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近年来,四川省青川县坚持党建工作与自然资源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通过党建+项目建设、党建+依法行政、党建+服务发展,科学调整规划优化发展空间,治理矿山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地灾防治惠民项目建设,不断释放自然资源政策红利,助推青川乡村振兴提挡加速。
党建引领抓服务,助推项目建设高质量
把责任抗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近年来,青川县不断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全力推进地灾防治项目建设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融合。青川县自然资源局通过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全面梳理全县现有的空间利用、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地灾隐患等各类基础数据及发展现状和发展诉求,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编制了《青川县农村土地整治扶贫专项规划》,先后争取省投资农村土地整治专项扶贫项目5个,争取省级财政资金6630.48万元,建设规模5.54万亩。在项目建设中,该局坚持把党建有机融入业务工作中,助推惠民项目高质量建设。
“支部建在项目上”便是青川县自然资源工作与党建工作融合的一大创新。为使项目早建成、早使用,群众早受益,该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在每个项目组均建立了前方临时党支部,各项目组党支部书记分别由一名班子成员担任,所有支部成员每天都坚持在各个工地上巡查,将项目建设全过程置于党的监督领导之下。根据前方项目党支部决议,各施工项目均限定在开工年度内完成建设任务,施工单位在进场前的施工组织安排中,均按要求编制了各单项工程完工节点,正排工序、倒排工期。项目实施时,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以带动产业发展为目的,积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解决项目区内民生问题。5个专项扶贫项目累计完成坡改梯整治8786.28 亩,修建排灌渠55.11千米,硬化道路76.02千米,生产路39.06千米,惠及项目区内9个贫困村721户2909人。
据了解,五年来,该县实施的省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涵盖11个乡镇,累计实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608个,总建设规模达11.45万亩,充分利用各级地灾防治资金近6亿元,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该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从2008年的1242处减少到目前的302处,受威胁人数从2008年的104459人减少到目前的6030人。
“国土项目的实施不仅大大提升了全县的防灾治灾能力,同时也为土地流转和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创造了基本条件,为精准脱贫提供了‘造血’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实施一项工程、改变一片生态、培育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广元市政协副主席、青川县委书记龙兆学深有感触地说。
敢让小卒挑大梁,展现国土卫士大担当
矿山治理是多年来各地共同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剪不断、理还乱”,被称作“烫手的山芋”。就是这样一个难题,却被青川县自然资源局90后女党员任静打理得井井有条。
为推动矿山治理工作落地落实,青川县自然资源局党组创新实施“党建+依法行政”,充分发挥女干部特别是女性党员干部能够“以柔克刚”的特点,精心挑选了以任静为队长的矿山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队。这对几个女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面对组织交给的任务,她们没有表现出一丝的“退缩”,而是态度坚决地受领了任务。
“作为一名党员,组织面前不能讲条件,而是要思考如何组织交给的任务。”任静说:“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今年6月,任静来到青川县鸿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对之前下达的数次问题整改通知置若罔闻,没有丝毫进展。面对质询时,该公司负责人态度一度傲慢。他认为,环境问题整改就是为了应付环保督察,走走过场,坚持拒不整改。任静严肃地告诉该负责人,矿山开采必须要严格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和绿色矿山建设要求实行边开采边恢复,不然将会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同时,任静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该负责人的思想工作,告诉他整改问题是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好事。该负责人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表示将立即进行改正,并对公司员工进行培训,强化环保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工作。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该县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共计整治修复91处非煤矿山。根据矿山治理责任划定,在49处废弃矿山中,有21处由县自然资源局申请中央专项资金538.06万元组织实施,其余28处通过简易处置完成治理。42处有主矿山由企业形成专项治理方案,通过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基金实施治理。2020~2021年,青川县矿山治理投资估算3000万元,完成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面积1247.05亩。
为提升“十四五”期间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做好矿产资源保障,有序推进采矿权出让,今年以来,该县先后完成7宗矿业权审批工作,完成3宗采矿权出让工作,矿业权出让收益共计30477.87万元。
青川县长李方甫表示,青川县以整治提升在产在建矿和严格规范新设矿权为重点,全面推进全县绿色矿山建设,彻底改变粗放开采粗放管理局面,全面实现矿产资源管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立足规划小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大课题
整体退出贫困县序列后,青川县便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高质量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国土项目规划编制,充分释放自然资源政策红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点燃乡村振兴内在动力,拉动了乡村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的引擎。
在位于青川县青溪古城管委会办公室里,来自成都的几名规划师正在专注地工作。他们时而起来端详墙上的区划图,时而在电脑上修改乡村规划图样。已完成的设计图(初稿)有街道、有住房、有生态功能区、有产业发展区,那不仅是他们心中美丽乡村的样子,也结合了乡村地理环境、农民的习俗和需求,可以说是“量身定制”。
在乡村规划上,该县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聚焦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和合并村,有序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同时兼顾保护农村自然风貌和传统文化,使村庄规划因地制宜、详略得当,避免“千村一面”。
“党建+服务发展”是青川县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大举措。青川紧盯牵引性、全局性的重大事项,采取“清单制+责任制”方式,即每一个支部负责一个项目,每一名党员一张责任清单,推进编制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群众看得见、能感受、得实惠的务实之路。
“今年底,我们将基本完成全县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工作目标任务,按时向自然资源部汇交数据。”青川县自然资源局总工程师何军说。
今年以来,该县规划涉改乡镇和合并村改造提升经作产业标准化基地2万亩,新建绿茶基地1万亩,改造提升基地1万亩,新建食用菌基地2.5万亩,发展中药材3.1万亩,建设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2万亩,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达到40%以上。
11月12日,四川省民政厅厅长益西达瓦在青川调研时这样评价:“推动乡村振兴,党建是引领,规划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政策是保障。青川县规划抓得早、改革推得好、政策用得活,释放自然资源红利、助力乡村振兴提档加经验值得总结推广。”(刘福昌 蒲成华 刘保刚)
下载APP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