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山河漫游记【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七章 广西山水秀天下
21 大 龙 潭
古称雷塘大龙潭 柳州南郊四公里
相传塘中潜神龙 专能兴雷与降雨
故遇天旱无雨时 人们常来此求雨
柳宗元任刺史时 也曾亲临来祈雨
写下雷塘祷雨文 称颂雷神泽地产
风马云车肃焉回 以祛人灾非等闲
祈祷雷神腾波气 出地奋响解大旱
钦若成功惟是奖 雷塘庙在潭畔建
雷塘方圆约半里 绿水清幽喷清泉
绿树成林景色美 奇峰屏列在潭畔
前人诗篇多留下 明张翀常题诗赞
一曰山下清泉出 二曰林间白发来
三曰寒云如可卧 四曰不必问蓬莱
诗刻潭边石壁上 清代范赫亦留诗
一曰龙宫俯幽潭 二曰潭深三百尺
三曰泉声破空飞 四曰石影倒悬垂
潭畔矗有牧童山 羊山龙山与雷山
传说早前有牧童 牧羊吹笛很悠闲
笛声婉转又悠扬 优美动听传得远
笛声传到水晶宫 龙王之女动心间
寻声来到龙潭畔 越听入迷越眷恋
三天三夜牧童吹 听得龙女宫不还
龙王得知很生气 急派虾兵蟹将去
公主不从用仙气 虾兵蟹将被吹回
龙王大怒亲出宫 张嘴大吼呼声急
雷鸣电闪狂风起 暴雨倾盆下得疾
顿时牧童与山羊 还有龙女化成石
泉水喷涌大龙潭 现在潺潺有声唤
人们传说是牧童 笛声鸣响大龙潭
牧童山旁美女山 仿佛对镜梳妆妍
正是痴迷小龙女 牧童笛声无限恋
龙王一吼成雷雨 雷塘因此称龙潭
22 通 天 岩
新华农场通天岩 下层红砂黏土里
就在一九五八年 发现柳州人化石
发掘出土一头骨 只是缺个下颌骨
四胸椎连五段肋 五个腰椎及骶骨
左右股骨右髋骨 股骨为一女性属
其他同属中年男 面部低矮下巴突
鼻骨低宽梁稍凹 颧骨较大而前凸
犬齿窝并不明显 齿槽突颌中等属
上门齿面呈铲形 原始黄种人特征
接近南亚黄种人 分化黄种人类型
距今能有五万年 当属旧石器晚期
要比蓝田人进步 比山顶洞人原始
出土还有大熊猫 巨貘中国犀化石
还有东方剑齿象 箭猪野牛等化石
遗址附近还出土 打制石核砍砸器
石片刮削器等物 木炭烧骨和烧石
动物种类遗迹看 这里几万年以前
河流纵横林木茂 雨量充沛气候暖
适于古人类生活 动物活动与繁衍
制造工具柳江人 渔猎活动搞得欢
妇女附近采野果 挖取根块作菜饭
男子远处猎箭猪 或到河里捞鱼蚬
已用火烧熟食物 驱赶猛兽御风寒
丰富柳江人化石 新中国立大发现
23 多 灵 山
多灵山在宜山县 树木葱茏布满山
百花飘香景色美 还有九十九道泉
四时不竭常年流 泉水清澈又甘甜
流淌仙女甜乳汁 壮族传说广流传
从前这里无花树 抬头就是光秃山
山下住着一孤儿 名叫卡刚很勤善
植树栽花见天忙 精心装扮多灵山
天上王母有一女 配卡生得很娇艳
卡刚年年种花树 站在云端她看见
深深爱上小伙子 爱他勤劳又仁善
一天卡刚山上回 忽闻家里瓢饭香
推门一看站面前 美丽含羞一姑娘
原是仙女趁王母 龙宫游玩偷下凡
二人成亲恩爱深 一年后得胖娃男
取名多灵招人爱 王母发现私下凡
又气又怒派神将 把她抓回天宫关
多灵失母没奶吃 哭个不停叫人怜
家里金鸡同情娃 用金嗓子朝天喊
多灵哭叫要吃奶 母亲配卡听得见
急忙挤奶抛窗外 一百滴奶飞下天
一滴落进男娃嘴 另九十九滴变泉
24 望 郎 石
罗城聚居仫佬族 九里河畔马蹄坳
直立一块大石头 清晨旁晚远远瞧
酷似姑娘翘首望 远处有座猫岩山
当地仫佬族传说 这是侬花姑娘看
看她情人迭落来 叫它望郎石名传
很久以前这一带 富饶美丽又烂漫
不知何时大黑龙 潜藏附近鬼龙潭
每年春天黑龙出 山洪暴发卷狂澜
猫岩山挡洪水路 回淹九里河两岸
不知淹死多少人 冲坏多少房屋田
中寨村里有一位 侬花母亲被水淹
母亲临死叹气说 降服黑龙才平安
侬花牢记妈妈话 侬花十八那一年
八月十五歌节到 她和姑娘心喜欢
同去走坡结同年 即是交友谈爱恋
龙潭水流九里河 黑龙搅水灾难多
哪个敢把黑龙斗 就是我的同年哥
