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是否“就地过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精准防控不“一刀切”
新华社记者徐鹏航、宋晨
元旦、春节临近,两节期间能否返乡?冬春季如何精准防控疫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就焦点问题进行回应。
是否“就地过年”不能“一刀切”
近日,多地发出“就地过年”倡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表示,冬春季疫情防控要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着力在科学精准上下功夫。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同时,保障人员安全、有序流动,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仍要严格执行现行防控政策。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倡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现在处于疫情中高风险的区域,口岸、边境等特殊区域,开展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地区等要继续保持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
对于其他地区,梁万年表示,要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提出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相关政策,要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
1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科学精准做好元旦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针对有个别地方发出了“就地过年”的倡议提出相关建议:
1.分类:
(1)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要严格执行现行的管控政策,不能因为春节而改变防控措施。
(2)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游与聚集。
(3)其他人员若出行,尽量做好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分区:
(1)中、高风险地区(如口岸边境、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等)可以采取较严格的措施。
(2)其他地区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不能“一刀切”,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精准平衡疫情防控与春节团聚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应做好风险评估,发挥专家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各地不仅要考虑输入疫情的风险,也要考虑疫情输出风险。应做好相关预案。
(3)应给公众提供明确的春运出行信息参考指引。
保存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 立即加入“四川手机报&麻辣社区”公共卫生交流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