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983|评论: 68

锦上添花:“太阳神鸟”文物外在美亟待弥补古蜀太阳历文化内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31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锦上添花:太阳神鸟”文物外在美亟待弥补古蜀太阳历文化内涵

四川省南充市第五中学历史、地理退休高级教师、四川省优秀专家夏权民(手机:
18181228167)2021.12.30 于成都

                                 序


    2001 年 2 月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沙村的古蜀遗址,出土了表现中国人理性精神和自
由品格最富有世界意义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镂空双面文物。2005 年 8 月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选定该文物一面图案,后为成都城市标志的核心图案;太阳神鸟图的外在美,皆有极大张扬。
自国家文物局近年要求“让文物活起来”,为该标志锦上添花增文化内涵,已蔚然成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
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
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正首当其冲。

    2021 年 9 月 28 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成都
文物考古研究院承办了“纪念金沙遗址发现 20 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人民资讯,对此有简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教授以《太阳神鸟兼具世界共同内核和中
国独特的造型》文章,演讲了古蜀文明是中国文化多元一体的最好标本,论述了三星堆和金
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崇拜,应该就是古蜀人和古蜀国的国家崇拜:“这种太阳崇拜的特色,
是将太阳与鸟结合起来,把太阳神的形象设想为人首鸟身,将这种至上神与祖先神联系起
来……”孙华表示,三星堆和金沙是两种文化,但他们组成的古蜀文化延绵不绝。

    著名考古学者、百家讲坛人物王仁湘研究员就日乌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他说,对于
日乌的喜爱不仅表现在古代,如今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图,也是一种证明,“将
太阳神鸟图作为标志,是非常得体、恰当的选择。它的结构、象征意义超越了所有竞争的图
像。日乌在中国神话和艺术中飞过了 6000 多年的时光,是传扬古代宇宙观一个最生动的符号。”
王仁湘认为在古代,很多民族将太阳和太阳鸟相等同,崇拜太阳就是崇拜太阳鸟。“太
阳照得到的地方都会产生太阳崇拜。这是一种能被理解、通行的天体崇拜,特别是农耕民族,
对太阳的感知属于生命之源,对太阳心生敬畏源于自然,所以各民族都有。”研究员以金
沙遗址的太阳神鸟为切入点,生动梳理了关于太阳崇拜、日乌等文化。他感慨“金沙遗址的
发现,让成都找到了城市文化定位;太阳神鸟的发现,增添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一抬头,
哪里都能看到金沙的符号,包括天府国际机场,都是得到了金沙的灵感。”

    研究员朱乃诚对本次会议做总结发言,既赞扬“金沙遗址是重建中国上古史的很好例证”,
又指出“现在可以明确,研究三星堆遗址、研究三星堆文化、研究三星堆文明的一些问题,
需要从金沙遗址、金沙文明、金沙文化角度进行探索,才能够得到圆满解答;研究金沙遗址,
研究金沙文明、金沙文化,自然也需要结合三星堆的角度,才能得到深入。”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民族文化研究会从 2021 年 9 月 27 日的成都日报新闻,知“纪念
金沙遗址发现 20 周年国际学术会议”信息。欲向会议赠送去年面世的《三星堆文物考古丛书》,
以系列独门绝窍为该盛事服务;亦以研究阐释《“太阳神鸟”一面图案外在美形象、更需双
面图案延展古天文历法内涵》文章,拟参与学术交流。为此,该研究会会长、党委书记沙志
友,联系到此会议会务组田女士电话,介绍古稀的笔者从西昌租车、携丛书与文章连夜赶赴
会场;在 28 日晨,到成都。意外受当日小车的入城限号,却不能赶到会议现场……留下遗憾。
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推进会,于 2021 年 12 月 18 日在四川
广汉举行。金沙“太阳神鸟”若补充古蜀太阳历文化内涵,将极大丰富其价值,能以几乎全
面符合申遗六条标准的优势(另文再议)发力。为此,方将原拙文改为今文,特向上级呈报。
   



一、回首中国媒体对“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的著名报道之摘要与点评

    1、新浪新闻中心: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注:本文由红字表述的片段,是对前文的点评】


    太阳神鸟金饰为商周时期的金器。2001 年出土于金沙村,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为圆形薄片,外径 12.5 厘米,内径 5.29 厘米,厚度 0.02 厘米,
重 20 克。图案分内外两层,内层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
针飞行的鸟组成。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目前被国家文物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其本身亦被列入《第
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馆藏地点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沙遗址路 2 号  所属年代  商(周)
  所属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所属地区  四川成都

  文物特征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外径 12.5 厘米,内径 5.29 厘米,厚度 0.02 厘米,重量 20 克。整器
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其三维的立体方式、绝不是二维的平面图案——此
“厚度 0.02 厘米”,就是该文物“三维立体方式”的具体形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
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此光芒纹,不应当作“像‘月’看待,此
‘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中的每一条、可代表一个太阳日,其‘十二条光芒’代表的十二
天、为一个‘太阳旬’;旋转三圈为三十六天,拟一个‘太阳月’——图案中的一个太阳与
四只鸟,共拟五个太阳月,拟冷或热(春或秋、阴或阳)半年的时段】;外层图案围绕在内
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
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立体】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
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
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四只神鸟与中心的太阳是
同一级别的“日乌”,没有谁绕着谁旋转的内涵本质,仅仅是它们各自在空间中的位置不同
而交替、并代表着不同时段的“太阳月”】,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
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

  流传历史
    在四川古史传说中,曾留下了许多与黄帝、颛顼、大禹【伏羲】有关的记载。在殷墟甲
骨卜辞中至少有 70 条记载了蜀与商之间的关系。大量的出土器物证明,四川盆地的先秦考古
学文化受到中原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甘青地区【宜调整为“受到甘青地区和中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文化”】等文化的强烈影响。
2001 年 2 月 8 日,在成都近郊的金沙村的管道施工中,挖出了部分铜器、石器等文物,
考古人员随即展开大规模科学发掘,大批金器、玉器、铜器和象牙不断出土,令人惊叹。2 月
25 日上午 10 时许,一件特别的金饰件被发掘出土,刚出土时金饰件已被揉成一团,在考古人
员认真、科学地记录之后,小心翼翼地将金饰复原展开——金饰上刻画的“太阳”和“鸟”
的图案清晰地呈现出来,伴随着显示王权的大量玉器、金器的出土,足以证明这件金饰极有
可能就是古蜀王举行盛大祭祀典礼遗存下来的宝物。

