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尘沉城

[原创] 做个调查:有多少人喜欢小说《红楼梦》不是因为人云亦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21-12-19 20:42
红楼梦是文学作品毋庸置疑,绝大多数读者都认为,可以依据前面提供的线索“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加上脂批来 ...

如果有人读懂了,不妨说详细点、具体点,好让大家都“懂”并体会《红楼梦》到底不同寻常的好在哪里、为啥能够成为名著。

再有,各人思考的出发点也基本不同。你是沉浸在《红楼梦》本身的框架内,用《红楼梦》的内容、暗示、设定来证明《红楼梦》的““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但是,即使我承认你认为的"作者前面(譬如,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的设定已经被后四十回修改的面目全非"这种观点,也丝毫不影响对《红楼梦》的整体架构和格局的评判。因为:1、它还是在一个封闭的”小体系“里自娱自乐,主线没有能嵌入大社会的主动脉,对一部名著来说,这显得缺乏广度、高度与深度;2、那个”太虚幻境“的章回我倒是看过,但不得不说,不管一众红学家们怎么引经据典,甚至引用《列子》等古典来增添它的神秘色彩,但”太虚幻境“仍然只是一个暗示十二金叉爱情与命运结局的伏笔。但十二金叉的命运历程或者前生今世中,除了宿命论的哀叹之外,还是没有能够打动人心的生命追寻、没有能够给予读者以生命价值的启迪、没有能够给予读者对于生命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的线索、也没有能够趁机揭示在它的生命观和世界观里生命的来源并顺势进行演变,作者并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太虚幻境”的神话或者信仰价值。所以,这道伏笔并不能提升《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发表于 2021-12-2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暗示...什么影射....什么谐音...我认为都是后人吃饱了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记得文革时期有一本欧阳海之歌小说的彩色封面被革命群众揭发为中国地图上有裸体女郎!我左看右看真看不出来......还是我觉悟不高?对红楼梦的研究如同文革发挥想象牵强附会有模有样........才不久还听说林黛玉的陵墓在哪里哪里........还听说曾经西游记里有孙悟空找妈妈的故事也在考证...

发表于 2021-12-20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暗示...什么影射....什么谐音...我认为都是后人吃饱了牵强附会胡编乱造,记得文革时期有一本欧阳海之歌小说的彩色封面被革命群众揭发为中国地图上有裸体女郎!我左看右看真看不出来......还是我觉悟不高?对红楼梦的研究如同文革发挥想象牵强附会有模有样........才不久还听说林黛玉的陵墓在哪里哪里........还听说曾经西游记里有孙悟空找妈妈的故事也在考证...

发表于 2021-12-2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尘沉城 发表于 2021-12-20 10:27
如果有人读懂了,不妨说详细点、具体点,好让大家都“懂”并体会《红楼梦》到底不同寻常的好在哪里、为啥 ...

你在质疑《红楼梦》作为名著的地位,和之前的讨论没有关系。

读书是个人行为,对内容好坏的认知是见仁见智,没有“一统江湖”的标椎要求。

正因为有了脂批才有了后人不懈的探轶。

既然都是各说各话就没有必要讨论下去了。

发表于 2021-12-2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21-12-22 19:35
你在质疑《红楼梦》作为名著的地位,和之前的讨论没有关系。

读书是个人行为,对内容好坏的认知是见仁 ...

      胡适先生认为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同一人。

发表于 2021-12-23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1-12-22 22:16
胡适先生认为脂砚斋与曹雪芹是同一人。

我认为脂砚斋是曹家(曹雪芹)的通家兼好友的可能性很大。

在第四十八回,写宝钗与母亲商量薛蟠出去做买卖吃亏的事,庚辰本批:“作书者曾吃此亏,批书者亦曾吃此亏,故特于此注明,使后人深思默戒。脂砚斋。”

如果脂砚斋跟曹雪芹是同一人的话,这条脂批就解释不通。

还有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时 是征求过脂砚斋的意见建议,脂砚斋似乎还能决定内容的增删,并大喇喇作了批注来表明其态度。

譬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之死。有脂批:“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

发表于 2021-12-2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21-12-23 20:57
我认为脂砚斋是曹家(曹雪芹)的通家兼好友的可能性很大。

在第四十八回,写宝钗与母亲商量薛蟠出去做 ...

