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5年从城区搬家到华阳,剑南大道是我们出行的主要道路之一。6年前,剑南大道由于全线下穿式快速路,车流量不大,让人感觉家在剑南大道边很方便,剑南大道承载着沿线百姓的幸福,一路前行。6年来,随着沿线楼盘增多,入住率增加,车辆爆炸式增长,现在每天24小时,不堵车的时间屈指可数,并且是双向堵车。
我举个例,工作日早上7:30我从骑龙入口进剑南大道,到锦城湖上绕城,6年前需要5分钟,1年前需要15分钟,今年需要20分钟,现在需要30分钟以上。下班反向5:30从锦城湖进剑南大道,寸步难行。这几年中,我看到了交管部门作出的努力,比如剑南大道锦城湖上绕城的位置,设置了分流红绿灯,把比较杂乱的车流进行了梳理,提升了路口的通行效率。近期又看到了沿线出入口的重新调整,下行华府大道出口缓冲区延长,缓解了出口不畅的问题。
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进城方向,入口增加、出口红绿灯控制的措施。按常理理解,一般的管制措施首先保干道,在干道本就十分拥堵的情况下,增加入口、控制出口是个什么考虑?这两个红绿灯下来,剑南大道早高峰进城基本就走不动,从光明城市到锦城湖这5公里,比设立红绿灯前直接多走10分钟以上。入口采取锥形桶挤占主道,为进入主道的支线让路,以及红绿灯控制主道出口,以及增加入口这些措施,只得到了一个效果,让剑南大道在高峰期变成了巨大的停车场。希望交管部门能详细科学规划不堪重负的剑南大道的管理措施,把有其他路线选择的车辆进行适度分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