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31日,由蜀道集团投资建设的久马高速迈入建设新阶段——阿坝段50公里实现基本成型,为提前分段建成久马高速以及全线又好又快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航拍视频:
一、阿坝段50公里基本成型情况
阿坝段50公里起于川青交界,止于阿坝互通,平均海拔3550米,共有互通2座,停车区1座,服务区1座,其中,路基工程约44公里,桥梁工程约6公里。截止12月31日,阿坝段50公里完成路基工程以及桥梁半幅贯通,顺利实现了基本成型的年度目标任务。
2021年8月18日,位于阿坝县的久马高速应急管理中心倒班房顺利封顶。
2021年10月10日,久马高速阿坝段路基(K34+260~K35+000)顺利完成首次交工验收。
2021年10月11日,久马高速阿坝段智慧梁场迎来重大突破节点突破——梁板预制成功突破1000片大关。
2021年10月18日,久马高速阿坝段举行全线首段路面水稳试验路段铺筑开工仪式,并顺利完成路面水稳试验路段铺筑,标志着久马高速建设迈入新的阶段。
2021年10月25日,久马高速阿坝段刚坤玛特大桥半幅架设贯通。
2021年12月31日,久马高速阿坝段50公里实现基本成型。
(一)工程重难点
一是该段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工程数量巨大,共需预制梁板7137片,要按期完成目标任务,施工组织难度大。二是软基处理段落长,路基质量控制难度大。三是昼夜温差大、有效施工期短,存在高原冻融土、混凝土耐久性等难题。四是生态环境脆弱,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环水保工作压力大。
(二)工程措施
1.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久马公司联合各参建单位成立久马高速阿坝段50公里基本成型联合攻坚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强大的合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党建工作优势转换为推动项目建设的新动力。
2.加强工程进度管控。久马公司组织各参建单位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段、分工点倒排工期,将剩余工程数量细化分解至每天和每个点位,并加强现场进度管控,严格进行打表。同时,每周梳理统计完成数量,根据进度完成情况及时纠偏,针对性地增加资源配置,增强施工队伍力量。
3.组建联合攻坚小组。久马公司协同各参建单位组建联合攻坚小组,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攻坚克难,一个一个问题地研究,一个一个问题地解决,确保工程建设又好又快推进。
4.打造久马工程亮点。在牢牢稳住质量、安全和环水保三个基本盘的同时,久马公司组织各参建单位认真研讨编制亮点打造方案,并及时推进亮点打造工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全面提升久马高速形象。
二、整体情况
G0615线久治(川青界)至马尔康段高速公路(简称久马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中G6北京—拉萨高速公路联络线G0615德令哈—马尔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络国家高速公路网西北方向至西南方向的大通道,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网(2014-2030年)》“1688网”中成都至马尔康至青海放射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久马高速是四川首条西北方向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四川首条高原生态文明示范高速公路和四川首条高海拔高原高速公路。入选了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百年平安品质工程(双示范)以及交通强国建设四川省“高原山区公路建设创新”和“交通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两项试点任务(全省共六项)。
项目北连已建花(石峡)久(治)高速,南接汶(川)马(尔康)高速,项目全长219公里,桥隧比42%,概算总投资302亿元,计划工期5年。全线分段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起点至吉灰、海子山至中壤口段采用100公里/小时设计速度标准,路基宽度26.0米,里程长148公里;吉灰至海子山、中壤口至终点段采用80公里/小时设计速度标准,其中中壤口至刷经寺互通段(K185+000~K203+380)路基宽度采用26米,其余段路基宽度25.5米,里程长71公里。主线设置桥梁52.1公里(特大桥11.5座)、隧道40公里(特长隧道6座),互通立交7处,服务区4处,停车区3处。共有神座隧道(5.5公里)、海子山隧道(5.3公里)、神座段连续刚构桥群、红原钢桁梁大桥和王家寨互通5个控制性工程。
三、建设意义
久马高速是连接成都平原经济区、阿坝州和青海省的重要通道,是辐射带动涉藏地区发展的经济大动脉、乡村振兴的民生大通道以及促进涉藏地区各民族团结的政治大走廊。
(一)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久马高速对内将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区域开发;对外将加强与发达地区经济联系,增强经济要素流动,支撑区域开放,有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涉藏地区长治久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二)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通行效率。久马高速作为四川首条西北部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联系大西南和大西北、川藏公路通道和青藏公路通道,联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其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四川西部地区的公路网,切实发挥路网通道功能。建成通车后,从成都绕城高速出发,5个半小时就可到达川青省界,较目前时间缩短1/3,将极大提升阿坝州交通出行条件。
(三)促进文化交融,带动经济发展。久马高速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与涉藏地区少数民族的沟通联系,促进民族文化积极互动、融合。同时,将大力促进沿线优质旅游资源开发,对打造阿坝州全域旅游、川西北生态示范区,以及涉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特点
久马高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地质极其复杂;位居川西高原,沿线自然风景独特、优美,生态极其脆弱,具有“三高、两大、一脆弱”的“321”特点。
(一)高海拔、高寒和高投资