      胡适先生落了俗套,也在脂批中为自己的论点找了几条论据,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正如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不是同一作者无须考证一样,曹雪芹与脂砚斋是不是同一人也无须考证,看了《石头记》脂批就知道脂砚斋就是作者本人。《红楼梦》是一部发泄体小说,把从烈火油烹到穷愁潦倒那种极度凄凉的心情通过小说发泄出来。作者用曲笔将真事隐去,一是顾及世家子弟的面子,二也是怕给自己招来祸事。前八十回反复修改,后四十回未能落笔,是破落的痛苦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实在无法再写下去。点评同样是发泄,也不排除有能在后世找到知音以减轻内心痛苦的用意。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脂批可能就是作品角色与原型之间的一个对照、或者对作品背景的一种解读。但大多数文学作品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也不是纪实,大多都是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构或者全凭幻想的虚构,所以,所谓“真相”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讲述的故事是否曲折有趣、揭示的矛盾是否尖锐、塑造的人物是否经典,展现的外延是否舒阔、映射的内涵是否深刻、给予读者的启迪是否有意义。

发表于 2021-12-25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1-12-24 23:40
胡适先生落了俗套,也在脂批中为自己的论点找了几条论据,其实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正如前八十回与后 ...

看脂批《石头记》有时会丈二和尚——主要是没有后四十回的佐证,这是遗憾。

脂批也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原著在增删的过程中本就加大了这样的矛盾,写书到了不得不进行多次增删,这本就是痛苦的。

看到时不时的有这样那样的解读文章,有的也是很不靠谱的瞎解。曹雪芹能写出这样的鸿篇巨制除了个人的文化素养外,还跟早年的经历有关。

就读者而言,读《红楼梦》本身是乐事,愿怎么读就怎么读,愿怎么理解也是个人的事情,不必强求统一。

发表于 2021-12-25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毛泽东为何向高级干部推荐《红楼梦》播报文章

resize,m_lfit,w_200,h_200&autime=6888
党建网
发布时间: 2019-03-15 09:13党建网




060828381f30e924e213688830aaea021c95f77f.jpeg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毛泽东喜爱读《红楼梦》,并且提倡干部读《红楼梦》,他经常征引《红楼梦》中的典故来喻事说理。毛泽东不仅自己喜欢读《红楼梦》,还提倡高级领导干部和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他生前多次督促他们读《红楼梦》。毛泽东透过《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把握其反映的封建社会衰落与更迭的规律,并从中洞察其积极的意义与希望之所在。


推动《红楼梦》的普及


毛泽东出于自己对《红楼梦》的热爱,凭借着深厚的文学功底,运用马列主义哲学思想作为工具进行解读,并通过他作为领袖的巨大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红楼梦》的普及。


毛泽东公开推荐《红楼梦》可以追溯到延安时期。在会议上、在平时闲谈中,他不止一次要求干部读《红楼梦》。“把《红楼梦》当作历史来读”。


1952年,毛泽东为了帮助从苏联回国、汉语不太好的女儿李敏提高中文水平,给她列出《红楼梦》一书,要她读。毛泽东还亲自指导她读《红楼梦》,指导时,毛泽东曾为女儿背诵《红楼梦》中的好多段落和诗词。1954年,毛泽东在杭州对摄影记者侯波说:你要读一读《红楼梦》,这本书,你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1959年,毛泽东在与水静谈话时,听到水静说读《红楼梦》至少要读三遍时,毛泽东说,“读三遍不够,至少要读五遍以上”。


“怎样做一个艺术家”


毛泽东经常说,《红楼梦》具有丰富的社会史料,而这些丰富的社会史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体察。反之,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总结社会经验,才能写出有生活气息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1938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演讲,论述“怎样做一个艺术家”。他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要有“远大理想”,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要有“良好的艺术技巧”。“中国近年来所以没有产生伟大的作品,自然有其客观的社会原因,但从作家方面说,也是因为能完全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太少了。我们的许多作家有远大的理想,却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不少人还缺少良好的艺术技巧。这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便不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毛泽东对文艺工作者讲这些话,是要求他们“走马看花不如驻马看花,驻马看花不如下马看花”,以此动员文艺工作者要下一番苦功夫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贴近生活,丰富经验,充实内容形式,创造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红楼梦》中的封建社会图景


毛泽东读《红楼梦》,起初是为了消遣,后来一遍一遍地反复读,就是为了从《红楼梦》中了解封建社会的历史,并将其视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此更深入而理性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指导中国的革命。他是把这本书当作一本政治、历史书籍去读的,从《红楼梦》中分析中国社会变化,吸取政治营养和智慧。


1962年1月,在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在谈到17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时说:“17世纪是什么时代呢?那是中国的明朝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是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在17世纪的几乎同一个时期,在西方资本主义起步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也在逐渐演变,即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些内容,在《红楼梦》中都有所体现,毛泽东则敏锐地发现了它们。


毛泽东透过《红楼梦》中的艺术形象,把握其反映的封建社会现象。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泽东在杭州和胡绳等人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谈话时说:“《红楼梦》中就可以看出家长制度是在不断分裂中。贾琏是贾赦的儿子,不听贾赦的话。王夫人把凤姐笼络过去,可是凤姐想各种办法来积攒自己的私房。荣国府的最高家长是贾母,可是贾赦、贾政各人又有各人的打算。”毛泽东还引用《红楼梦》里的话“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以此来说明封建社会的兴衰变化,以及封建家长制的瓦解。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向干部谈《红楼梦》的次数更多了。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作小说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的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的。牺牲的、死的很多,如鸳鸯、尤二姐、尤三姐、司棋、金钏、晴雯、秦可卿和她的一个丫鬟。秦可卿实际是自杀的,书上看不出来。贾宝玉对这些人都是同情的。”


毛泽东还说:《红楼梦》写“四大家族”,阶级的斗争激烈,出了几十条人命。这部书中所写的统治者只有三十三人,其他三百多人都是奴隶。毛泽东还说:“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就讲不通。”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再次讲了《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还背诵了“护官符”,并再次强调:这一段是《红楼梦》的总纲,意在说明它点明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治结构。书里虽然只写了贾府一家的衰败史,其实是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官僚政治的衰败史,预示了封建制度的灭亡。8月24日,毛泽东又在一次谈话中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还是想补天,想补封建制度的天,但是《红楼梦》里写的却是封建家族的衰落,可以说是曹雪芹的世界观和他的创作是矛盾的。


展示对光明的向往


由于对《红楼梦》这部书多读熟记,因此毛泽东在讲话或写文章时,经常提及和引用《红楼梦》里面的故事和情节来喻事论理,解读当前的社会政治状况。例如书中的很多人物因为生活在贵族家庭,生活萎靡沉沦,没有精气神。毛泽东曾对此比喻说:“《红楼梦》里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大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哭脸,她脆弱,她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够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青年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的革命青年。”


毛泽东是个乐观主义者,他的一生都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之所以推崇《红楼梦》,在于这部现实主义名著在描写黑暗与丑恶的时候,也展示了对光明的向往。


1962年8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核心小组讨论中,毛泽东再次谈到了古典文学和《红楼梦》,他说:“有些小说,如《官场现形记》,光写黑暗,鲁迅称之为谴责小说。只揭露黑暗,人们不喜欢看。《金瓶梅》没有传开,不只是因为它的淫秽,主要是它只暴露黑暗,虽然写得不错,但人们不爱看。《红楼梦》就不同,写得有点希望嘛。”


例如,毛泽东在通读了多部古典小说后,与《红楼梦》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作者对女性的态度截然不同。在绝大多数中国传统小说里,作者要么把女性作为封建道德的化身,要么作为性工具的化身,他们所刻画的这些女性都没有灵魂、没有个性,作为一个角色、一个生命而言,显得贫乏而单调。只有在《红楼梦》里,曹雪芹刻画的诸多女性才真正表现为人,充分呈现出社会性、独立性、思想性,显现丰满而真实的性格,并且让女性真正成为美的化身。


(来源:《学习时报》2019年3月13日第5版,作者:陈思)


监制/徐遥 责编/刘文韬 编辑/王碧薇 制作/王高林


觉得不错,请点赞↓↓↓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评论列表(16条)



花开叶想花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动力,思想灵魂!
2019-03-15
回复
524









kang206328
毛主席伟大的指导,年轻人要有精气神!
2019-03-15
回复
172









可爱的ydwang
贯彻红楼梦全书的核心思想,是佛学。
2019-03-15
回复
170









maliguo666aa
红楼梦确实是部奇书,只有你读了一遍红楼梦原著才会发现原来的三部古典小说在语言描写和诗词方面都太逊色了。其实作者是让我们看了红楼梦之后醒梦的,但是很多人是入梦不能自拔的。作者把儒佛道完美的融入作品中,让我们看了红楼梦会感悟人生。
2019-03-18
回复
10






一夜红喽
第一篇看起来好看第二篇看起来有意思后面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看不懂了
2019-03-18
回复
1















一康君写作新语王康熙 中职教师 四川省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代表作: 中国诗歌网《一康诗歌主页》
博学多才,伟大的领袖!
2019-03-16
回复
172









康瑞渊94
向伟大的领袖致敬!         
2019-03-18
回复
62









展翅远走高飞
红楼梦是一本好小说,从普通人角度也可读读,感人感伤感叹!
2019-03-15
回复
133









百度网友f7e11d8
《红楼梦》是一座巍峨的宫殿,从不同的窗口望进去,会看到不同的风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红楼梦》。
2019-03-18
回复
46









qsfx
我要找时间看红楼梦
2019-03-15
回复
121









湛清韵em
贯彻红楼梦全书的核心思想,是佛、道、儒。
2019-03-15
回复
80









tqbzx2
我曾经看了《红楼梦》的书。我都怀疑我竟然能看完那本书。我最不喜欢的是林黛玉。斤斤计较,小肚鸡肠,不好相处。还是个药罐子。总之除了长得柔弱以外,其他一无是处。
2019-03-19
回复
6









百度网友19ec0aa
毛主席伟大的指导,年轻人要有精气神
2019-03-15
回复
768









一夜红喽
第一篇看起来好看第二篇看起来有意思后面一发不可收拾之后看不懂了 // @maliguo666aa : 红楼梦确实是部奇书,只有你读了一遍红楼梦原著才会发现原来的三部古典小说在语言描写和诗词方面都太逊色了。其实作者是让我们看了红楼梦之后醒梦的,但是很多人是入梦不能自拔的。作者把儒佛道完美的融入作品中,让我们看了红楼梦会感悟人生。
2019-03-18
回复
5









道之魂
红楼梦,描写的是生活,像是你我身边的生活
2019-03-19
回复
5









百度网友ee429df
红楼梦,描写的是生活,像是你我身边的生活
2019-03-21
回复
2






没有更多啦





作者最新文章习近平: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百年先锋|瞿秋白:共产党人的哲学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弹一星”先进群体:勇攀高峰 功勋卓著


相关文章王熙凤不想与贾瑞偷情,大可以直接拒绝,为什么非得背后整死他 u=3069614922,161410195&fm=30&app=106&f=JPEG

史湘云的未婚夫,曹雪芹绝口不提是谁,为何前后用七回内容铺垫他 u=4082328177,161279288&fm=30&app=106&f=JPEG

你还相信红学吗?擦亮眼睛,来看看这些曾轰动一时的造假事件! u=1522530723,161363832&fm=30&app=106&f=JPEG

红楼梦:王夫人曾经是美人,被贾政独宠20年,为何后来貌合神离? u=2094043476,161470902&fm=30&app=106&f=JPEG

红楼梦:碧痕服侍宝玉洗澡用了两三个时辰,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 u=3811890790,161529879&fm=30&app=106&f=JPEG





发表于 2021-12-25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主席有多爱看《红楼梦》?把自己比作老夫人2017-08-24 20:28:31 来源: 口袋小历史  举报

分享至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著名的《论十大关系》中写道:中国“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把一部文学作品提升到如此高度,足见毛泽东对《红楼梦》的喜爱,但政治家读《红楼梦》有自己独特的角度——“年轻时当故事看,后来就当历史看。”他不止一次说:“这部书现在许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丰富的社会史料。”


精心做标注,多版本阅读
毛泽东首次接触《红楼梦》是在湖南一师就读时期,到1954年时便已读了5遍。这一年他听说北京大学图书馆有一部善本《红楼梦》,据说是胡适来不及带走的藏书,便让田家英持介绍信去借,但图书馆馆长向达不愿意,理由是图书馆规定善本书不可以外借,只可以抄。经副校长汤用彤反复斡旋,向达才同意破例,但要求一个月内还书。这本书毛泽东借了28 天,最后按时还了。
为毛泽东管理过图书的徐中远统计,1958 年7月1日到 1973年5月26日,15 年间毛泽东共索要《红楼梦》15次,有时一次就要好几种版本。他去世时,中南海丰泽园和游泳池两处故居放置的图书中,还有线装木刻本、石刻本、影印本及各种平装本的《红楼梦》达20 种。
影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木刻本《增评补图石头记》等,都被毛泽东用铅笔作了圈画,有的打开放着,有的折叠起一个角,有的还夹着一些纸条。毛泽东晚年不仅多次阅读,还很可能把不同版本对照起来读。现在公布的毛泽东相关读书笔记中有大量的画圈和批注。书中的一些诗词,他还会随手抄写。