  制作技术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的含金量高达 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
利,在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从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残留的痕迹分析,它的加工
至少采用了热锻、锤揲、剪切、打磨、镂空等多种工艺。先用自然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
反复锤揲,使金箔的厚薄基本一致,再用剪切的方法去掉外表参差不齐的部分,使其成为一
个较为标准的圆形,在圆形金箔片表面画出整个图形(包括太阳及光芒和四只鸟),最后根
据已画纹样、反复刻划切割形成镂空【的立体文物】。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9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 年 8 月 16 日,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图案从 1600 余件候选图案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 文化遗产标志,同时也是成都城市标志的核心图案。 2013 年,国家文物局将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 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文物鉴赏【外表的形象美】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整体上似一幅(三维的)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 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在力与柔之间,引颈伸腿、作势 欲飞的鸟,很有力度感,却因为旋涡状的太阳动感太强,不展翅的飞鸟反而变成被动地、温 柔地滑翔。缩与张之间,张力十足的飞鸟因为翅膀的收缩而下降,锋芒毕露的太阳由于弯成 弧形而掩藏等等。尤其是两者运动方向相反,这本身就是一种独创的、艺术的、完美的表现 手法,也与现代运动力学相符合。 其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其造型精炼、简洁,具有较好的徽 识特征。文化寓意【存在不严谨的文化内涵解释】 关于其文化寓意的说法,主要有以下两个大的方面: 其一,学术界认为,金饰中心图案很像一个喷射出 12 道光芒的太阳,外层的 4 只飞鸟极 似神话传说中的“负日金乌”,都与太阳神崇拜有关,所以其主要寓意了古蜀时期的有关“日、 月【古蜀历法不与月亮的‘月’有直接相关】、鸟、象牙【这宜理解为太阳的‘光芒纹’、 不宜视为‘象牙’】”崇拜等宗教崇拜。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首先,从直观上就形象地显示出古蜀人崇拜太阳等宗教 崇拜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图案内层的中心是一个顺时针定转的漩涡状造型,并且带有 12 3
4 条弧形齿状物,中心的这个漩涡既象一个旋转的火球,又象一个正在运转着的太阳;它的 12 条弧形齿状物,既象 12 道燃烧着的火苗,也象太阳发出的 12 道光芒。“太阳神鸟”的中心 喷射出一道道火苗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从“太阳神鸟”的造型上看,“太阳神鸟”外层的 4 只飞鸟,一方面是三星堆文化中古 蜀人“鸟图腾崇拜”的延续,“鸟”的造型和图案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比比 皆是,尤其是其中数目众多、形态各异的“青铜鸟”,都是古蜀人崇拜鸟的遗迹。另一方面, 也与《山海经》等文献中记载的“使四鸟”等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鸟的崇拜有关【将“《山 海经》对应于三星堆青铜神树等的古文化解读”,疑有因果倒置之嫌】。结合文献和考古发 现,说明“太阳神鸟”所反映的鸟崇拜,是三星堆文化中古蜀人的鸟图腾崇拜的继承和发展。 其二,它所体现的科学内涵也极其丰富,也反映出金沙文化中的历法【是古蜀夏商时期 的十月太阳历,不是商周时期的十二月阴阳历】等科学知识,表明它与古蜀人所使用的历法 【三星堆文物有完整的三种太阳历(十三月历、十八月历、十月历)蕴藏在青铜大立人、青 铜神坛(青铜神兽)、众多青铜人头像和玉边璋文物群中;金沙文物有十三月历(以金沙遗 址出土“头戴从中心向四周辐射十三道光芒‘太阳冠’”的青铜小立人、是在祭奠创造十三 月历之太阳历的先祖)和十月历(以金沙遗址出土“太阳神鸟”镂空的双面金箔文物,成为 既继承着三星堆青铜太阳轮形器为十月太阳历演示仪器的功能,又具有最优秀、最经典表现 十月太阳历的天文依顺)】等科学有关,是古蜀时期先进的历法【必是太阳历,不是阴阳合 历或阴阳历或阴历】等科学知识的体现。 “太阳神鸟”含有的历法等科学知识就体现在它的飞鸟和太阳芒纹的数量上。“太阳神 鸟”中飞鸟和太阳芒纹的数量分别是 4 和 12,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此“4 和 12”的象数概念运用有误】。它们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外层 4 只逆向飞行的鸟,每只鸟对 应 3 个月牙【此月牙,应是拟太阳的光芒纹】,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恰好说明每只鸟代表 一个季节(3 个月),4 只飞行的神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此处重大错误:“太阳神鸟” 属于商周(西周)时期,此是中国气候史中还没有“四季”的概念,中原文化此时只有“冷 热”或“阴阳”的两季概念;其“四季>两季”,从而不和时宜】。也说明古蜀人已经有了四 时的概念【错误,同前】。它内层的 12 道旋涡状光芒,既象一根根象牙,也象一轮轮弯月【此 处与月亮无关】,表示一年十二个月【不与一年十二个月相关】周而复始。4 只飞鸟与太阳及 12 道月牙【此所谓的“月牙”,应是代表日期的“太阳日”】运行的方向相反,也形象地显 示出岁月的流逝,四季【特别注释:中国的四季历史,仅出现于东周;在此之前,古蜀的十 月太阳历是应用与古夷人、古羌人共同发明的;即“一年等分为五季十个月,每季度两个月,用 土、铜、水、木、火五种要素,分别配以公母来表示”】轮回、年年月月周而复始。 社会评价 故宫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金石组组长丁孟《国家人文历史》:“它反映了人类早期 朴素的世界观和宇宙观。阳光是生命的源泉,因此成为人们最早崇拜的神;中华先民把太阳 和在天空中飞翔的神鸟联系在一起,认为是神鸟在驮着太阳飞行。太阳神鸟是古蜀人早期部 落的图腾,‘神鸟绕日’表达了中华先民向往太阳、崇尚光明的飞天梦想。” 2001 年 2 月 25 日,四川金沙遗迹出土了一张特殊的金箔。那是一个圆环形的金饰,面 积虽小,但上面的镂空图案十分精巧复杂。共有内外两层,内层呈齿轮状,十二条象牙状螺 旋纹理如同闪耀着金色光芒的太阳;外层图案围绕着内层图案是四只长颈长腿的神鸟【金乌】 首足前后相接,围着太阳【圆形金箔的中心】逆时针方向飞行。
5 第一,金沙遗址作为新世纪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选择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本身蕴含继 往开来的寓意。第二,“太阳神鸟”从外观来看,其构图优美、线条流畅、技术精湛,直到 今天造型仍不过时,不经加工就可作为标志;第三,“太阳神鸟”表现了中华民族锐意创新 的品质、和谐包容的情怀和团结奋进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虽然是一件小型文物,但它身上独特的蜀地文化元素和精湛的做工实 在是绝世罕见,尤其是它象征的对太阳的崇拜更是稀奇。 四鸟绕日,是什么的标志?有什么含义? “四鸟绕日”金饰 2001 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 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是本世纪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专家认为,“四鸟绕日”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所表 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 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摘录《成都太阳历大发现》·太阳神鸟被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得与失