高海拔:久马高速均位于海拔33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3500米段长121公里,占全线的55%;3500~4000米段长98公里,占全线的45%。
高寒:久马高速沿线年均气温1.4℃,极端最低温-36℃,昼夜温差可达28.4℃,一天可见四季。受雨、雪、冰、雾、风等恶劣气候交错影响严重,气候条件恶劣,年均有效施工工期仅6个月左右。
高投资:久马高速总投资约302亿元,投资额高。
(二)规模大和实施难度大
规模大:久马高速全长219公里,桥梁隧道占路线长度近一半,其中超过3公里的特长隧道有6座,单跨超150米或总长超1000米的桥梁10座,工程规模巨大。
实施难度大:绝大部分隧道围岩软、涌突水问题严重,存在大变形可能。部分隧道出口与进口之间通过跨深沟特长桥相连,施工难度大。存在高原冻融土、混凝土耐久性、隧道弃渣利用、植被保护和恢复等重大难题。同时,区域内路网结构尚不完善,尤其是高等级公路网欠缺,抗灾救灾能力较弱。
(三)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久马高速走廊带经梭磨河森林公园、俄么塘花海景区、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大部分路段穿越草原湿地区,环境敏感点多,生态复杂脆弱,工程实施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考验,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任务异常艰巨。
五、建设计划
2022年,实现川青交界至阿坝县城50公里通车,力争实现分段贯通100公里。2023年,实现龙日坝互通至王家寨互通(接汶马高速)83公里通车。2024年,实现全线建成通车。
六、建设进展
2021年完成投资70.12亿元,占年度目标67亿元的105%。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19.26亿元,占总投资302亿元的40%。完成路基工程72%,桥梁工程46%,隧道工程33%。
七、措施亮点
蜀道集团藏高公司久马高速全体建设者弘扬“两路”精神和长征精神,坚守高原,拼搏奉献,围绕“1234”工作思路(即全力打造一流建设管理团队,着力实现“提前建成通车”和“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两个目标,牢牢稳住“质量、安全和环水保”三个基本盘,努力建设“品质工程示范、生态文明示范、民族团结示范、投建一体示范”四个示范工程),坚持“五个强化”和“五个加强”。
(一)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1.强化组织创新。发挥党建引领,成立了阿坝段50公里基本成型联合攻坚临时党支部、神座段联合攻坚临时党支部,以及科技、施工进度、地方协调等9个联合攻坚党员突击队。藏高公司、久马公司、四川交建集团和川交路桥集团4家单位组成联合督导小组,每月开展督导。推动久马公司和四川交建集团纪委联合巡查督办以及与地方纪委进行监企共建。实施二级监理机制和合署办公,推进工程管理常态化巡查。
2.强化管理创新。按照“定人、定时、定责、定量”的四定原则,深入实施“四张表格”(项目总体计划表、年度任务表、每月重点工作督办表、每周完成统计表),将任务细化到各工序,全面实行挂图作战。深入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抢抓黄金施工期。按照“1(《久马高速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方案》)+N(隧道、桥梁、软基等多个专项活动)”的思路,有力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坚持每周安全常态化巡查。加强设计后期服务,累计开展设计回访和现场咨询15次。开设青年大讲堂,实施师徒制,不断提升建设管理、技术管理、施工组织和综合协调“四种能力”。
3.强化工艺创新。在施工单位进场前出台标准化方案,规范两区三厂建设。有力推进三全工作法,落实隧道光面爆破、“五线”法仰拱施工、仰拱分层浇筑等。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行隧道全机械化施工作业(二机一桥五台车)。推行班组规范化管理,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开展隧道技术“微创新”,力争形成一批工法及实用新型专利技术。
4.强化沟通协调。建立巩固州、县(市)联席协调机制,坚持每月调度会,推行问题清单和现场办公,及时解决综合协调重大问题。全线提交红线用地16451亩,占总量的99%。项目用地资料顺利报部,是全省首个成功报件的在建国高网项目。
5.强化做实科研。制定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总体方案和技术方案。开展高海拔高寒环境保护技术咨询服务,选定14个边坡试点实施交通运输部“四新”技术边坡植被修复及三联生态防护,开展高原山区低气压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桥面铺装整平层复合强化技术、彩色混凝土、SJP生态加固等技术宣贯,并计划推广运用。全面提升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建设。
(二)全力抓好环水保工作
1.加强学习培训。先后13次组织参建人员集中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环水保法律法规,邀请专家讲座2次,召开专题会15次。全线设置环水保标语453幅,发放宣传或工作手册4740本。坚持每周环水保巡查,累计全线巡查14次。
2.加强管理举措。一是创新提出11项管理措施,包括省内首次在高速公路行业提高环水保专项费用至建安费用的0.5%,省内首次推行环水保专业施工队与工区施工队相结合推进环水保整改工作,省内率先出台高速公路环水保标准图,增加环水保检验施工工序,建立环水保月度“红黑榜”制,签订量化细化的环水保责任书,创新推行环水保创优争先活动,加大环水保违纪、违法问责力度,提升环水保管理智慧水平,打造环水保亮点,联合地方政府合力推进环水保工作等。二是在项目环评、水保方案的基础上提高并统一标准,在省内同类项目率先推出了《环水保标准化施工技术指南》和《环水保管理责任清单》。三是引进了环水保监理、监测机构,组建了环水保管理中心,在高速公路行业创新实施环水保管家服务。
3.加强问题整改。针对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久马公司迅速行动,立即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的整改小组,多次召开整改紧急会议,以最高的标准、最严的要求、最务实的作风、最有力的措施和最严肃的追责问责全力推进问题彻底整改。目前,反馈的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4.加强举一反三。严格对照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拉网式排查。全线自查问题158项,主要涉及取弃土场管理、雨污分流、生态修复等三个方面,已全部完成整改。现阶段投入专项资金约1.13亿元。
5.加强长效机制。以各级暗访督察为契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环水保定期学习机制,覆盖到一线工人。出台了环水保“一岗双责”制度,建立实施了日报整改进展、验收销号、纪委联合督导、清单式管理、环水保月度“红黑榜”、环水保创先优争等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项目环水保工作水平。
项目图片: