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创新科技园内, 又一“人工智能+5G”项目——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科研枢纽项目 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 未来,以“共享云环”串联的13栋楼宇将拔地而起, 面向5G、AI和下一代网络, 向全国输出“成都高新造”。 项目预计可满足近4000人入驻办公。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科研枢纽项目
项目效果图
项目总投资:18亿元。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蓉遵高速与成都新通大道交界处以西,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内。项目占地147.5亩,总建筑面积17.5万㎡。
项目定位:
建设中移(成都)5G产业研究院,促进5G和AI在各个垂直领域与行业的融合创新,推进5G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
共享云环串联休闲、办公、会议等功能
科研枢纽项目总共有13栋建筑,最高的一栋楼为11层,其余12栋建筑层高在5层以内。与很多科创园区独栋布局所不同的是,科研枢纽项目将以共享云环串联各个单元,并在云环中设置咖啡、阅览、健身、会议、灵活办公等功能。
打造可接触、可互动的“科研技术场景”
每栋建筑的顶端都将以绿化空间呈现。在建筑临街面将设置咖啡厅、城市展厅、体验厅等功能,让科研技术拥有可接触的场景体验。
据介绍,该科研枢纽项目主要面向5G、AI和下一代网络,将在教育、医疗、农商、旅游、无人机等领域拓展更多垂直细分行业,向全国输出“成都造”产品。
此外,还将在园区内开展无人机巡察、智慧园区,智慧农业、智慧教育等“5G+”的各类应用场景,打造中国移动在中西部地区最大的科研基地。
将智慧技术融入项目管理建设
在项目现场,满眼望去是平整的地基作业区,在有型建筑建设之前,项目施工方已经构建了一套智慧管理系统,项目的13栋楼宇都已经有独立的可视化模型。
在项目现场的临时办公区,工作人员移动鼠标,将建筑模型画面进行360度旋转,画面可放大,也可缩小,其中每个参数细节一目了然。
通过一套软件系统支撑,科研枢纽项目的工程信息和施工人员信息都被显示在一个大屏幕上,任意点击一个功能板块即可看到相应的介绍。这套系统还提供了建筑施工的动画视频,工人们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更快地掌握施工要领。除了视频外,项目施工方还开发了“虚拟样板二维码”,通过扫描二维码,工人们也可随时了解结构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等环节的施工要领。
工作人员操作BIM系统
据了解, 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科研枢纽项目自今年8月启动施工, 目前正进行地基处理工作, 部分地块即将进入主体施工。 项目建成后,将呈现出一个集研发、办公、展示互动及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让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 塑造人性化、趣味化、一体化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 进一步推动5G和AI在各个垂直领域与行业的融合创新及深入发展。
延展阅读 新川创新科技园AI创新中心
AI创新中心是西部首个以“人工智能+5G”为概念的产业园区。按照园区定位,将重点聚焦AI、5G等前沿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领域。
四川首个智能驾驶标杆项目——百度Apollo成都智能驾驶项目基地,就坐落在成都AI创新中心。开园2年多以来,AI创新中心已吸引了新华三成都研究院、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等龙头企业入驻。目前,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规划体量和一期相当,招商工作也已同步启动,预计将于2023年前后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