侬花歌声清又脆 后生仔们都回缩
只有一位英俊仔 走出答道叫迭洛
阿哥敢把黑龙斗 望妹一心等阿哥
唱罢他将白毛巾 抛给侬花作纪念
侬花回赠新布鞋 暗叫迭洛力量添
晚上迭洛躺床上 降龙办法心中旋
突然一只大老鼠 钻到他的床头边
一边打洞一边叫 似说快些去穿山
穿山打洞降黑龙 排泄洪水保庄田
迭洛听了赶忙起 火速跑到猫岩山
打起洞来整一年 打出长长洞一段
谁知黑龙搅洪水 砂石回淹洞堵满
晚上迭洛梦一老 送他穿山棍一根
嘱他明天一大早 太阳出来高棍杆
就可穿透猫岩山 此话叫他妈听见
她原就嫌侬花穷 他两相好妈不赞
不叫儿子听侬花 于是便塞住窗眼
结果迭洛误时辰 痛下决心意志坚
打不通山不回家 一晃打洞就三年
洞口早被泥沙堵 里面凿石声音传
侬花站在马蹄坳 天天都把迭洛盼
盼他早日穿透山 回来完婚育儿男
天长日久侬花变 望郎石立在山巅
25 风 雨 桥
侗乡山山水水间 清流之上经常见
富有特色风雨桥 结构优美映青天
亭台楼阁桥上立 坐凳齐全代护栏
即可通行又休憩 躲避风雨娱乐玩
三江程阳风雨桥 最为著名世代传
该桥又名永济桥 始建一九二零年
全长接近六五米 青石作墩木作面
共计五墩和四孔 桥正梁用连排杉
五尺周长八根整 叠成三层极实严
下面挑梁又三层 平稳架桥墩上面
其上排列木质板 竖起梁架建栏杆
构成走廊式过道 廊顶盖上青瓦片
十点六米是其高 桥面三点四米宽
亭台楼阁建五座 六角楼亭居中间
四层六角宝塔形 四角楼亭分两边
亦是四层宝塔形 殿式楼亭桥头建
不用铁钉整座楼 全部榫头结合严
凿眼接榫紧相连 塔形楼亭之顶端
雕有吉祥红葫芦 工艺精制很美观
楼亭之间瓦梁上 葫芦鳖鱼竖其间
屋檐角上立仙鸟 红黄白绿很好看
桥亭桥廊壁面上 刻着精致美图案
鸟兽花卉几何纹 个个精彩看不厌
专家鉴定风雨桥 现代标准符合全
侗族人民传说多 就在很久很久前
越城岭流同辣河 孟寨形成大深潭
青龙乌蟒在潭底 二兽不和常斗战
孟寨巧女叫银姑 乌蟒对她很垂涎
一天银姑与姐妹 来到河岸采摘棉
乌蟒变个俊后生 急到河岸棉地边
扯起破锣嗓子唱 姑娘转身躲老远
不久银姑来潭边 漂纱突然乌蟒窜
张口伸舌视银姑 银姑受惊吓破胆
跑回家里就病倒 青龙得知即痛怜
化作侗家一后生 带着蜯蛤珍珠品
来到孟寨看银姑 精心给她治好病
还帮人们建鼓楼 架设桥梁修凉亭
离寨那天众不舍 银姑爱上此后生
春节到了邻寨来 人们对歌吹芦笙
打鸡毛毽舞春牛 忽然挤进白后生
专邀姑娘来拍毽 谁知他走到哪里
哪里人群纷纷散 他有乌蟒腥臭气
不大一会岩坪上 只剩乌蟒孤零立
只有一个胖巫婆 香臭不分来搭理
乌蟒遭受大冷遇 图谋报复生毒计
锣鼓又起第二天 男女老幼更欢喜
人们涌向寨中心 只有巫婆慌张离
急忙逃爬东岭去 忽然乌云暴雨起
山洪暴发淹村寨 人们快的爬屋顶
慢的在水里求救 一座长桥突然行
慢移水中近众人 人们爬到长桥顶
顺桥登上高地去 大家脱险得重生
长桥突然又不见 原是仁善青龙变
过了三天青龙来 化成木匠后生贤
来到孟寨帮侗家 修整木楼把桥建
乌蟒作怪告大家 青龙救寨有几番
乌蟒深恨它作对 与之决斗在午间
定于正月三十日 敬请乡亲来支援
擂鼓助阵齐呐喊 岸上安炉把铁炼
自己不敌若受害 就将红铁投进潭
烫死乌蟒不留情 正月三十这一天
正午潭中浊浪翻 龙蟒相斗战犹酣
岸上锣鼓劲轰鸣 人们助威齐呼喊
乌蟒劲衰眼看败 突然老巫婆闪现
取下黑头巾一晃 一群乌鸦冲下天
凶狠猛啄锣鼓手 鼓手疼痛忘击鼓
乌蟒趁机猛反扑 青龙咽喉被咬住
立即沉下龙潭底 银姑大惊连呼喊
指挥人们将红铁 统统倒进大龙潭
乌蟒烫的直翻滚 三炉红铁尽抛完
乌蟒还没有绝命 银姑咬牙冲炉边
抱起大块白火石 扑向恶蟒跃入潭
恶蟒脑袋被烫烂 像根朽木浮水面
众人惩罚老巫婆 纪念青龙把桥建
样式仿造青龙变 楼亭巍立很壮观
桥的壁上画着龙 表达侗家敬情献
人们称它回龙桥 也把风雨桥名唤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