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将大义灭亲和容隐原则之争、举报和告密之争归为人性之争?是因为它们的底层逻辑都源于人性,准确地说是源于人性的不完美。
如果人性生来完美,将“人之初性本善”终生一以贯之,那么上面两个问题都没有争议,因为根本不存在大义灭亲的理由、也不存在举报或者告密的必要;反过来,如果人性生来完全邪恶,那么,将“人之初性本恶”同样终生一以贯之,上面两个问题也都没有争议,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那必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秩序的社会,一切都奉行个体弱肉强食的原则,根本不会有任何规模的社会组织,连社会的细胞——家庭,都不会存在。
但是,人性恰恰介于善与恶之间。尽管总的来说,人性的善要远远大于人性的恶,但人性依然是不完美的。我相信对于所有的人来说,“人性不完美”这层意思的本身都很容易消化理解,古话不是早就说过“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但是,由“人性不完美”演绎出来的种种社会现象,却未必能够被每个人所理解和透视。
那么,人性的不完美意味着什么、又会演绎些什么呢?那就意味着由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注定也不完美,无论采用了什么法律与制度、也无论信奉了什么宗教与信仰;那还意味着由之演绎而来的一些事情和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无解的——即不能完全得到彻底的解决和杜绝。
比如,大义灭亲和容隐原则的矛盾、举报与告密之间的模糊界限的矛盾,尤以前者最为尖锐、直接。
一、大义灭亲VS容隐原则——理想的社会秩序VS“社会性价比的经济学”
大义灭亲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是“容隐原则”有必要做一些解释。中国的历史上甚至有过容隐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孔子的这句话,直接成为了中国古代亲亲相隐的容隐制度的基石:如果有人违法犯罪,其他家庭成员为之隐瞒、隐藏、包庇甚至协助其逃跑、为其作伪证、毁灭证据等等,这类包庇、协助罪犯的罪行若被抓包,可以从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其后的历史演变中,容隐制度渐渐消亡,但在世界某些范围内,依然保留了其中的一部分,即罪犯嫌疑人的亲人可以拒绝做出对嫌疑人不利的供词(即是沉默权)、或者亲人保护藏匿嫌疑人、又或者亲人帮助隐匿相关证据可判无罪;而在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三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明确免除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出庭作证的必须义务,这也是容隐原则的体现。
这与我们通常所了解的大义灭亲有很大的不同。那么,正反双方各自的理由何在?
(1)、(正方)大义灭亲的理由——一切为了正义
正方的理由很容易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包庇亲人的罪行有利于根除犯罪、不留犯罪温床的死角、利于受害者的心理恢复平静,而容隐原则肯定会在嫌疑人的亲属和受害者以及旁人之间引发新的矛盾冲突。
不得不说,这些理由的出发点都具有无可非议的正义原则。
(2)、(反方)亲亲相隐的理由——社会秩序的治理也是一门“社会性价比的经济学”
虽然,理想的社会秩序是最终消灭违法和犯罪,但是,起码在目前是不可能的,原因还是在于上述的不完美的人性。阳光再明媚,也有照不到的死角,人性再进步,还是有七情六欲、利己自私、冲动不理智的存在。所以,社会的治理应该退而求其次:以最小的社会代价,取得最大程度的理想秩序。
如果用以上的观点来比较大义灭亲和亲亲相隐,哪一个的性价比高呢?这还得从社会的最小细胞——家庭谈起。
家庭是每个人出生和成长以及休养生息和颐养天年的地方。天黑了下雨了,会想到回家;累了病了,会想到回家;伤了痛了,会想到回家;没钱花了没饭吃了没衣穿了,会想到回家;世道乱了天下不太平了,会想到回家;毕业了升职了加薪了高兴了,会想到回家;找到恋人了结婚了生孩子了,也会想到回家;而最后当你老了,最会想到回家。总而言之,家,就是寄托一个人所有的喜怒哀乐的地方,家是避风港,家是安全窝。所以才说,爱家的男人和女人才是好人,家是一个社会的温度,家的幸福程度,则是一个社会的温度计。
那么,家是由什么构成的?家人。可以没有豪华的别墅、可以没有代步的轿车、也可以没有存款存粮,可以吃了上顿没下顿,但是却不能没有家人。家人在一起,叫天伦之乐,家人之间的谈话,叫聊家常。
但是,问题来了,要是在聊家常的过程中,一个人透露出自己犯了罪,家人在大吃一惊的同时该怎么办?举报?还是隐瞒?如果举报,那么,父子反目、兄弟成仇是几乎难免,家人以后见面即使不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是冰冷如同路人,而且,以后谁在家里说话做事都会小心翼翼,往昔那种家的绝对安全感会消失不见。如果家里都觉得不安全,哪里会让人觉得有安全感?
在家失去安全感之后,家的意义会大打折扣乃至渐渐消失,最坏的可能结果是:家庭不再稳定、离婚率飙升、孤儿遍地、部分家庭渐渐消融。当家庭的安全感渐渐消失,当社会这个最小的细胞不再稳定,传导到整个社会的信息会是什么?那就是:诚信渐渐消失、忠诚变得毫无意义、长远的理想不复存在、爱情不再甜蜜、友情不再温暖,取而代之的,是变本加厉的损人利己、“光明正大”的勾心斗角、得过且过的短视行为、还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麻木、以及歇斯底里的疯狂。一句话,最坏的结果,社会有可能失去上进的原始动力与稳定的定海神针。
历史上曾有过父母子女互相举报、夫妻兄弟相互告密的年代。那些年代的后果和后遗症,显而易见、心照不宣。
所以,维持家庭这个社会最小细胞的温暖、安全以及稳定带来的社会收益,大大超过了亲亲相隐带来的社会恶果,而家人互相举报和告密带来的社会收益,远远不及破坏了家庭稳定、安全和温暖带来的社会恶果。
有人就要说了,那只是对有犯罪成员的家庭而言,对其他正常的家庭,是没有影响的。果真?其一,人性的不完美,可以确保每个人即使不犯罪、也都有犯错的时候,这也是举报和告密的对象;其二、马路上开车你不撞别人、别人却会一头撞上你的道理好懂吧?你家正常,可是遇见稍微不正常的其他家庭的人,也够你喝一壶的。
反方的理由,相对正方而言,彷佛是实用主义的妥协。实际上,没错,容隐原则、亲亲相隐就是妥协,是质量向性价比的妥协,是理想秩序向社会阴暗面的妥协,是完美的追求向不完美的人性的妥协、是人类终极目标向人类进步的过程和速度的妥协。
二、举报VS告密——同性朋友VS同性恋的区别
有了上面的铺垫,第二个问题相对来说容易得多。
举报和告密,似乎是一对双胞胎,长得很像,以至于很多人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然而,举报和告密,应该有着泾渭分明的界限,犹如同性朋友与同性恋的界限一样。
在通常的语境里,举报具有正义的注脚,而告密则是不那么光明正大的甚至是无耻的行为。那么,怎么界定二者的界限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这种界限又大致应该分为两种:针对言论和行为的举报和告密。
(1)、针对言论的举报和告密
(A)、(正方)对一切的不正确言论都应该举报,不存在告密的说法。
理由:对错误零容忍;勿以恶小而为之;古话说“一日三省吾身”,推己及人,对别人的言论也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B)、(反方)只要没有突破言论自由的边界,就不应该告密,和谐共处需要容错的空间。
美国联邦大法官霍姆斯曾用一句话、一条原则来区别言论自由与危害公共安全之间的界限;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威胁。
举个例子。如果你听见两个人正在密谋杀人、或者计划用自制炸弹炸毁一栋大楼,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地举报,因为这件事具有“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威胁”;而一个人在和你聚餐时悄悄说了领导的坏话,这样的事就不具有“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威胁”,你用不着举报,如果你还是举报了,那就叫“告密”。
世故的人都知道,私下议论他人太常见,每个人都可能会犯这类的错误,原因还是人性的不完美。和谐的环境需要包容和容错的空间。马路上的车道线为啥总要比车辆宽?这也是容错的空间,因为,没有人能把车开得跟电脑绘图的直线和曲线一般精确。
而且,私下的交谈是属于两个人或者几个人的私人空间,虽然不能跟家庭的那种私人空间相提并论,但它对于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合作和友谊、以及相互信任同样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性。
把朋友私下说的话拿去告密,那叫不义气。而朋友之间的义气,其实也是一种道德和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契约。如果这种道德和契约得不到广泛的承认和遵守,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也会土崩瓦解。谁还敢一起吹牛聊天?谁还敢一起煮酒论江湖?谁还会听你倾倒苦水?谁还会互相帮扶?谁还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哪里还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里还有什么团队精神和民族精神?!剩下的,就只有见面哈哈哈今天天气真不错,皮笑肉不笑地在心里盘算怎么收拾你个小样儿。
而至于学术的争论、意见与异见,显而易见都不具有“明显而即刻的危险威胁”,而且这是学术自由和学术进步必不可少的环节,学术自由的空间越大,学术的进步就越快,所以,千万不要反其道而行之。
(2)、针对行为的举报和告密
对于已经发生的行为,如果属于明显的违法犯罪而且已经对他人造成了伤害,自然应该举报;而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或者一些人性难以避免的灰色地带,则见仁见智。
比如,以前学校不准穿喇叭裤,而你恰好发现一个同学穿了,要不要告诉老师和校长?或者一个同事迟到了没被发现,要不要告诉人力部或者直接捅一刀给老板?这是举报还是告密?我倾向于这是告密。再有,嫖娼是违法的,你看见一个人走进按摩店,而那个按摩店事实上是在卖淫,要不要报警?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句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有一句话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虽然不尽然正确,但是用在某些告密者身上还是恰如其分的。那些无伤大雅的事情、或者微小的违规,自然有专门的人去管、去收拾、去跟踪发现。而其他人的参与,很可能适得其反。这也是一项“社会性价比的经济学”。
文章到此就想收尾了。人这种动物,一直在追求完美,但是人性自身却并不完美,所以就注定了世上的事情不会完美。面对不完美,我们是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还是选择“社会性价比的经济学”,见仁见智。
但有一句话可以说明问题,这句话是针对每个人的良心发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希望别人多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一些空间,那么,你就得多留给别人和别人的家人一些空间,一些容错的空间。
你希望别人多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家人一些空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