第一节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文物简介

1、基本类型与文物特征

(1)基本类型 【名称】太阳神鸟金箔(别称:太阳神鸟金饰、四鸟绕日金饰、中国文化遗产图标)。

【类别】金饰。 【尺寸】外径 12.5、内径 5.29、厚度 0.02 厘米,重量 20 克。 【年代】商后期(约公元前 1300~前 1046 年)。

【文物原属】 2001 年 2 月 25 日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金沙遗址。 【文物现状】 现藏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于 2004 年底立 项建设,2007 年 4 月 16 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

〖特别注释:此“四鸟绕日金饰”的别称,虽在词语组合中存在不当,即语义上有错误; 但因这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专家意见,似乎已众口烁金、或约定俗成;但其本质之错,本文后续仍将指出。〗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 145、图 146 及图解提示:对图 146 的内容,笔者在其图下用文字注记为“正面 图案”内容;这个引号与其中的内容,说明需指出社会上存在原有基本只认同公布的“太阳 神鸟”金箔文物之正面图案作为阳面图案的问题、却几乎隐匿了“太阳神鸟”金箔文物背面 还有与正面图案相同而方向相反的、另一半的阴面图案;这一问题,实质上已遮盖了对该文 物亦能按《十月太阳历》做另类内涵文化的具体理解,即至少隐去了该文物能反映“阴阳五 行历”等另 1/2 文化内涵的本质。】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图 145~147(图来自 2015 年冬至日、笔者现场拍摄)的图解提示:

图 145 是反映“泥 块中‘飞出’镂空的太阳神鸟”金箔;2001 年 2 月 25 日上午成都市金沙遗址发掘现场,一件 被搅和成团而仅在一端露有一小角闪着金光的泥块、被捧在考古专家朱章义手里;经认真对 其科学记录与用药水浸泡后,方以镊子轻轻展开金饰箔、即图 146——圆而轻薄的箔面上有被 镂空的花纹,精雕细刻出由中心太阳、光芒与周边四鸟组合的正反两面相同图案。图 147 是 针对图 145、146 的内容进行的文字图片解释,几乎全是只介绍一面图案“外在美”的残缺式 赞扬,没有内在美的蕴涵。这样的“一边倒”,已降低了其宣传意义。

(2)文物特征 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其器物不易被平稳放置。图面图案用镂空方式,表现为正反(阳、 阴)两面,构图的内容相同但方向相反;在其正反两面的平面图案中,均分内外两层。以正 面作阳面为例(另一面则为反面、背面或阴面):内层为一隐形圆圈,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 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均匀地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向飞行的鸟 (类似于火烈鸟)组成。鸟头、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张啄并微下 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呈逆时针方向飞行,与内层光芒呈顺时针 转的方向相反。

2、金沙博物馆中原有浅析金沙太阳神鸟文物涵义的图解文字多系文不对题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图 148、149(图来自《百度图片》 )的部分图解提示:图 148 是金沙博物馆展出有大 型“太阳神鸟”出土文物的综合图片(本书 141、146、149、150 等图皆是从此图片中分解出 去的图),如图 149 是专门为太阳神鸟图片做“配套图解”的文字解读。但是这些图片解读 在我们眼中,却是很不合时宜的:因为该“配套图解”的内容,既不是在讲解太阳神鸟文物 图案各部分真实的古蜀文化意义,又更非在分析研究其图案中蕴含的天文科技内涵,则必然 有许多的知识盲点;还离奇地将该文物主要用途,作为“与现代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去服务。 这就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之嫌。我们认为:不论是三星堆文化的古蜀国还是金沙古蜀 国,它们均是作为“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既具有国家性质的雏形, 又能多个朝代相继更替与延续两千多年的“古国”。其“国之大事,在祭在戎”,这才是古 蜀国的传统与本质。可是,看看图 149 对“太阳神鸟”金箔出土文物进行《图解》的内容, 注:此“十二月”、“四季”,离开 了商代与西周的时代背景,使用不当。 此图解将太阳神鸟文物,分为“太阳” 与“神鸟”两种不同个体;是一错误。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太阳鸟,即“太阳神 鸟”;金沙应继承三星堆文化,而非相反。 “太阳神鸟”金箔文物本是立体三维 的,在此被强改为圆形平面二维图。
却未能体现古蜀国在商后期文化环境中、理所应当由该器物体现其具备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本 质均相当高的实际水平。 在图 149 “太阳神鸟”图案的四角,各解读有一段独立地文字;其中有三段“某某图案” 的图解内容,充满着现代的政治色彩:如“自由、团结共赴、民族圆融、和谐包容、强烈的 动感、生命和永恒……”;剩下的一段在讲解含有的历法意义时,却随意地在“十二道太阳 光芒与四鸟”后面,解释为“如十二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的误导内容;真是令人 费解——就是在这样牵强附会的图解影响下,才有了所谓由图解者给社会留下“太阳神鸟不 解之谜”,使得这里的“太阳神鸟”文物原意在已被历史尘埃封存了三千多年而存在真相不 明的困惑之基础上,又由现代人对此文物的误解造成对世人的再度迷惑(此文物出现之际、 中国无四季的概念,此文物实按夏代就有“东南西北中”五方概念所布局的太阳鸟图案,遭 到强行改变为所谓的“四方”神鸟与中心太阳相对应的差异);其稀里糊涂的该《图解》内 容,应当被补充与斧正。本书,就是要做这样补充性改变的建议与实践。 我们对金沙太阳神鸟的文物意义,有系列新的解读;按本书的顺序安排,将在末篇中用 系列化的多幅文图与配套仪器相结合、去专门做出对应而充实的图解介绍和演示。 3、国家文物局发布《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 )》公告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1)相关的公告 2005 年 8 月 16 日国家文物局通过媒体发布《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

公告 全文如下:

经国家文物局 2005 年 8 月 15 日第 15 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 出土的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如下: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image.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图 151、152(图来自《百度图片》)的部分图解提示:这两图图下标题末尾括号内 的内容,系本书作者所添加的补正介绍。】

国家文物局于 2005 年 12 月 18 日,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竖起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永久纪 念雕塑。启用后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图标,将在文物保护、研究、收藏等领域 使用,也可按照管理规定用于商业领域。 需指出:太阳神鸟金箔的别称,有“太阳神鸟金饰”和“四鸟绕日金饰”等;这里的第 二个别称,是有语义错误的:
①出现了将“太阳神鸟金饰”由“太阳神鸟”名称所概括的同一个神灵对象,去不当分解为“太阳”和“神鸟”两个对象的矛盾;将“太阳神鸟”一词中 原有的“神鸟”之谓语,演变成“四鸟”主语;将“太阳”主语,放在动词“绕”后面、再 演变成被“绕”的动词后之宾语或谓语的“日”;原本一体化的“太阳神鸟”名词,被分成 “四鸟、绕、日”共三个解读对象的短语。

②此矛盾,还发展为倒装语;即为了强调“神鸟”、 将改变的“四鸟”变为主语,颠倒原“太阳神鸟”语序;把“太阳”缩写为“日”。此“四 鸟绕日”倒装句,系不当“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楼主| 发表于 2021-12-31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不小心失去了文物准则与原则的《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负作用大 1、相关公告未全面遵循《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参照了 1964 年《威尼斯宪章》为代表的国际原则,根据中国 文物古迹保护的具体情况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工作长期的经验积累,制定的一份行业规则。 它于 2000 年发行,2015 年修订;是现行中国文物古迹保护的行业规则。 文物古迹保护有严格地原则,对比该《准则》,笔者认为:国家文物局宣布中国文化遗 产标志的公告、仅以“太阳神鸟”文物正面(阳面)图形为标准图案,对该镂空文物背面有 可见的 50%反向图案却视而不见,即违背了该准则中有关“……尽可能减少干预……保护现存 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等条款。 ①本文分析:“太阳神鸟”金箔文物是一件立体器物、不是一个仅仅只有一面图案的二 维平面图,而是一件“有正、反两面图案和一定厚度”的三维镂空文物;即使它的厚度仅有 0.02 厘米(似一张复印纸的厚度),却不应将该立体文物当作“只有一面平面图案”的文物。 由国家文物局将“太阳神鸟”金箔出土文物原件扩大 30 倍,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竖起 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永久纪念雕塑,其视觉效果之一,就是在采用镂空技术复原“太阳神鸟” 的图案中、必然能生成“表现为正、反(阳、阴)两面相同构图内容、但方向相反”的立体 图案;即表现出“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太阳神鸟’标准图案(正面)与金沙遗址博物馆‘太 阳神鸟’背面图案(却常被媒体传播隐匿了背面的图案)”,其构图内容相同,仅方向相反 的、属双面图案的文物镂空原貌。 “太阳神鸟”金箔的正、反两面(呈阴阳双面),具有图形相同而方向相反的文物真实 性,但在国家文物局发布《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 )公告》所公布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的标准图案中,却只包括“图一: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 图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矢 量图”;即该公告在这特别的“图一、图二”中,皆无视该文物原件具有镂空物件往往存在 双面相近图案工艺效果的事实,其只公告该文物的正面图案,则完全省略了背面图案;如此 公告内容,既有悖于该文物采用镂空技术制作的图案具有双面表达的、不完全相同的方式, 又对该文物原件的双面特征去丢掉 1/2 内容,从而做出属于顾此失彼、不完整描述的问题。 因该公告“以偏概全”的副作用,已产生了引导公众视野只注意看该文物正面(阳面) 图形之不当(在成都的很多公益性广告中所运用的“太阳神鸟”图案,就是只采用该文物的 正面图形而漠视该文物还有背面图形的事实)。这样的效果,就属于有悖《中国文物古迹保 护准则》中有关“……尽可能减少干预……”的原则等等;即实际上该公告实施了对该文物 不经意形成观察不全面与解读不充分地多重干预而失误。国家文物局发布的该项“公告”, 有着超过十年的实践和历史,都证明了此类状态是既不全面、又不完整、更不完美;从而严 重地制约对该太阳神鸟文物进行“应以针对其内涵的文化实质”,去进行全面解读的科学性。 本文认为:该《公告》省略了“太阳神鸟”金箔原件器物反面(阴面)图形具备 50%图案 内容的客观表现力,从而又违背了“……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正确把握审美标 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等原则。 ②该《公告》正文中,以“图一、图二”为代表,确定了“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 这样三合一的‘标志”、“标准”、“图案”既是汇合一体,又以国家文物局权威《公告》 表述的形式发布,其标准就应是最高标准与专用标准。这样的标准,理论上只能是正确地; 而非像现在、只狭隘地表示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的元素,不存在允许人们可随意对其图案进 行通用性自由解释的科学空间。 该《公告》正文中“图一的标志标准图案”,属于“位图图像”,若放大任意“位图图 像”的尺寸,必会使原图变形——这就是要限定其标准所具备的意义。 在该《公告》正文中,接着特别出现了高级制图领域的“图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矢量
图”;这类“矢量图”在现代制图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比如 FLASH 的制作,广告设计喷 绘等。因为矢量图的每一点都有自己的属性,放大后不会失真,它是在制图规范领域中的一 项现代化新技术,即“矢量图像”优于“位图图像”。该“矢量图像”中心的基本图形,系 采用“图一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即强调有关“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就是 ‘太阳神鸟’正面或阳面的图形”;但是这样强调的结果,却从而再次“省略了对‘太阳神 鸟’金箔实体文物背面或阴面具有另外 50%图形”的采用。 本文解读:该公告中“研究决定,采用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 遗产标志。”和“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如下”这样前后连贯的用语,它对于人们理解 “太阳神鸟”金箔文物的指导意义,既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又表示只确定以成都金沙遗址出 土的金饰图案作为固定地“标志标准图案”,从而具有排他性;即该标志的标准图案,在性 质上是专用性,在标准上就是最高准则。 2、“太阳神鸟”图标有悖于文物保护原则的两处举例 ①违背《中国文物保护的八条基本原则》之第 2 条 摘录该基本原则的第 2 条:“2、保证文物本体的原来形制和结构不变。这是一条最基本 的指导原则,具体的说就是要保持文物或文物族群的平面布局不变,坚持各个单体文物的内 外形制和结构不变。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本体的形制和结构‘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 弥足珍贵。保护修复的过程中必须小心地、尽可能多的原汁原味的保存它。任何改变或新添 加的部分,都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文物本体,都不含那些历史信息,因此也就没有相应的那些 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对文物本体的损害。” 具体地违背:国家文物局发布《启用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图)》的公告,未将“太阳神 鸟”出土文物存在“以反面(背面或阴面)图形所具备另外 50%图案”纳入对该出土文物进行 “标准图案”的描述之内,致使该文物以镂空方式表达的“50%图案(背面或阴面图形)”在 其公告的关键描述中、被弃置不理而太轻率,这就是未能“保证文物本体的原来形制和结构 不变”;产生了针对该文物原本表达的三维图案,被无故改变为二维图案的重大失误;所以, 这样的弃置或省略,皆违背了这条最基本指导原则中“……要保持文物或文物族群的平面布 局不变,坚持各个单体文物的内外形制和结构不变……”等内容。造成解读该文物本有两个 不同角度的平面,却长期只“铁定一面、放弃另一面”?