学以致用,对宝黛评价自成体系
读了很多遍之后,毛泽东对《红楼梦》的细节烂熟于心,信手拈来,经常评论和引用其中段落,论点独特。
井冈山时期,贺子珍在谈话时说她喜欢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不喜欢读《红楼梦》,说《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毛泽东反驳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哩!《红楼梦》里写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是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是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当时中共正在领导土地革命,毛泽东以阶级斗争的观点读《红楼梦》,与政治紧密结合。
对于宝黛的评价,毛泽东也自成体系。工作人员孟锦云有次说:“我同情林黛玉,可不喜欢贾宝玉,他对那么多女孩子都好,这叫什么事啊,一点都不专一。”毛泽东则反驳:“贾宝玉,是个很有性格的男孩哩。他对女孩好,那是因他觉得女孩受压迫嘛。大观园里的女孩总比那些男人干净得多,你还不懂贾宝玉。”


1951年秋天的一个夜晚,毛泽东接见周世钊等几位湖南教育界人士时说:“你们都是干教育工作的,应该把青少年的体育运动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必须记住:有志参加革命工作的人必须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强,精力充沛,才能担负起艰巨复杂的工作。《红楼梦》中两位主角:一位是贾宝玉,一位是林黛玉。依我看来,这两位都不太高明。贾宝玉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连吃饭穿衣都要丫头服侍,这种全不肯劳动的公子哥儿,无论如何是不会革命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好哭脸,她瘦弱多病,只好住在潇湘馆,吐血,闹肺病,又怎么能革命呢?我们不需要这样的青年!我们今天需要的青年是有活力,有热情,有干劲和坚强意志的革命青年!今天的青年学生应该既有文化,又会劳动;既用脑,又用手;既能文,又能武的全面发展的新人。男的绝不要学贾宝玉,女的绝不要学林黛玉。”
1955年7月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休息期间,爱新觉罗·载涛见到毛泽东,毛同载涛热情握手,指着周恩来说:“我是《红楼梦》里的老夫人,不大管事,他才是掌家,有什么事可以找他。”毛泽东以书中人物自比,使严肃的气氛瞬间轻松。
《红楼梦》第八十二回里,林黛玉听到袭人评论尤二姐之死时说道:“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发言说:“现在我感觉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性的优势。”




发表于 2021-12-25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中国就名正言顺出现了很多红学研究机构,养了一大批肥头大耳高高在上的闲人.........不创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说白了就是混吃等死的寄生虫........

发表于 2021-12-26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21-12-25 14:27
看脂批《石头记》有时会丈二和尚——主要是没有后四十回的佐证,这是遗憾。

脂批也有前后矛盾的地方。 ...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能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评《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从这个角度来看,《红楼梦》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红楼梦》的败笔是脂批,点透,写实会限制读者的想象空间,李商隐的《无题》诗若有人点评考证则味同嚼蜡。

发表于 2021-12-26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1-12-26 01:00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能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评《红楼梦》说: ...

脂批 点透 的同时也把读者带向了另一歧途,老是想去 探轶,全都恨不能从字里行间找出所谓的真相。

也怪没有像样的后四十回,如果有前后统一的全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前后矛盾的通行本等等,读者也就都会死心了。那样,是好是坏也就一目了然了。

发表于 2021-12-26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拿你 发表于 2021-12-26 01:00
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能开拓读者的想象空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鲁迅评《红楼梦》说: ...

以小说中的线索去考证探究本身就是可笑的。

就像《白鹿原》,很多人去寻觅时间地点人物,还因此弄出了一个旅游景点。

还有人根据《西游记》考证出了一个孙悟空的老家。

发表于 2021-12-27 06:31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喜欢

发表于 2021-12-28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烟雨微芒 发表于 2021-12-26 14:41
脂批 点透 的同时也把读者带向了另一歧途,老是想去 探轶,全都恨不能从字里行间找出所谓的真相。

也 ...

     言之有理,是被脂批带偏了节奏。《红楼梦》写的是家族的兴衰和个人的辛酸,虽然人物形象生动,但思想性差,没有深层次的矛盾冲突,看了就只记得宝哥哥、林妹妹、凤辣子等几个人物。王国维用西方的观点评价《红楼梦》,生搬硬套,说了一堆空话。大师们都忙着去考证,《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反而少有人问津,岂不哀哉。

 楼主| 发表于 2022-1-5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文整合于微信公众号“尘沉城”:https://mp.weixin.qq.com/cgi-bin ... mp;token=1889278844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