,才不会被历史否定与批判。个人力量极其微弱,但一丝火光也是光。为人类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有自己的努力与无私无畏,活着就有价值,终生无怨无悔。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