这犹如一个家庭生下一对双胞胎, 结果家长始终只带老大出门;似乎这家新生儿女只有一个、不是两个,怎不让邻居们质疑? ②违背《中国文物保护的八条基本原则》之第 8 条 摘录第 8 条:“8、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风貌。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物本体 周围保留部分原来的环境风貌,哪怕是小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应该原汁原味的保留,切不 可因修整而失真。如古城传统的轮廓线和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路格局、古街道对景、古塔等 古建筑设计的实现走廊、文物古迹周围的河湖水面和道路等。二是若文物本体周围的环境风 貌已经无存,不协调的建筑充斥其间,对此应分期逐步恢复与之协调的环境风貌。” 具体地违背:“太阳神鸟”金箔出土文物的整器呈圆形,因器身极薄,是一件不容易平 稳放置的文物。该文物出土时,其原来所处文物本体周围的环境风貌已经无存(回看图 145)……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今天就既不知“太阳神鸟”金箔在蜀国使用时是处于“悬空、 挂件、支撑(多种角度倾斜)、直立、平放、斜置……”的环境状态,又不晓“太阳神鸟” 金箔在蜀人手中属“单单是以其‘金箔’饰品独立观赏”,还是用诸如两片琥珀之类的磨片、 将“太阳神鸟”金箔包裹在内而作为一件豪华装饰品?或作为某个时期与某个族群已创造出 某种天文历法,去用其进行抽象化表达或形象化概括?或“太阳神鸟”金箔正面的五日(太 阳神鸟本为金乌、拟日,其正面图案中的四只神鸟加一个太阳、就是五日或五个日乌)与由 镂空技术表现其金箔背面也有五日(太阳神鸟本为金乌、拟日,其背面图案中的四只神鸟加 一个太阳、就是五日或五个日乌)之和所组成的图案与意向,就是饱含着过去岁月信息之十 14
个“天干(日、能拟天)”的原始内容……在这样的状态下,国家文物局《启用中国文化遗 产标志( 图 )》公告中“中国文化遗产标志标准图案”仅有该文物正面(阳面)的图形, 这就既非“……文物本体……应该原汁原味的保留”,又出现“因修整(指国家文物局只在 此公告采用其正面图案而省略该文物的背面图案、即失去 50%的另一面图案)而失真”的多处 弊端。此外更有连琐的文化损失,尤其是丢掉了该文物富含由古羌古蜀古夷族群共同体、共 创十月太阳历法信息中有关科技文化内涵的这个灵魂,丢掉了富含天文资源的这个文化根源。 在有关太阳神鸟金箔别称“太阳神鸟金饰、四鸟绕日金饰”中,其第二个别称“四鸟绕 日金饰”之本身,就突出有另类“因修整而失真”——“四鸟绕日金饰”别称,就是不当“修 整”之一的问题: 首先,“太阳神鸟”这个名词,应当是一个特定整体的称呼,不能分解为“太阳”和“神 鸟”或“太阳神”与“鸟”这两个对象;因为在三星堆文化半人半神境界中的“太阳鸟”, 就是将“太阳”和“神鸟”两个对象合并为具有神性的、一体化的“太阳鸟、太阳神鸟或‘日 乌’”——这既像本书在前面联系三星堆文化所多次讲到的“太阳鸟”那样,其“太阳鸟” 本是指一特定的神鸟;当我们再将眼光看到 1978 年,考古学家在辽宁省沈阳新乐遗址,出土 一件极罕见的木雕艺术品——有一件距今七千年前的木雕鸟,是新乐古人的图腾,就被称为 “太阳鸟”;这样的名称,是现实的事物与想象的东西相结合并使之神化的产物。 遗憾地是,国家文物局在 2005 年,已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中 国文化遗产标志”。此问题的出现,笔者曾先后数次向国家文物局用特快专递待方式提意见, 却泥牛入海。 然而,现有的问题仍然是: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的决定与实施,已把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关“太阳鸟”的文物古迹,去强行分解为“太阳”和 “鸟”的两个有区别的对象:既将金沙太阳神鸟文物别称为“四鸟绕日金饰”,导致原有“太 阳鸟”具备的神性文化荡然无存;又将“四鸟”与“日(太阳)”本可在一定条件下会自然 地相互转换、变成了不可能;即分隔成两类不同属性的对象。这就与本原的“太阳鸟”名词 所表达该对象为同一物件的原意,迥然不同。 其次,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文物,系三星堆第四期文化之列。认识这里出现的太阳 神鸟金箔文物,不能将金沙人原本在创造该文物中已继承有三星堆文化的综合元素相割裂; 即不能把金沙的太阳神鸟金箔文物、看成该文物是“一部分是反映闪光的太阳文物、另一部 分是飞翔的神鸟文物”。如果说谁要强行使用这样的割裂观念,必是不当;因为这与三星堆 文化“崇乌 = 崇日”的完整理念相悖。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