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几位老文友喝茶,聊到我评的5篇“辞赋”,都认为评得有理有据,对南充文化宣传和辞赋的普及和发展都有好处,而且论坛和微信群已有一些公开支持的声音。其实有人早知道有的刻碑作品问题所在,并赞同我的评论,然而却不敢或不愿公开言说,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是许多年来文化环境使然。 有朋友建议我再评南充市区已刻碑之“辞赋”,这次被我婉拒。因为对于公开的作品只能赞扬,如果只是批评,大多数作者会对我恨之入骨的;只有像我这样喜听不同意见者方可,毕竟益于提高作品之质量。由于展示于南充公共场所的其他“辞赋”(后附几位朋友陆续传我的6件碑图)大多存在那5件“辞赋”的类似问题,只是个别好一些,所以我不愿再费时间予以置评。谁有兴趣的话,可以那5篇作品的评论作为对照,看看勒石刻碑之大作孰优孰劣。 本来文学创作就难,而辞赋更难!我们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不能要求每部作品都非常好。但作为文学作品,必须遵循文学体裁的基本标准,而不能任意为之,否则成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其影响可想而知。一个好作家是愿意听到对自己作品比较真挚的评价和批评的,因为自己不一定能发现问题所在;如果一个不当之处被指出来,能让作者和读者受益应当是好事,这就是“当事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在当今的文学评论中,吹捧的声音多,批评的声音难见。但凡“名家”作品一旦勒石刻碑,就会被毫无原则地吹上天,都会被抬上一座新的高峰。其实交口称赞不该是文学评论的常态,文学评论要认真,甚至要较真,即实事求是地给作品以客观而真诚的评价,总结其创作经验,研究其作品的成败得失,其文学创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作者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才能得到促进和实现。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名家的作品不一定每篇都是精品力作,普通作者也许会偶尔写出一篇好作品。将不成熟且有明显瑕疵的作品展示于南充公共场所,并被高度赞扬,而产生的却是负面影响,无疑与宣传南充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想问题主要在负责审稿者和决定使用者,应该是他们不懂辞赋创作规则所致。因此我们常常看到“精品力作”“经典佳作”“文化标志”的帽子随意套在一件平庸甚至是问题作品的头上,这不仅对文学的兴旺和发展不利,对于作者创作水平的提高同样不利。 其实真诚的批评比夸夸其谈的“赞扬”更有实际价值。因而我认为:把作品的问题告诉大家,是一种责任;把辞赋的章法告诉大家,是一种善念;把已经的后果告诉大家,是一种告诫;把评论的目的告诉大家,是一种良知。 文学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实事求是的文学评论跟进,对任何作品都只是赞颂而没有批评不是好现象。文学评论唱赞歌的人越多,文坛就越不正常;指出作品问题所在的人越多,文学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附:刻赋碑图6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